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宏伟 《寻根》2005,(3):72-79
乾隆帝将编纂《四库全书》与翻译满文《大藏经》等同,视为其六旬后办的两件大事,并在其御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不无得意地说:“……若夫订四库全书,及以国语译汉全藏经二事,胥举于癸巳年六旬之后,既而悔之,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而全书成,兹未逮二十载而所译汉全藏经又毕蒇。”  相似文献   

2.
自清末民初以来,学界对严复翻译的讨论业已形成异常复杂的评估系统。虽然论者多以西学原著为基准,但对严复翻译的界定却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评价严译的标准也多有不同。职是之故,从翻译的"实然"和"应然"两种状态出发重新认识严译中的"再现"与"建构"无疑有助于严译研究的继续推进。作为一种"选择性再现",严译不仅是严复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更是传统文化观念与近代西方"新"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体现了翻译的"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翻译个体的辜鸿铭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部分,提出"挞西扬中"的文化观,来寻求中西文化融合的终极文化理想。译者文化身份是"以民族性为立足点的文化中介者"。从翻译的选择与适应,对辜鸿铭的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进行解析和探讨,以期望进一步认识翻译活动主体的多重文化身份,纵深推进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目的是为了把源语文化和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一方面需要采用归化策略,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使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达到融合;另一方面译者也需要采用异化策略,开拓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和信息。中国的翻译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和开拓,应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以便指导跨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5.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理论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历史脉络,但缺少清晰的勾勒与合理的评判。有鉴于此,本文从各时期重要的翻译标准理论入手,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理论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庸》的"诚"是合乎中道的自然显露或表现,人诚与物诚的合一就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诚"还有生成、发展、完成的涵义。《中庸》五个著名的英译本将"诚"译为"sincerity""t rue""truth""real""realness"或者"creativity",这些翻译都只涉及了"诚"的某方面的特性,没有把"诚"的多重涵义完整呈现出来。如何在尊重源语文化,尊重典籍思想的基础之上,准确将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诚"概念准确呈现于英语世界,的确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4,(9):35-37
<正>许均先生新近翻译出版的《无知》,是迄今为止,昆德拉唯一未曾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小说。所以较之昆德拉以前的各种翻译文本,《无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一部彻底陌生化的文本,读过能够让我们了解昆德拉的种种现在。如同读昆德拉的其他作品一样,《无知》依然给了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说昆德拉作品的风格本身,而是,他所描写的生活与我们的境况竟是如此接近,甚至如出一辙。这大概还是因为他曾经的捷克社会主义的背景,所以我们才能对他的"布拉格情结"感同身受。而这一次昆德拉的乡愁,又为如今我国大量的移  相似文献   

9.
<正>韩国正在转变方式,更多地对外输出"创意""理念""模式",而不是"内容""产品",因为后者不能持久。2014年6月19日,韩国首尔东大门。这个声名远播的服饰批发集散地,被韩国政府历时五年改造成了DDP,即"东大门设计广场"。大量原创设计师的作品在这里集中呈现。在这座开业仅三个月的世界最大的非标准建筑物里,"都教授"与"千颂伊"的"家"正在展出。入口处,全智贤与金秀贤的巨型图片嵌入"星星"型的广告牌中,来自各国的游客纷纷在此合影。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2)
正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中"在汉语中使用很多,最常见的:言区域指中国、中华,如中医、中文;辨方位指中心、中间,如正中、居中;别内外指内里、里面,如家中、心中;称过程指一半,如中途、中叶;谓  相似文献   

11.
麻晓芳 《中华文化论坛》2022,(5):16-26+154-155
藏文和西夏文文献均显示,12世纪中晚期,藏传佛教曾经盛行于西夏,很多来自西藏本土的上师被西夏聘为帝师。受藏传佛教影响,西夏不仅译出大量藏传佛教文献,而且在西夏仁宗时期(1139-1193年在位)开展的大规模的校经和译经活动中也有藏地僧人参与校勘的痕迹。本文在梳理西夏文佛经文献基础上,从文本体例、佛教术语、陀罗尼用字、语法规则等几个方面考察佛经中的藏式翻译原则。这些特征与中原的翻译原则不同,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献以及元明清时期编译的佛经中也能见到。这些藏式翻译特征在鉴别和研究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佛经翻译文本方面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硬伤甚多近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称,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但文学翻译空缺。据悉,此届评奖选送的文学翻译类作品最少,仅有5部。评委会对选送来的文学翻译作品不满,并认为译者的翻译质量不高,是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社会以农耕为主,因此对于时令气候格外重视。《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全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候与一物候现象相对应,称为"候应"。这些"候应"大致又分为两类,一类为生物之属,如与禽鸟虫鱼相关者有"鸿雁来""寒蝉鸣"等,与草木花果相关者有"桃始华""萍始生"等;另一类为非生物之属,如"水始冰""雷乃发声"等,其中也不乏观察有误、凭空想象、牵强附会甚至荒诞不经者,如"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等。  相似文献   

14.
茶与诗歌     
晓雪 《大理文化》2003,(4):17-18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先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后传遍全世界.汉以前,茶叶是治病的药材,汉以后它成了饮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到了现代,尽管汽水、果汁、可乐、矿泉、咖啡等饮料越来越丰富和多种多样,但茶这种有了两千多年历史的饮料,仍然没有被取代,仍然和人们日日相伴,受到人们普遍的宠爱.  相似文献   

15.
新形态生涯的出现给生涯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生涯开发研究对此关注不足。本文以具有先锋就业和生涯实践的人群代表——艺术家为对象,围绕"生涯"线索,即"准备进入职业生涯""从新手到新星""从新星到中坚力量""从中坚力量到大师"形成第一个分析维度——纵向成长维度;围绕"层面性"线索,即"个人过程""人际过程""组织与社会过程"形成第二个分析维度——影响成长的横向因果维度,剖析二维交叉形成12个关键成长节点和成长问题。这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了一个新形态生涯的分析模型,对于梳理其成长问题具有参考价值,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最后,本文进一步对不同关键节点上的成长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中土与外域文化交流的文献记录中可见"海枣"。相关信息具有神秘色彩,以往有人以为探求其实,如"系风""捕影"。"海枣"作为从一个特殊侧面表现中外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人对于海外世界的认识,进行相关探索,有益于说明丝绸之路交通史中若干涉及早期开发与远方探索的情节。中国早期有关"海枣"的知识,可能与"番枣""椰枣""波斯枣"有关。对于"海枣"的考察,是交通史研究的主题,对于植物史、果品史、饮食史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与人类明同步萌生的一项古老的活动,它既是一门技巧,同时又是与其他语言活动一样困难的艺术。因此,西方早就开始了有关翻译的思考,产生了丰富多彩,新颖形象的比喻,以诠释翻译的内涵,这些比喻从不  相似文献   

18.
王彪 《华夏文化》2014,(1):27-28
<正>"渔父"是杜牧诗意象群中一个独特的符号。杜牧首次引"渔父"意象入诗见于《润州二首》,有确切年月可考者16首,年月不详者7首,分别作于文宗、武宗、宣宗等不同时期。该意象常见的表达形式有"钓竿""钓翁""钓歌""渔歌""钓鱼郎""垂钩"等。杜牧为何如此青睐"渔父"这一意象?"在文艺创作中,以心灵图式为蓝本对客体对象的特征进行抽象的结果,正是这类合适的形式,内觉与之遇合形成特征图式。"(巫汉祥:《文艺符号新论》)"渔父"意象恰恰就是反映杜牧心灵图式,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版全本《马克·吐温自传》中,与盗贼有关的词汇频繁出现,如"盗贼""小偷""偷窃""防盗铃"等。它们集中出现的几个片段或幽默风趣,或无可奈何,或怒火中烧,尽显马克·吐温单纯善良、浪漫风趣、幽默乐观的个性特征。然而总是遇人不淑也给吐温及家人带来诸多困扰,使他忍无可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镀金时代"盗贼猖獗、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福尔摩斯式智慧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与人类明同步萌生,是连接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桥梁,是不同化互相学习充实的途径。纵观中外人类翻译化史,无处不昭示翻译和化发展的紧密关系,化繁荣与翻译是相辅相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