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是遍布各地的体育习俗,但明代以前,多应用于军事战争,即以军事武艺为主.虽然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民间使枪弄棒的艺人涌人城市以艺谋生,使单纯的以强身健体、亦具攻防性质、初成套路的武术从军事武艺中分化出来,然而只是初露端倪而已,远未占据主要地位.到了明、清时期,商业经济更加繁荣,体育商业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加上这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使武术活动和军事攻防技术起到了互补的作用,特别是火药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更使以前的拳术和兵器武艺普遍应用于娱乐健身,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武术项目.当然,这是对传统武艺的继承和明、清两代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期,军事和民间武艺获得了长足发展,朝廷施行府兵制和武举制,少林武术的兴起以及多种形式角力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个时期武艺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变化态势,构建了中国古代武艺技能演化发展阶段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3.
宋代武术组织是我国古代武术组织繁荣昌盛的起始,不管是军事性武术、城镇套子武术,还是武艺结社组织,都体现出了宋代武术灿烂辉煌的繁荣景象。而宋代民间武术组织更是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涉及了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且其结构组织紧密,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同时,宋代民间武术组织的规模、活动使单调的军事技术朝着多样式方向发展,加强了武术表演的色彩,并且教养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健身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武术的技击功能无形中被削弱,为明清武术的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武术的分家以及后世门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夏敏慧  肖勤 《兰台世界》2012,(36):115-116
明朝经历外敌入侵、民族冲突、边疆战乱,客观上为武术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外在条件,特别是在抗倭斗争中,明朝武术得以融合发展。文章对明朝武术发展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抗倭斗争中武术发展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中,人为主体,可以说军事武艺的增长与战争中的人是分不开的。先秦武卒作为我国早期军事战争中的主体之一,对早期军事武艺的形成、发展和进步有重要关系。本文主要从武卒的起源入手,管窥先秦武卒对我国早期军事武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应钦 《兰台世界》2016,(14):155-156
清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清代民间武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清代民间武艺发展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军事武艺发展,民间武艺兼顾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更多新的功能。在清代民间武艺的发展过程中,留存下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著作,造就了一批民间武艺家,为我们研究清代民间武艺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尉迟恭,字敬德,是唐朝的一位大将。本文通过对唐代武将尉迟恭的"鞭枪"武艺进行考究,来探讨尉迟敬德卓越的武功才能,以及他的武艺在当时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后世武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民 《兰台世界》2012,(36):6-7
南北朝时期,各地区、各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南北朝军事武艺训练在形成共有特点的同时又存在差异鲜明的南北特色。本文拟在探析南北朝军事武艺训练历史概括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历史阶段军事武艺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杨霄  宋建驷 《兰台世界》2014,(9):119-120
尉迟恭,字敬德,是唐朝的一位大将。本文通过对唐代武将尉迟恭的“鞭枪”武艺进行考究,来探讨尉迟敬德卓越的武功才能,以及他的武艺在当时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后世武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通备"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理论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武术大师费大环所著的《通臂拳论》。道光、咸丰年间,沧县教谕潘文学把文通武备的理念,吸收到武术教授中,传播"通神达化、备万于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立本之义的通背拳法,并培养了李云标等武艺高超的传人。光绪年间,沧县的马凤图从李  相似文献   

11.
大刀王五作为普通国民的一员,以一身武艺和一腔爱国情怀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中。他把武术与爱国情怀,与友谊,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丰富了中华武术的内涵,为中华武术浓重地抹上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明代是十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从明代建国开始,外部敌对军事威胁就几乎贯穿整个明代,因此明代朝廷的军事需求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来源。同时明代设立武举与武学制度为明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官方平台。明代武术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众多流派,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流传于世,成为我国珍贵的武术文化遗产。武术的社会普及与平民化在明代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原始社会蚩尤和黄帝的部落军事战争中就已经形成了武术的雏形。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长期发展,以武术竞技为代表的军事实力一直为封建王朝所重视。但自清末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的船坚炮利击败了晚清赖以维持的传统军事制度,作为晚清军事制度支柱的武术也因武举制度的废除逐渐与军事相分离,走向了民间化和大众体育的道路。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明朝武术舞蹈“跳当当”的形成过程,整理出这一时期武官达人体育活动的常见形式,研究了它们兴盛繁荣的主要成因与背景以及这类体育活动一般性特点,旨在对明朝武官家族武术舞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霍元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武术大师和民族英雄。他早年师从家学武艺,并凭借极高的武术天赋,改创了迷踪拳。他武艺高强,震慑了多位前来中国挑战的西洋大力士。  相似文献   

16.
程宗猷是我国明朝爱国武术大师,他一生痴迷武术,尊师好学,不但武学造诣高深,深得武术绝学精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勤于编写武术著作,让中华武术流传得久远,终成五册武术专著,为中华武术历史留下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唐太宗体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指出唐太宗注重体育的发展,并能够身体力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重视军事武艺和以体育为娱乐,对当时体育文化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牛广 《兰台世界》2012,(36):84-85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宋代,作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为中国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的发展赋予了鲜明的历史时代特色,为后世中国武术向巅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丁传伟  张珍 《兰台世界》2016,(18):128-131
《纪效新书》不仅是难得的军事名著,更是一份旷世的武学经典,其中所涉及的武术理论及武术实战技法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戚继光武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对当今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唐豪在编撰《中国武艺图籍考》过程中,历经十余年求索,广泛收集取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拜访各路武林人物,从各种渠道收集武学资料,集之大成。中华武术历史传承悠久,博大精深。窥其起源,始于原始社会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武术技巧在狩猎和搏击中产生。进入阶级社会,这种技能更多的用途是在战场上进行搏杀,并逐渐形成武术特色。中华武术的传承特点中国武术自秦汉时期开始快速发展,至唐宋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而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