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广州产业基础和科研创新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找准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着力点,全面提升金融中心竞争力,以国外知名科技型金融中心——波士顿和旧金山的发展历程为案例,通过科技金融对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作用的经验借鉴,提出以风险投资为突破口,从政策的引导、投资机制的保障、退出渠道的完善以及风险投资人才及机构的引进四方面完善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旧金山及波士顿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表明,风险投资的发展,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资本与信息的流动,有利于广州建设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是近年国内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加强对武汉市自身优劣势的比较研究,对于武汉立足自身优势,改善自身劣势,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在中心城市更加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力争上游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该区域金融中心的确定存在着多种意见,“京津双核”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不利于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借鉴博弈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京津竞争大于合作及环渤海区域金融中心经济金融能量辐射不足的问题。北京作为环渤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肯定,我们研究讨论的焦点更应集中于加强京津合作,强化金融资源集聚辐射等合理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苏迪  蒋伏心 《科研管理》2020,41(9):123-131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及区域竞争至关重要,建设科技金融中心已成为当下发达国家和众多新兴经济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布局新一批战略性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通过参考借鉴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局部溢出(LS)模型,建立科技金融中心集聚的理论研究框架,对科技金融中心集聚的形成机理进行阐述。研究表明,要想成为科技金融中心,首先要重视科技资源,这是核心的决定要素。科技金融中心形成后,就能加速催化科技创新,将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产生区域性外溢效应。但是,建设科技金融中心并不能一挥而就,尚需要科技、金融、区位、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共同影响和作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解释科技金融中心如何形成集聚这一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地区孵化器协会的纷纷成立,使得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地方政府—孵化器"的二级治理模式转化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特征,提出了网络动态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改变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主体功能和网络结构,使地方政府成为网络的外围支持性主体,更加强调区域孵化器协会对孵化器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整合与管理能力,形成了三层网络紧密嵌套、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并存、不同层次网络紧密互动的结构;(2)以区域孵化器协会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应着重进行四方面动态能力的建设,即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关系组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连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地区金融中心(以下简称"三个中心")的目标要进一步突破,应该特别注意强化城市的贸易和服务功能,通过贸易中心建设推动和促进航运、物流和金融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从金融要素空间动态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扩大区域创新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区域创新产出;金融发展结构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本的优化配置,带动区域创新产出的扩大;金融发展效率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缓解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区域创新产出水平;金融资本和金融人员在区域间的动态流动有利于深化区域金融功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外溢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伟  马瑞永 《中国软科学》2006,100(2):94-101
总体而言,1978—2002年间,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不存在着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同时区域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金融发展呈现的上述收敛性特征主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化改革以夏各个地区自身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特征夏其成因,本文对中国未来区域金融的协调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WTO与上海国际金融地位 上海作为新兴的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它的经济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如何理解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意义?金融中心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即将加入WTO这一特殊时期,这句话的意义则更为重大.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密切注视着中国的发展,WTO已一步一步向中国靠近,随着WTO对中国的接受,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已不仅仅意味着经营本土业务和对本土经济的表述,它将成为亚洲的中心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以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切入点,选取2011年—2019年的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建立线性面板回归模型寻找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结合运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金融...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现状,然后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离不开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监管、监督、协调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的监管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内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各地区间金融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特征,剖析我国区域金融非均衡的现状和原因,从实行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和加强中部与西部欠发达省份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区域创新过程分成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子阶段,构建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创新作用的概念作用模型。在考虑区域开放度影响下研究二者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区域政策和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的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不高造成的;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开放度提升创新研发效率,通过促进区域生产开放度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经济发展均衡的区域创新研发效率较高,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现阶段我国创新支持政策多为促进成果转化而非创新研发,进而导致其政策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更好的指导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金融生态和区域开放度的作用,以此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搜集整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及其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金融业和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均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第二,制造业集聚度的提升能够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金融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第四,金融业、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协调发展良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相互协调和渗透,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