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乌兰察布地区胡萝卜优化施肥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乌兰察布地区选取氮、磷、钾和有机肥为参试变量,以胡萝卜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胡萝卜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变量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及各因素对产量的效应。最后,通过模拟寻优获得了本试验地条件下胡萝卜产量高于6000kg/667m2的施肥方案:N(8.06-8.72kg/667m2)、P2O5(3.89-4.26kg/667m2)、K2O(19.10-20.45kg/667m2)、有机肥(6346-6907kg/667m2)。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明麦套花生在喷施100μg/gP333(多效唑)的化控条件下,适宜的栽培密度是12000穴/667m2~13000穴/667m2.产量可达350~375kg/667m2.在花生花期后喷施多效唑能显著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夏播糯玉米凤糯476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基肥、追肥水平对夏播玉米品种凤糯476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最小是基肥.这三个因子中,仅有密度和基肥的交互作用显著,为正交互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组合就是三个因子的最高值,即以4800株/667m2的密度,基肥和追肥的配施量为48.5kg/667m2,获得的模拟产量为1296.34kg/667m2.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凤糯2146产量与密度、基肥(三元复合肥)、追肥(尿素)三项栽培措施的关系, 建立了产量与三项栽培措施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综合寻优,提出了凤糯2146获得鲜重1164 kg /667m2以上的栽培措施决策方案为:密度4300~4500株/667m2,基肥50~53kg /667m2,追肥51.2~54.3kg /667m2.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糯玉米皖单5号高产栽培的三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对数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数学栽培模式,并建立了模拟优化密度、氮肥和磷肥实施方案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皖单5号种植密度为4408株/667m2;尿素为33.83kg/667m2;磷酸二铵为14.62kg/667m2,可获得258.37kg/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模式下,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20 kg/667m2以上)时较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施用氮肥能够明显降低新麦19的黑胚率和秕籽率.全程施氮量为16 kg/667m2(即底肥9.6 kg/667m2、拔节期追肥6.4 kg/667m2)时,产量最高、最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测试和了解引进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和表现,为下一步品种比较试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安2032、安2071、丰盛1号的单产均超过对照黔西4号665 4kg/667m2的产量,5个杂交种的单产超过对照毕玉4号533 6kg/667m2的产量,每667m2增产104 4~168 2kg,增长幅度19 6%~31 5%,增产效果明显.另外,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各具特色,在生育过程中均未发生玉米病害感染和虫害危害,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结果表明各参试玉米杂交种均可作为下一年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不施肥夏大豆产量170kg/667m2左右的生产条件下,夏大豆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20-60kg/667m2,增产大豆45-7-102.3kg,平均77.5kg,其增产幅度为27.0%-60.4%,平均45.8%;在等养分量情况下,惠满丰有机复混肥较化肥增产17.9%;惠满丰有机复混肥的适宜用量为40kg/667m2.惠满丰有机复混肥对夏大豆的增产原因主要有:促进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改善结实性状,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优化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小麦冻害频发问题,选用当地两类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半冬性新麦19和弱春性郑麦9023),进行播期播量组合选优试验.每类品种以当地群众习惯播期为中基,差值6 d提前和推后各设2个播期处理;以当地群众习惯播量为中基,播量差值50%各设1个播量处理.结果表明:豫北地区气候条件下,半冬性小麦品种10月7日播种、播量7 kg/667m2为最优组合;弱春性小麦品种10月13日播种、播量8 kg/667m2为既高产又安全(预防冻害)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河南省的首位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中南地区的小麦面积占河南省的50%以上,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对维护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粮食生产取得了稳步提升的突出成绩,但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未充分配套使用、播种偏早、播种量偏大及农药与肥料投入不合理等。总结了近10年豫中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的主要进展,旨在加强小麦新品种利用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小麦优质专用生产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制定小麦生产标准化规程,确保豫中南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巴西陆稻在渭北旱塬及关中灌区的表现,渭北旱塬春播与关中灌区夏播之间其特征特性的差异、及渭北旱塬春季地膜覆盖直播栽培、关中灌区油菜茬地膜覆盖直播栽培和麦茬露地育苗移栽所采用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是以亲本自交系的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的,在同一试验田中分别进行数学栽培模式和叶龄栽培模式的研究,既可减少自然环境和气象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相互弥补两种方法上的缺陷.数学模式定量化的研究结查表明:自交系478种植密度为89400株/公顷:尿素612.45公斤/公顷;磷酸二铵为194.55公斤/公顷,可获得5885.7公斤/公顷的繁殖产量.叶龄模式定性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478夏播栽培技术要点为:“一磷,二水,三锄”.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地膜、纸膜、麦秸、油菜壳、青草五种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壳、麦秸、青草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隔热、吸水、保水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旱作水稻生长,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较对照分别增产1035.5kg/hm2、918.8 kg/hm2、566.9 kg/hm2,增幅为19.7%、17.5%、1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效果,较对照增产377.9kg/hm2,增幅为7.2%,增产达显著水平;纸膜覆盖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北苹果园节水灌溉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渭北苹果园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微灌、隔沟交替灌溉、穴贮肥水、起垄覆膜和开沟蓄水、果园注射灌水施肥等5项果园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对指导旱区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菜产量 (Y ,Kg)与氮肥用量 (X ,Kg)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 ,相关方程为Y =1916 .311+ 72 .489X - 2 .46 7X2 (r =0 .96 8) ;理论上氮肥用量为 14.76Kg(纯N)时 ,生菜可获得最高产量 2 45 4.1Kg ,在此试验基础上 ,提出了生菜配方专用肥方案 ,其N P2 O5 K2 O含量为 2 9 4 11。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重要的产米地区之一,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所在,是该地区农业经济得到开发的直接结果,其中垸田的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地水稻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即总产量的增加而不是单产的提高,栽培方式则以单季稻为主。  相似文献   

18.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型,20世纪60年代是其明显的峰值区;地区人才指数差值变化与河南作家总的人才指数变化相一致,而最大人才频度变化则与其变化相反,存在明显的"凹值"稳定区;河南作家在空间分布上区际差异明显,地区内形成文学人才区域极,西南部、南部多于北部及东部地区,人才重值区逐年变化,文学人才地域分布多极化增强;文学人才重心向东移动,并伴随南北摆动,波动幅度较大,空间稳定度不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省四年来大小麦高产攻关试验总结,分析高产大小麦穗粒结构和群体发展特征,提出大小麦667m2产量超350kg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