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h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相似文献   

3.
铝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3+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亚基蓝为污染物,在160W的高压汞灯下,考察了Al3+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3+掺杂能够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Al3+-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硝酸铝为掺杂前驱体,r(Al:Ti)为0.01,焙烧温度500℃时光催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物,550cC高温处理TiO2/Al2O3复合物,制得TiO2/Al2O3复合物的干凝胶粉和覆盖在石英玻璃基片上的TiO2/Al2O3复合物,通过XRD对TiO2/Al2O3复合物的干凝胶粉进行物相分析;通过AFM对石英玻璃基片上的TiO2/Al2O3复合物镀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FT—IR分析干凝胶粉结构特征;在紫外光照条件下测试TiO2/Al2O3复合物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l2O3的掺杂可使T1O2的X射线衍射峰宽化,出现微弱的θ-Al2O3特征峰。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Eu掺杂(取代)导致Y系YBa2Cu3O7-δ(YBCO)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密度增强,晶格应变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本文研究了Eu掺杂YBa2-xEuxCu3O7-δ超导体的结构和应变,并从容忍因子讨论了钙钛矿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和晶格畸变,以及结构与电输运的相互关系;当x〈0.15时,样品中没有杂相。我们发现Eu^3+/Eu^2+离子优先替代Ba位的Ba,对电输运几乎没有影响。研究还表明氧含量对超导转变温度Tc几乎没有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所有正常态样品的自旋能隙打开温度与超导输运及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Mn-Al共掺杂Zn O粉末。用XRD分析了粉末的晶格结构。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纤锌矿结构。当Mn(1wt%)掺入纯Zn O时晶格常数明显变大,这表明Mn已经进入了Zn O晶格,且Mn离子处于正二价态。随着粉末中Al浓度的增加,发现晶胞参数a,c开始略有减小,而后随Al离子浓度增大而变大。确定了在Mn(1wt%)掺杂的前提下,Al对Zn O掺杂的最佳浓度为2wt%。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金属离子Y^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用XRD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对结晶紫的降解反应,研究了掺杂稀土离子钇的TiO2催化活性.结果表明,Y^3+的掺杂减小了TiO2的粒径,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反应体系在Y^3+掺杂量为1.2%,催化剂用量1.5g/L,经500℃煅烧的条件下制备的Y^3+-TiO2催化下效果最好.降解浓度4.0mg/L结晶紫2小时后,降解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9.
用金属硝酸盐、稀土氧化物和乙酸锰为原料,用燃烧法合成了Ce3+、Tb3+、Mn2+共激活的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在Ce3+和Tb3+共激活的铝酸盐体系中掺入Mn2+后,发射峰中出现锰的特征峰.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对Mn2+发光和最佳掺杂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了不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代替Mg2+时,对Mn2+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La(NO3)3、NH3F、PVP、Tb4O7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在600℃焙烧10h,获得了晶态的掺Tb3+的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采用热重一差热、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掺Tb3+的晶态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150nm,长〉50μm。  相似文献   

11.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载流子掺杂的EuTiO_3的电子结构和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掺杂会导致EuTiO_3由G类反铁磁体转变为巡游铁磁体。其主要原因是来自费米面附近Ti 3d态的负自旋极化率和O 2p轨道调制驱动的Eu离子磁矩铁磁交换作用的增强;空穴掺杂的EuTiO_3表现出半金属性质,Eu 4f轨道较强的交换劈裂能是其半金属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新型单相Ce3+,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3+和Tb3+可以有效地替代KY(CO3)2晶格中的Y3+,合成新型稀土掺杂的KY(CO3)2...  相似文献   

14.
CeO2基固体电解质烧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eO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中掺杂Al2O3后的烧结性能变化.实验发现,加入的Al2O3分布在晶界处,将会导致裂纹偏转,可以显著增加CeO2基材料的强度,最大弯曲强度对应的Al2O3添加剂量为3mol%.利用四探针电阻测量法得知,加入Al2O3还具有显著的促进烧结作用,但使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强迫水解方法对工业生产TiO2颗粒表面进行了Al2O3包膜表面改性.研究了氧化钛粉体分散性与pH值关系,包膜pH、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影响.采用FESEM、XRD和Zeta电位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在TiO2颗粒表面获得较理想的Al2O3包膜;工业生产TiO2颗粒进行Al2O3包膜表面改性,包膜层晶体结构以γ-Al2O3为主,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e3+:ZnO - Al2O3 - SiO2(ZAS)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系统研究了铈离子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析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nm的ZnAl2O4尖晶石纳米晶;ZAS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峰值位于381nm,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当Ce3+掺杂浓度为3%时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巨磁电阻材料Nd0.7Ce0.3MnO3+x和高温超导体YBa2Cu3O7-δ的混合块材。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衍射峰都可以用YBa2Cu3O7-δ块材的特征峰标出。输运测量结果表明,Nd0.7Ce0.3MnO3+x的掺杂量在2%mol时对超导转变温度Tc基本没有影响,随着掺杂量的增加Tc迅速降低。在电阻转变曲线上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出现逐渐增大的平台现象,我们认为这与Cooper对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自旋极化区域电子的散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Tm3+/Yb3+掺杂比Bi2O3-GeO2-Na2O玻璃的吸收光谱、红外吸收谱和上转换发光谱,分析了玻璃中Yb3+敏化Tm3+的上转换机理。测试了Tm3+离子在不同Yb3+浓度下的上转换荧光强度,得到最佳的掺杂浓度比为Tm3+:Yb3+≈1:83。结果表明Bi2O3-GeO2-Na2O玻璃是一种良好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