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正 《云南教育》2004,(2):14-15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具体课程,目的是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最终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使基础教育起好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就成为课程改革的聚焦之点。  相似文献   

2.
蔡淑兰 《天中学刊》2009,24(4):11-14
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教育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新课程改革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教师培训,从理论上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那些落后的、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行为还在充斥着校园,占据着课堂.这种现象说明,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成熟的教育行为,需要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成为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课堂教学是孩子接受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所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都把课堂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陈地,倡导"重建课堂"活动,我国也将课堂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的不懈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中国教坛,各种国际教育思潮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历经本土化解读、融入新课标和新教材后走进了课堂,于是课程改革深化的视点转向课堂,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面对课程资源研发、课堂角色转换、教学行为更新、课堂环境构建等等专业发展的新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师角度建立课堂文化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明确教师课堂文化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以供教师借鉴。一、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我们按照课堂物质文化、课堂精神文化、课堂职业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制度文化五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体系(如图1)。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沐浴着课改的阳光,经历着课改的洗礼,每一位教师都深切体验了从"文本教学"回归至"人文教育"的过程,以及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活力和课堂面貌的全新变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核心在课堂。怎样让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推动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自身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关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道德伦理价值。现今大多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道德经验不足、改革的道德正当性缺失、改革的领导模式封闭、改革中带有“绩效表现色彩”的形式化和功利化趋势等问题。关注教育课程改革的道德诉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民主决策,凝聚价值共识,警惕改革阻挠及风险,恪守道德领导。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里采用“立体化教学”,相对于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而言,形成一个四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来体现高效的课堂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友林 《考试周刊》2009,(52):20-20
新课改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三种新的课程理念,注意四个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不仅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且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甚至影响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陆安 《山东教育》2009,(12):23-24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征沉闷已久的中小学课堂上仿佛炸响了一声春雷,引导着众多教育从业者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尽管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这样耶样的困惑与问题,但课程改革激发着这么多的人关注中小学课堂,“课程”“教学”“评价”“主体”“过程”等关键例前所未有地成了高频词,  相似文献   

13.
李海林 《上海教育》2008,(12):48-49
首先必须明确,执行课程标准是一种组织行为,不是一种个人行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在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中,“教师以外的其他人”对教师个人行为的前提性作用。毫无疑问,教师才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课程改革的一切都必须通过教师在课堂里的活动米实现。问题是教师发挥课程改革的主体作用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改革.它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实际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并注入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还必须准确地把握课堂。依照学生的发展状况有效的控制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舞台。下面就如何在课改背景下优化课堂设计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因此,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想支配着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转变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程异步教学,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的铺开,新的课程目标、新型学习方式正逐步走进中学课堂。广大教师在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督导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和社会在孩子们悄悄发生着变化的学习行为中,越来越感觉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育报刊也正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需要观念和行为的同步更新。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严重地制约着课改的顺利实施,“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帮助实验教师迅速转变观念,革新教学行为,我们从课堂结构人手对教师进行引导。这是因为结构是事物的联系形式,反映和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结构不同,性质就不一样。课堂结构也同样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通过一定的形式,把新的课程理念外化成一种可看、可感、可以操作的教学环节和步骤,格式化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这样,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按照现成的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改变传统习惯,渗透课改理念,逐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素琴 《考试周刊》2009,(22):194-194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师,高中政治教师要在素质结构上优化思想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改革关系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以立德树人为课程改革取向已经明确,职业教育决策部门也在宏观层面设计了推进课程改革的路线图,使目标落地的课程实施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当下,职业教育聚焦课堂,关切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关注课程实施的反映。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是必须之策。  相似文献   

20.
评价对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目的功能、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进步的评价体系。评价在课程改革中没有现成的模式与方法,只有在实施中,发挥参与实施课改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