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内部已经有了商品经济的萌芽。杨炎作为当时著名的理财家,他提出了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这在中国财政改革历史上属于首次,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张恒 《兰台世界》2013,(12):67-68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内部已经有了商品经济的萌芽.杨炎作为当时著名的理财家,他提出了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这在中国财政改革历史上属于首次,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赋役制度史》通述上起三代、下至1949年解放前的中国赋役制度,按照赋役发展阶段分为三编:首编为“租赋力役和租调力役”(三代至唐建中元年前),次编为“两税法下的赋役制度”(唐建中元年至清前期),第三编为“近代赋税结构的变化与田赋征实”,系统地阐述了五千年中国赋役制的来龙去脉,是解放后国内第一部较全面的赋役制通史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两税法赋税制度变革,对于社会经济与农民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两税法赋税制度中,农民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都有较大的变化,农产品的商业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类商品的买卖市场也在逐步向城市转化。  相似文献   

5.
吴桂梅 《兰台世界》2014,(9):131-132
唐代的两税法赋税制度变革,对于社会经济与农民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两税法赋税制度中,农民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都有较大的变化,农产品的商业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类商品的买卖市场也在逐步向城市转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吐鲁番出土文书的问世,为研究高昌国赋役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通过对高昌国赋役制度中的田租制度进行研究,力求得出新的结论:即高昌国在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田租制度的同时,也与汉晋田租制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海妍 《兰台世界》2011,(10):78-79
文职捐纳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下产生,财政体系中赋役制度无法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救灾体系的废弛、防御力量的下降等。明中后期频繁开捐,致使捐纳渗入社会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吐鲁番出土文书的问世,为研究高昌国赋役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通过对高昌国赋役制度中的田租制度进行研究,力求得出新的结论:即高昌国在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田租制度的同时,也与汉晋田租制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职捐纳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下产生,财政体系中赋役制度无法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救灾体系的废弛、防御力量的下降等.明中后期频繁开捐,致使捐纳渗入社会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相似文献   

10.
明代赋税制度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是中国封建王朝赋税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从明代初年的朱元璋到明代中后期的张居正,赋税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改变不了底层老百姓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实质。  相似文献   

11.
魏徵谏唐太宗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档案即历史。溯流而上,从奴隶社会的贡、助、彻,到封建社会的租、庸、调,再到近代以来日臻完善的流转税、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体系,税收的足迹清晰可见,税收在国家存在和发展中的地……  相似文献   

12.
杨炎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以及政治家。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出现凋敝景象,针对此种情况,杨炎创兴两税法、将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开管理、第一个提出"量出制入"原则,实行这些政策之后,唐朝的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粮长制与里甲制是明代赋役制度与基层组织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明末清初,赋役制度不断调整,粮长征税的范围,也不断缩小,从区到里、到甲、再到户。在这一复杂的演变过程中,里甲制不但没有取代粮长制,而且还为后者的延续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持。清初摊丁入亩以后,保甲最终取代粮长、里长,成为基层征税的主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强户口管理和赋役征调,明初朱元璋在全国推行户帖制度,"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a。其中发给住民的户帖,实为明初户帖制度的核心,是征调赋役的依据,因此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明代户帖的介绍和研究尚嫌不足b,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保存下来的户帖资料极其有限。本文拟对新发现的一件祁门县僧户帖进行介绍和初步考察,以期对明代户帖以及相关制度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一户帖的流传与洪武四年祁门县僧张宗寿户帖的发现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颁布命令,在全国调查户口,正式推行户帖制度。然而,户帖制度实际上只实行了10余年。洪武十四年以后,黄册制度作为户籍和赋役的基本制度开始在全国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1-499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上实行了官员俸禄制、均田制、租庸制,以汉服、汉语、汉姓代替鲜卑服、鲜卑语、鲜卑姓、仿南朝典章改北魏制度等重大改革,促进了社会大进步,民族大融合,而且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在我国档案史上留下了值得称赞的佳绩.  相似文献   

16.
漕粮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国家财政税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清代,漕运一直倍受重视,"漕粮为无庚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各地纷纷掀起"治庸风暴",有的地方还专门成立了"治庸办公室",一大批没有"硬伤"但精神不振、办事拖拉、回避矛盾、敷衍应付的不作为干部受到处理。  相似文献   

18.
江正圣 《大观周刊》2012,(11):87-87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相应的自治财政权是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分税制基本要求的,但现实中财政自治权的行使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应改革财税体制,授予民族自治地方适当的财政立法权,确立自治地方的主体税种,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马海松 《兰台世界》2012,(21):22-23
本文在分析隋唐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基础上,论述了隋唐时期的户口的调查、户口的登记以及唐律中有关的户籍管理法规,指出隋唐时期建立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国家的赋役征派,维护了隋唐时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世宗圣训》所录内容涉及朝廷政治、吏治人事、财政赋役、军事国防、文化教育,乃至普通百姓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雍正事无巨细,大都躬身过问并督促实施。《清世宗圣训》中的这些具体生动的文献史料,揭示了雍正暴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