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冰 《青年记者》2003,(4):29-29
就工作分工而言,编辑通常不直接从事新闻的采访,但编辑也是创造性劳动的参与者。编辑对稿件的选择与判断过程,对稿件的重新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决策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求新、求异、求知、求真、求美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新闻编辑本来就属于有文化的人,不然怎能编辑新闻稿件?但是.现时的部分新闻编辑确实差文化.当然.这个文化.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蒙童学子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之类.而是编辑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某些常识。这样的“文化”差了.就不可避免地在广大受众面前出乖现丑.损伤了自个的形象不说,还影响到媒体的信誉和权威。  相似文献   

3.
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集成新闻,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包含了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意图和思想,因此,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当转变思想、提高节目质量,积极融入当前的媒体时代,练就“融”的本领,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方式、内容等持续优化,吸引和稳固广大受众群体。本文先对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全新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如何练就“融”的本领,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在<难得最是好编辑>一文中,曾对媒体编辑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过相当精辟的评价.他指出:从微观层面讲,所有稿件都要经过编辑加工这道流程;从中观层面讲,各类题材、体裁的报道都要经过编辑的统筹安排;从宏观层面讲,编辑工作体现明确导向,反映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倾向……可以说,有好编辑,稿件就可以点石成金;有好编辑,就有好点子、好策划、好版面;好编辑尤其是好主编,是媒体难得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报纸编辑部,每当编辑看到一篇充满新意、有创见的新闻佳作,就会喜形于色,击节赞赏,并要在版面安排上作精心处理,以引起读者关注。但每当看到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腔的稿件时,编辑就禁不住喟然叹息:“老一套,老一套,无法采用……”这种反映在编辑部对新闻稿件的褒贬,从一个侧面说明创造性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造性思维是共同的,新闻记者也应具备这种特异功能。当然,记者应用创造性思维,必须格守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04,(5):19-21
2004年4月29日,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和《新闻传播》编辑部共同召开了“关于黑龙江省新闻媒体的风格和品位问题”研讨会,会上,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凤犟,黑龙江日报编辑中心主任包临轩、评论中心主任刘中山、评论中心副主任梁伟,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制片人陈小钢,黑龙江电台新闻广播副主任张玉春,黑龙江交通台新闻主播欣莉,哈尔滨电视台副台长杨晓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康铁等分别就“媒体的风格与品位对媒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目前黑龙江省媒体风格与品位的状况”、“黑龙江省媒体应如何构建风格、提高品位”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新闻传播》编辑部刘玉杰同志现根据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出《媒体的风格与品位三题》一稿,供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编辑,最怕的就是所发的新闻稿件失实。尤其是在报纸不断扩版,新记者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一张报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张报纸的报格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讲,编辑的责任就显得更为重大了。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机制已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受众群体的资讯需求。电视台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方面应该做出积极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更好地拓展路径,更好地适应受众群体的学习习惯,从而体现电视新闻工作的时代价值。本文探究了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征,揭示了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稿件编辑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思宁 《新闻传播》2009,(12):35-35
在人们的印象中,编辑大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记者拿来稿件,然后进行修改、润色,再组织编排播出,因此在新闻采编的领域,编辑通常都被人称为“幕后英雄”。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笔者认为,“幕后英雄”式的编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时代要求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位置前移,即在记者写稿之前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帮助记者出选题、搞策划,从“幕后”走到“前台”,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张静 《记者摇篮》2004,(12):23-23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当代媒体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力与影响力充分地发挥出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指导新闻媒体工作者发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当代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研究透彻,同时积极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动态的发展当中实现前进,并建立外在的自我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谢宇彤 《新闻窗》2006,(1):36-36
党报时事编辑面对的是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幻,国内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这些都需要凭借新华社提供的丰富稿件资源,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作真实、准确、快捷的报道。这就要求党报时事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过去那种传统的“以记为中心”的新闻观,似乎正在向“以编辑为中心”的新闻观演进。如果说一条新闻的质量和价值取决于记的话,那么一家媒体的质量和价值则主要取决于编辑。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出镜”的不是编辑的形象,而是编辑精心组织打造的版面。《大河报》创办9年来,其优秀的化品牌形象得以树立,关键在于它以新闻为切入口经营缔构了一个宏大的中原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祁琪 《新闻前哨》2022,(24):18-20
互联网平台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平台社会”,媒体平台化与平台媒体化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下互联网平台中的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安全十分必要。但目前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存在政治沟通中人民性与党性有时割裂、舆论引导中党性原则贯彻不力、国际传播中新闻规律把握不足等现实困境。对此,应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多元主体的指导地位,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负面新闻”常常成为权衡新闻效果的铁律,总是与“负面影响”牵扯在一起。人为将新闻分为“正”、“负”的“新闻观”,不但让媒体很难操作,而且经常惹出各种风波。以笔者浅见,所谓“负面新闻”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时代新闻观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时传统新闻理论中一些新闻观念产生了冲击.在数字媒体时代对传统新闻观进行重新审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型理论,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动态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创新形成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作用,互相促进。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下,以受众本位观指导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并通过节目设置,在节目方式、节目内容、节目时间设定方面以受众需求与受众收看习惯为服务宗旨进行传播业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当前新闻界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引导编辑记者尤其是年轻同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期在新闻采编人员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活动,集团各媒体(报、刊、网、手机报)的编辑记者踊跃参与,并分别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畅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其是如何坚持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更好地增进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互信关系。有的相关部门主任(或单位负责人)对年轻编辑记者的笔谈也给予了精彩点评。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专栏,每期刊出部分编辑记者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助推业界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20.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报道,我第一次领略到“抢”新闻的感觉。博鳌亚洲论坛筹委会和成立大会虽然为期只有两天,新华社参与报道的字记只有6个人,但发了近百篇不同类别的稿件,这些稿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快,大部分抢在海内外媒体之前。新华网因新闻既多又快,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国内外媒体都盯着“新华网”下载稿件编发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