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1977年出版的美国文化史名著《伊甸园之门》中,莫里斯·迪克斯坦把我熟悉的欧文·豪和另一个叫苏珊·桑塔格的人誉为美国当时目光最敏锐的文论家。“谁是苏珊·桑塔格”?2002年的某个冬夜,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疑问。一、美国最智慧的女人我没有想到,苏珊当年如此年轻,才44岁时就获得那样的评说;更没有想过她是一位女性,在我的印象中,在思想界获得成功的女人可没有娱乐界那么多;更没有想到,在美国她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明星”级的知识分子,过去四十多年中,她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关注世界和被世界关注。苏珊1933年1月16日生于曼哈…  相似文献   

2.
智者的勇气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 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苏珊·桑塔格,美国最智慧的女人刚刚离去,世界文坛的悲伤尚未散尽,2005年4月5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在大洋彼岸,美国另一位文坛巨匠索尔·贝娄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贝娄和桑塔格是两种风格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精神世界都闪耀着灼人的光芒,但贝娄没有像桑塔格那样,在公众场合频频地亮相。他是一个黑夜里安静的老人,没有丰富的外部举动,也缺乏惊世骇俗的语言。而桑塔格是一个典型的公众知识分子,她是“美国的良心”,所以无法安于刻板的书斋生活,虽然她喜欢阅读,但静静的阅读只是为了发射更多炮弹一样的批评,她更喜欢的是行走、观察和…  相似文献   

4.
<正>菲利普·弥尔顿·罗斯(Philip Milton Roth,1933—),美国当代文坛资格最老、名气最大、争议最多的犹太裔作家,与辛格、贝娄、马拉默德三人共同成为支撑美国犹太文学这座殿堂的四根支柱,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当代"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没有"之一",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呼声颇高的作家。从1959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一举成名,到2012年11月宣布封笔,在54年的  相似文献   

5.
阎振瀛的画     
阎振瀛1940年生,美国杨百翰大学戏剧艺术与实用语言学博士;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前任文学院院长兼艺术研究所所长。曾于国内外举办个展24次,包括巴黎展、北京展、美国纽约亚美艺术中心(AsianAmericanArtsCenter)等展览。被列入美国颇具权威性的《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德国慕尼黑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分别有两篇博士论文研究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阎振瀛的绘画,胸有成竹。他以探险式的行动从事创作,没有家法、没有师承,赤裸地呈现在单纯的形式和结构中。美国东方艺评家哈特妮女士(EleanorHeartney)著文,将他与毕加索、米罗、克力诸…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国工作的那些日子里,除非自己在家中做饭,但凡外出,多数选择中餐厅。入乡随俗,但口味难改。我相信大多数来美国生活的中国人都有此感。美国的中餐厅非常多,几乎每个城市都能遇到。规模有大有小,小到一间小门面,甚至连餐桌都没有;大到数千平米,规模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家大酒店。这些餐厅老板基本上都是福建人,他们最常用的自称是"老华侨"。一美国的商场并不多,整个北卡罗莱纳州只有一个颇具  相似文献   

7.
<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向来推崇狂欢纵饮、自由享乐的酒神精神,而美国精神的本质其实就是酒神精神。如果非要选择一种酒来代表美国精神的话,没有比威士忌更合适的了。早在美国建立之前,威士忌就已经像血液一样,在北美殖民地居民身体里流淌。它是酒杯中的天使,能让人忘却痛苦和忧伤;它也是酒瓶中的恶魔,会戕害人的身心健康;它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催化力量,也是斗争胜利后的玉液琼浆。尽管美国政府曾与威士忌进行过多次较量,  相似文献   

8.
雷蒙德·卡弗是美国最受崇拜的当代短篇小说家和诗人,尤其在近20年来,他的声誉日隆,几乎没有哪位美国作家比他更受到人们的尊重。当今美国的许多年轻作家放弃六七十年代盛行的讽刺幽默的写作手法,而追求严肃的写实主义风格,这大概是受到卡弗的直接影响。他被美国学术协会与文学艺术委员会接纳为会员就是对其才华的正式肯定。这位于1988年6月刚刚与诗人特斯·加拉格尔结婚的作家,在完成他的诗集《通向瀑布的斯路》之后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4人认为,没有必要以结婚来证明自己对恋人的爱和许诺。  相似文献   

10.
狄琼纳·巴尼斯(Djuna Barnes,1892-1982)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并不算多,但她对生活颓废和情感异化的刻意描写,的确给美国现代文坛带来些许生机。她的小说所揭示的令人困惑和怪诞具有超前意识,不愧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实验典型。巴尼斯对意识流技巧的广泛使用和对笔下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可以与乔伊斯和福克纳相提并论。她是20世纪美国文坛传出的一种独特声音。 巴尼斯出生于波希米亚族人家庭,母亲是个小提琴爱好者,还经常写诗;父亲是个玩世不恭、玩弄女性的放荡鬼,既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做父亲的责任感。后来全家迁往长岛,不久父母分居。由于家庭原因,巴尼斯小时候一直未能上学。后来,她好不容易进了曼哈顿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绘画。  相似文献   

11.
晚饭后的无数个夜晚,小华盛顿·欧文总是悄悄地溜出家门,去附近一家剧院看戏;到九点钟光景,又恋恋不舍地及时从剧院回来参加全家的晚祷;然后,再次跑出去看看戏的结局。他母亲时常悲叹道;“唉,华盛顿,你要是听话该多好啊!”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小儿子所喜爱的游逛日后使他得以走遍世界各地,从中发掘创作素材,进而成为美国文坛上第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家。欧文出生于1783年,正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当时,最后一批英军仍行进在纽约街头。他一开始提笔写作,欧美两洲的人们都惊异地觉察到这个美国人写起小说、散文和历史传记来俨如一个生  相似文献   

12.
土地庙情结     
谷祥云 《寻根》2006,(2):107-108
台静农先生曾来美国探亲旅游,自美国回台,在台大中文系闲谈时,他说:“美国有什么好,没有见过一个土地庙!”  相似文献   

13.
爱德华·赖斯所著一本关于理查德·伯顿的书终于问世了。书中竟然没有提及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实际上,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伊丽莎白·泰勒以前的丈夫,英国著名演员理查德·伯顿,而是生活在19世纪的理查德·伯顿。他除了对于和他相隔一个世纪的伊丽莎白·泰勒一无所知外,几乎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日前荣获年度美国图书奖。67岁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是美国先锋派文艺理论的创始人,其著作除文艺论述之外,还有多种剧本和小说。多年来,她醉心戏剧,不但登台演出,而且导演舞台剧和电影。桑塔德是波兰移民的后裔,她的作品《在美国》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女主角玛莉娜是19世纪70年代波兰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演员,她在华沙皇家剧院舞台上扮演各种悲剧角色,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慕和敬仰,被誉为民族的象征。可是,当时波兰被俄、德、奥三国所占领,人民没有尊严与自由。…  相似文献   

15.
<正>父母教育有方儿子大展宏图美国东部时间5月24日,86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82岁的夫人艾丽西亚·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乘坐出租车时不幸遇车祸身亡。当时他们乘坐的这辆出租车在新泽西收费公路上超车时与另外一辆汽车相撞,失控后撞上了道路护栏,夫妇俩被弹出车外。两人有可能没有系安全带,司机幸免于难。纳什在数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几天前刚和夫人一道赴挪威领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阿贝尔奖,23日刚乘飞  相似文献   

16.
老诚 《世界文化》2003,(1):39-40
我探亲来到儿子居住的美国科罗拉多州伊利市。我们所住的地区没有商店,路上没有行人,上街得开汽车。我不会驾车,英语没有过关,天天憋在家里,好像与世隔绝一样。  相似文献   

17.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8.
乐居,美国的一个小城镇,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萨克拉门托河畔。距离高科技之都硅谷只有一个半小时路程的乐居,完全没有硅谷的繁荣和现代化。它周围没有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没有喧哗热闹的商业中心,多少年来,尽管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它却恪守自己的传统,默默地停留在灰蒙蒙的过去。乐居的存在是一部历史,它记载着经济高度发达的被称为“金色加州”的加利福尼亚是怎样饱含着早期华工移民的艰辛劳动,记载着20世纪初美国加州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政策。乐居,是一座中国人的城镇,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由中国人建立并由中国人居住的城市。乐居…  相似文献   

19.
冉楠 《世界文化》2011,(11):8-11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曾言:“即使将美国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甚至诗歌、小说,抑或建筑的贡献全盘抹煞,世界文明成就也不会逊色多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电影却是不可思议的。”“从1980年以来,美国电影早就形成了一种‘大电影产业’的概念。电影市场是一种可扩展的市场,能通过不同的发行窗口在衍生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12月1日,伍迪·艾伦出生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1945年2月9日,米娅·法罗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比弗利山。伍迪·艾伦伍迪的家庭不宽裕,妈妈在花店当会计,爸爸则是个游手好闲的乐天派。在离婚不流行的年代,两人凑合着生活在一起,要么连续几个月不说话,要么大声吵架,他们会为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哪个更伟大而声嘶力竭地争论。伍迪没有和父母建立起情感纽带。眼不见心不烦的他不跟爸妈一起吃饭,总是躲在地下室里一个人吃,整天抄写笑话、读漫画书或者练习魔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