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外华文报刊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海外华文报刊研究 ,以定性分析居多 ,少数含有定量分析之作 ,属局部统计或尚不完整的整体统计。王士谷老先生基于《海外华文报刊统计表》的补充以及从不同发展阶段和地理分布的量化分析 ,是迄今为止该领域较完整的量化分析 ,它使我们对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全貌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分期,历来有多种说法. 国内首先对海外华文报刊进行分期的是方积根、胡文英,他们在198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中,根据主办者的身份,将海外华文报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洋人办报发展到华侨办报,又从华侨办报发展到华人(或华裔、华族)办报……"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程曼丽教授著《海外华文传媒研究》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出版 ,本书有 2 6 8万字。本书按照历史顺序 ,对 1 81 5年以来海外华文传媒发展的各个阶段 ,作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对现阶段华文传媒在全世界五大洲 50多个国家的发展情况 ,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对海外华文传媒的界说、研究方法 ,海外华文传播在世界传媒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以及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前景 ,作出深入的探讨。本书是迄今为止 ,以全景式的手法 ,历史地全面地论述介绍和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的第一部专著。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国家“九…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6,(19):14-14
这几年,为进一步扩大《新民晚报》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新民晚报》的国际影响力,《新民晚报》做大海外版,借海外华文媒体之力,展示和谐中国之形象。2004年5月,《新民晚报》设立海外文稿部,和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并按照合作方的出版要求及当地华文读者的口味,选择稿件,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文报章起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之初或许更早一些年代,但当时乃至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面世的华文报章相对集中在东南亚华侨华人集聚的地区,绝没有形成今天所出现的遍及五大洲的局面。因此,关注并研究海外华文报章今日之状况,对我们借助其力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并进而推进国内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部世界华文诗歌辞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大辞典》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部近两百万字的大型辞书,收集了海峡两岸暨海外数十位诗人、诗评家的精品之作,是献给世界华文诗坛的一份厚礼。 作为一部世界华文诗歌辞典,它内容涵盖率是很大的,有诗人及诗集、诗论家及其评论著作、诗歌报刊、社团、流派、论争,还有诗歌活动与交流、诗坛轶事、中国大陆出版的世界华文诗集及其研究著作、台港澳暨海外华文诗坛编年纪事等,大致上涵盖了自本世纪20年代起至 1992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海外华文报刊□王士谷海外华文报刊已经有了180多年的历史。据一项最新的但仍是不完全的统计①,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996年,海外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过华文报刊,累计总数为3,976种(内日报657种,期报975种,期刊...  相似文献   

9.
博览     
海外华文报纸现况据一九八五年底的材料,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有华文报纸一百零三种,其中日报七十一种,日报期发行数合计在一百万份以上,其中仅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便超过七十万份,美国约为十五万份。海外华文报纸分布地区之广,规模和影响之大,为各国非本地血统居民主办的新闻事业所仅见。  相似文献   

10.
新马地区华文报纸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多堪称海外华文报纸之最,关于新马地区华文报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亦浩如烟海。对于近三十年的学界研究有必要作出阶段性总结和述评,以益了解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现状、发展、不足与可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的特征,论述开发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的必要性、原则和方式,介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发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的情况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近年海外华文媒体的基本数据及海外华文传媒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牵线搭桥及平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新闻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任何新闻媒介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传播,而新闻媒介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其自身亦表征为一种传播文化。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是日发行量将近19万份、连同网络读者在内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一张华文报纸,不仅是当前新加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媒体,更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媒体。《联合早报》承载了众多转变成为海外少数民族的海外华人的族群诉求和文化寄托,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和共同心理精神上,面临着代代相续的传承与异域他乡的变异,作为海外华文传媒的翘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文章在介绍海外华文文学两大板块的基础上,对类分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确立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据一九八五年底的材料,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有华文报纸一百零三种,其中日报七十一种,日报期发行数合计在一百万份以上,其中仅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便超过七十万份,美国约为十五万份。海外华文报纸分布地区之广,规模和影响之大,为各国非本地血统居民主办的新闻事业所仅见。海外华文报纸由于背景各异,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倾向,特别是受到中国国内政局的影响,往往分成对立的营垒。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目前明显亲台的报纸已是极少数。许多报纸强调为当地华侨、华人社区服务,宣称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和评论海峡两岸的事态。还有的提出报纸要“政治淡化”,有的规定对两岸均不进行攻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外华侨、华人越来越关心中国大陆的情况,华文报纸没有中国新闻就将失去读者,影响销路,因此各报不论政治倾向如何都纷纷扩大中国新闻的版面。以美国为例,各主要华文日报都辟有报道中国消息的专版。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中国消息是作为国际新闻的一部分刊出的,仍占有一定篇幅。海外华文报纸的前途如何?有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华文教育在许多国家受到压制,华人新一代已不懂华文,因而华文报纸最终将消失。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23):42-4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海外华文网站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比较了我国境内中文网站、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传统海外华文媒体,分析海外华文网站在我国对外传播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境中文网站相比,海外华文网站的覆盖范围更贴近我国对外传播的目标对象,其传播身份中立,更易为传播对象所接受,同时,它有机会覆盖国内中文网站不易到达的人群;海外华文网站与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落地"问题上,即媒体信息能否真正为目标覆盖范围的受众人群接触到;海外华文网站与传统海外华文媒体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文新闻史———未曾穷尽的研究课题———《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序□方汉奇王士谷著《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一书即将付梓。这是作者继主编完成一百万字的《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之后整理出的一本论文汇编。内容有关于海外华文报刊宏观的或微观的论述,也...  相似文献   

18.
李漫 《传媒》2005,(4):59-60
有人说,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居住,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文报刊.还有人说,华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做三件事:开中国餐馆,设同乡会、宗族馆,办华文报刊、建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与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近年来动作频频,去年大手笔推出首届海外华文书市,在两岸三地及新马地区引起轰动。首届海外华文书展取得不错成绩,也证明了华文图书在当地市场的需求。如今,由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书市,计划将于2007年5月27日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海外中文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文报刊的发展概况、历史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并着重评介《救国时报》对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