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要闻     
教育部:创新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和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通过集中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10万余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后,教  相似文献   

2.
胡惠明 《教师》2012,(25):17-19
为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研制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国培课标”)。于2012年5月17日发布实施。教育部要求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院校(机构)根据国培课标设置培训课程.研制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将国培课标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项目立项评审、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下面对国培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供培训机构设计培训方案或地方培训课程标准作参考。一、国培课标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国培计划是国家财政支持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各地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培训的实效也是国培计划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培训框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实施国培计划、保障培训的实效提出了建议:培训课程理念的提升——实现顶层设计的文化生态转向;"一条龙"合作机制的形成——构建教师培训的外生态;教研文化氛围的形成——生成教师培训的中生态;教师职业意识的发展——形成教师培训的内生态;定制式的模块课程学习——在和谐的文化生态中实现培训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国培”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定义,探索了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通过初中“国培”远程项目实施的步骤,分析了信息能力与学习过程的整合。总结出“国培”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北五省区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需求,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西北五省区551名参训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对"幼师国培"的整体需求程度很高且省域之间存在差异;同时,对幼儿教师和园长参加培训的原因、对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的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西北五省区"幼师国培"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各省区提高"幼师国培"实效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黄朝霞  彭剑飞 《教师》2014,(1):25-27
正培训质量是国培的生命。为了实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目标,发挥国培的示范辐射作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坚持以"四个创新"来推动国培质量的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国培任务。一、创新培训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国培三年来,我院始终把国培的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了在已有的国培经验基础上实现国培质量新的提升,我们把"做更好培训,树一师品牌"的培训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国培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中去,并将"更好的培训"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的实施要从组织管理、培训师资、培训成效、培训模式、后续跟踪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和国培班授课老师,李奇了解天津幼儿教师的需求和现状。她认为国培讲课要接地气,切实研究老师需求。在分配机制上,老师收入应该拉大,而不是缩小。国培讲课内容要接"地气"《幼儿100》:您承担着天津师范大学的国培讲课,也在为内蒙古呼和浩特、乌海等地做培训。在国培和市培课上,老...  相似文献   

9.
“国培”计划既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者对参加河南省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最需要接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实施以及教学实践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青睐一线园长和教师做培训者;偏好下园观摩和听案例分析的培训方式;希望以半脱产的方式学习;主张以课堂参与和研修成果作为培训考核指标.为提高培训实效,应建立长效的培训制度,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对教师培训需求的适应性和引导性,把握教师真正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组织的最高层次国家级培训项目.提高国培项目的实施水平,培训者认识水平的提升是前提,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核心,培训资源的整合是关键,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教师是对未来一定时期教师群体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指具备未来一定时期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素质的教师,是对当代教师现状的反思和重建,也是对可以预见的未来理想教师的一种诉求。本文对概念教师的内涵和标准进行了基本定位,对概念教师现实化的教师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fessional teacher educator identity has implications for how one negotiates the duties of a teacher, scholar, and learner. The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or identity in the USA has been largely conducted on 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ors, or those who have started their careers as public school teachers and then went on to the collegiate level as teacher educators. This auto-ethnography considers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of a non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or, one whose professional career did not include a career as a public school teacher. Although there are common influenc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or, such as biography, institutional contexts, and personal pedagog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as those influences are experienced.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extended process for non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ors, including the search for legitimacy and belonging in the community of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Assessmen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狭义而言,“教师哲学”指教师本体论,回答“教师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关注教师逻辑主体“在”的本性与具有各种规定性的“在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体是一种以实现生命为目的善的逻辑主体,需要在与他者相对应的关系中界定自身性质,同时作为人的逻辑主体亦有着复杂的内在意识世界,因此教师“在”的本性包含三重基本维度,即实践、关系与精神。这三种本体存在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为“在者”,需要满足三种具体规定性,即意识基础、行动逻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专家型教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文章从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的研究入手,探讨两者的本质差异,通过对专家型教师的主动反思、对基本教学问题的处理达到自动化、知识结构化、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等四个基本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其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后教育是一种共生互补的辩证关系,两者处于促进-反馈的回路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教师职后教育在教育理念、保障机制、培训机构与师资、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从理念层面、制度层面、课程层面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的改革,以构建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后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变迁,教师的形象隐喻由"教师是技术熟练者、反思性实践家"发展到教师作为"个人",对教师的成长研究从"局限于知识论视角的二元的、向外的探究"发展到"方法论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向内的生活体验"。教师发展由此发生了追问"我是谁?"的本体论转向。这与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现象学视角不谋而合,都是从内部开始,直接指向个人的体验、生活、履历,进而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建构和自我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