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于婷婷 《兰台世界》2013,(28):151-152
高俅事迹在侧面反映了宋代足球的繁荣,本文系统介绍了宋代足球兴起的背景,并结合高俅与蹴鞠结缘的一生,勾勒出宋朝蹴鞠的繁荣状况。  相似文献   

2.
贾红毅  白鲲 《兰台世界》2013,(21):148-149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类似于当今"足球"的体育运动形式。宋代蹴鞠运动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而其又是与宋代当时发达昌盛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代蹴鞠组织的出现以及蹴鞠组织"圆社"的主要任务,并重点分析了圆社对宋代蹴鞠运动发展的影响,旨在为蹴鞠运动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傅强 《兰台世界》2012,(30):28-29
宋代的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够如此繁荣,一方面由于宋代的文官政治,在这种整个模式之下更加尊重百姓的自主生活,另一方面,宋代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群也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潘志翔 《兰台世界》2012,(27):95-96
本文对现代足球的前身蹴鞠运动进行探源,分析了其历史成因及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和运动形式,从而得出蹴鞠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统治者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连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丽平  余群 《兰台世界》2012,(28):37-38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蹴鞠(cùjū)历来被史家作为古代传统足球的正式名称,蹴鞠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在《苏秦列传》中苏秦对临苗的形容就是用了蹴鞠一词,该描述是这样的:"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在我国,蹴鞠一词发展源远流长,其别名较多,比如"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都是蹴鞠的别称,按照字义上来理解,"蹴"即用脚踢,"鞠"即皮制的球,合起来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蹴鞠是宋代最常见、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上至帝王贵胄,下至普通百姓,男女老少均表现出对蹴鞠的广泛喜爱。齐云社的出现为蹴鞠运动提供了短暂的发展助力,但也为其在宋末的最终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平民亦"康庄驰逐,穷巷蹴鞠"。古时候的足球似乎更接近这项运动的本质。庙堂之家、乌巷里弄里腾跃的都是快乐。曾在中国执教的著名教练特鲁西埃直言:"真正的爱是深入血液的。你看看在欧洲和南美街头,随处可见踢野球的孩子们,他们疯跑,他们喊叫,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命。在中国,我真的看不到。你们根本不爱足球!"我们哪里不爱足球?!足球是我们的面子,因此也是我们的生命。只是我们打肿脸充胖子地追赶着世界劲旅,还顾不上快乐。就算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古代蹴鞠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蹴鞠进行审视,论证古代帝王在蹴鞠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亡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荒芜之上的足球报道中国的球迷不用精确计算,大概是世界上最多的。尽管有人将中国足球追溯到宋代高俅那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经50年几代足球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水平仍然徘徊不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还是中国足球人的梦。关于足球的报道,也就是近六、七年从冷到热才兴盛于各类媒体的。打开1994年以前的报纸,关于足球的报道,少之又少。只有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北京、广东、辽宁、上海、山东等省市的报纸,隔三逢五地登一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根本看不  相似文献   

11.
宋代体育活动尤其以蹴鞠的发展较为广泛,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些体育社团,比如齐云社等。本文分析了体育运动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介绍了齐云社的形成及其任务,并对齐云社对宋代体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随着宋代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繁荣,宋代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起了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盛。宋代的相扑活动非常普遍,上至皇宫,下至民间,处处可以看到相扑比赛,《梦粱录》卷二十"角抵"条有云:  相似文献   

13.
孙旭辉 《兰台世界》2012,(21):76-77
宋代从官僚阶层、皇帝到士大夫都将蹴鞠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蹴鞠也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在这种氛围下,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礼仪文化。本文主要对宋朝蹴鞠规则及赛事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图》,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图》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图》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图》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图"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足球的远祖——蹴鞠起源于中国,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中国的蹴鞠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它并没有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展成为现代足球.无论是作为体育运动还是作为文化形式,现代足球都伴随着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及其带来的全球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文化史意义上的深远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的足球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走进中国的大门.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中,足球作为外来文化,肩负着中国社会转型、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则有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国的言说.由此可见,体魄的强健是中国社会摆脱"东亚病夫"这一带有侮辱性称呼的一种重要尝试.而足球,作为民族强大的想象,也被赋予了家国情怀和政治意义.但是,足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其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世界性的足球体育赛事中,中国的表现极差.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未解之谜出现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口却找不出多少优秀球员?国家的强大和足球事业的落后形成了反差与对比,这不禁让人思索:中国足球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疑问,由上海体育学院路云亭教授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为我们探寻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值得深思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陶宝峰 《兰台世界》2012,(30):88-89
宋代蹴鞠运动的兴盛,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的发展,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民族体质,促使宋朝和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蹋鞠"."蹴"、"蹋"均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西汉刘向在其<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蹴鞠作为一种娱乐竞技活动,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蹴鞠"在<汉书>与<后汉书>中较多见,并存在于各种历史典籍中,蹴鞠可能是蹴鞠运动较早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宋代刊印业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联系,在实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过程中,间接促进了宋代刊印业的发展;而当时的社会在技术、文学方面的不断发展又大力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宋代对书籍的印制、管理、版权方面的处理方法令人赞赏。从而看出来宋代刊印业发展的迅速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蹴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唐宋时期高度繁荣,并成为一种行业。蹴鞠业拥有相应的行会组织,即圆社,不仅如此,还建立了相对健全的行业神拜祭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欣 《兰台世界》2014,(9):152-153
足球运动在我国古代的女子之中由来已久,其在唐宋时期便已盛况空前。但是到了元明时期,这种女子足球却开始转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普通的蹴鞠女子则越来越少,而专门以球艺取悦观众的伎女数量则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