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慧 《青年记者》2008,(17):23-24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1月14日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创刊时为半月刊,2000年转为周刊.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3.
期刊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叶艳芳 《青年记者》2016,(11):71-72
1995年,《三联生活周刊》续刊启动,时任主编朱伟提出,该刊的定位是“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将新闻作为由头,通过文化、历史的角度对新闻的透视,达到提炼生活观念的目的.①20多年过去了,《三联生活周刊》已成为周刊中的佼佼者,独树一帜的内容生产风格逐渐形成品牌,也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本文以该刊1 ~ 800期(总第800期为2014年第34期)封面专题为切入点,探索其从“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向“综合性周刊”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20-20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5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周刊类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深圳周刊》等刊物在全国范围内日益走红。这些周刊的成功之路,为其他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报类媒体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期刊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三联生活周刊))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性格。紧迫热点,深度剖析,把握平衡,举重若轻,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三联生活周刊》快速发展,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8.
漫谈中国的新闻文化周刊傅岩山高档、精印、图文并茂的新闻文化周刊以其新颖的面孔在“’97羊城期刊文化周”上露面,立时引起各地办刊同行的极大兴趣。以《望周刊》、《深圳风采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周刊》等为代表的新闻文化周刊,全国...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综合性时政新闻类周刊,它和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并秉承了《生活周刊》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托三联书店在人们心中的品牌优势,是一本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刊物。因此,从一开始,它便有着自身的优势,有着作为一份精英刊物的责任和使命。也因此,它一创刊,就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受到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新闻类期刊的代表。和其他刊物相比,它有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没有传统报道的严肃,相反却有中国知识阶层的睿智和个性。从栏目设置上我们就可看出一点端倪。《三联生活周刊》是综合性时政新  相似文献   

10.
崔香丹 《出版广角》2019,(24):50-52
近十几年来,《三联生活周刊》坚持创新求变、全面转型的发展理念,在融媒体转型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文化大刊的影响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文章从《三联生活周刊》融媒体转型的背景出发,分析其融媒实践经验,总结其转型成效,以期为其他纸媒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郑岩 《今传媒》2015,(3):9-10
《三联生活周刊》复刊以来,继承《生活》周刊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秉承用文化引领生活的理念,关注时代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挖掘文化含量、传播先进文化上努力探索,形成了新闻性和文化性交融,新闻调查和文化分析结合的办刊风格,从而在新时期新闻类周刊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期刊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现在,我国的新闻期刊除《南风窗》、《视点》外,基本上是周刊。比较有影响的有《瞭望》、《深圳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在目前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周刊的优点与不成熟并存。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三联生活周刊》,许多人有不同理解:小资、时尚、生活、服务、文化、深度报道、时政新闻、新闻与文化的嫁接……这些或从叙事风格、价值判断、报道对象等各自出发点得出的判断,向世人呈现出三联周刊复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6,(19):40-42
6月优异策划 ☆《杨绛》,《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6月6日 简介:《三联生活周刊》这一策划由《杨绛(1911 ~ 2016)我们仨的世间传奇》《家庭与学校:江南才女的成长》《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归国之后:现实与选择》《杨绛在“文革”:我的堂吉诃德》《用最艰难的学问忘却最深的痛苦》《凭理智来领会世界》等稿件组成,从多个叙事角度、多个历史阶段全方位追忆杨绛先生.这位钱锺书先生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在文字的缓缓流淌中,鲜活地跃然于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16,(10):27-29
3月优异策划 ☆《人机大战》,《三联生活周刊》,201 6年第12期,3月21日 简介:3月9日至15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与谷歌旗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五局比赛,最终AlphaG0 4∶1获胜.《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陈赛在现场观战,写下了《AlphaGo到底有多聪明?——人机大战现场观战记》,专题策划还包括《对于人类棋手,AlphaGo是怎样的存在》《李世石和一代代棋人》《“奇点”有多远:人工智能“暴涨”问号》《AlphaGo背后:深度学习的胜利》《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人工智能大事记》《谷歌,布局未来》等文章.  相似文献   

16.
创刊于1995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依托三联书店而成立,使其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随着其日渐成熟,它对文化的坚守与延伸的特色越来越突出。这些文化报道总是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形成了《三联》特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创刊于1995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依托三联书店而成立,使其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随着其日渐成熟,它对文化的坚守与延伸的特色越来越突出。这些文化报道总是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形成了《三联》特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三联生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总编辑董秀玉,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1995年1月创刊。以广大市民为读者对象、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全彩周刊。注重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通俗易懂而文化品位不俗。关注社会时尚,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热点进行报道并作深层次分析,是社会各界人士把握社会潮流、获取创业信息和高品位文化休闲的常备之刊。焦点  相似文献   

19.
荆丽娜 《新闻世界》2012,(11):126-128
本文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分析新闻类周刊的微博应用情况。认为其成功的微博经营策略使老牌的新闻类杂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且对报纸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周刊》的诞生恰逢其时。当时,中国的时事类周刊市场正处于培育期,《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虽已经小有名气,但周刊的竞争远没到短兵相接、刀刀见血的激烈程度。再者,各刊的定位各有侧重,彼此可替代性不强。因此,作为后来者的《新闻周刊》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