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辫子和小脚是清朝的两大陋习。自1644年清军入关后,征服了广大明朝统治地区,为了维护本民族风俗,颁布(?)发令、易衣冠法令,强迫汉人满化,并以汉人辫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与此同时下令禁止汉人缠足。辫发易服政策虽然成功,然而,缠足却屡禁不止,清朝反而成为自宋以来缠足最兴盛的朝代。本文围绕清朝的禁足令,试从清朝满汉民族矛盾、汉人士大夫思想及当时民情出发,分析清朝缠足之风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缠足是中国妇女独有的丑陋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缠足陋俗一开始就受到古代一些开明仁人的抨击和批判,但收效不大,作为不缠足运动却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这一运动前后经历了萌生、发展和扩展三个阶段,历尽艰苦,终于使缠足陋俗得以根除。  相似文献   

3.
缠足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被视为是对中国女性最大的戕害。然而,这一让现代人无法忍受的"恶习"在当时来看却是相当地深入人心,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都影响着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审美,甚至左右着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吸引着女性投身于对缠足美的追求。19世纪末兴起的反缠足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阻力不是来自男性,而是来自缠足女性。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有不少女性坚持缠足,反对放足。女性对缠足习俗的坚持,并不是完全出于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的迎合,而是她们的一种自我追求,充分体现了缠足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妇女独有的习俗,不分地域,不分贫富贵贱,妇女都缠足,俗称"裹小脚"。如今在云南嵩明县阿古龙村任有缠足现象。本文结合社会学、美学、历史学相关学科探讨云南嵩明县阿古龙村的妇女缠足文化和缠足对妇女的影响,最后从"小脚之美"方面来谈缠足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女子缠足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本文从缠足的由来谈起,逐步演绎缠足的历史发展,并从缠足陋习产生与发展的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了缠足盛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简述了缠足的消亡。  相似文献   

6.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 ,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 ,并最终为江南文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7.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并最终为江南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戒缠足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较早地关注女子教育,提倡和创办女学。为了更好地兴办女学,他积极鼓吹戒缠足,把缠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在实践上设立不缠足会,在报刊上发表言论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把不缠足的实践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要求女儿不缠足,还主张妻子放足。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代女子美的标准不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缠足究竟始于何时并无确凿证据,究竟源于何种原因也是众说不一,缠足残害了中国女子大概千年,缠足何时在民间流行以及流行的原因对我们理解这一畸形审美观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陈许 《安顺学院学报》2013,(1):90-91,120
太平天国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其直接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女子的肢体不受摧残,反而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不能视作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1.
缠足之风始于宋,“三寸金莲”成于明;缠足之研究亦始于宋,盛于清。唐以前无缠足,“三寸金莲”是近千年来汉族妇女及士大夫们美学追求和变态心理发展的结果。宋人缠脚,约束天足以成纤细,状如罗卜,形似民国以来的“解放脚”,明清人将天足变形,金元以来。北方缠足胜于南方,他们提出足至“半折”方是尽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受清廷劝戒缠足上谕的刺激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激荡,不缠足思潮再度兴起,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态势。当时先进分子以天赋人权说为思想武器,对缠足盛行的原因、反缠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废缠足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作为近代化总体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年不缠足思潮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但思潮又在某些方面也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有句云:“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写的是挖土建城中发现女鞋一只,作弓弯样,仅三寸许,引来众人观看。翻阅稗官野史,也发现不少对妇女缠足的记载,十分有趣,十足心酸。缠足始于南唐,据说后主李煜的一个嫔妃姿色出众,长于歌舞,以白绸裹脚,使脚变小,能在一个六尺高的“金莲台”上翩翩起舞。由此,缠足之风始行。到了宋代,缠足习俗从宫廷走向民间,元朝以后,开始兴盛,女子纷纷缠足,以“三寸金莲”为美,缠足被视为美与德的象征。但缠足十分残忍,是一种摧残妇女的变态行为,康有为在…  相似文献   

14.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重要媒体,其白话文为了解下层民众的戒缠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大公报》在劝戒缠足的宣传中,报馆、官府、受众三者互动,痛陈缠足之害,消除心理顾虑,展示戒缠足效果,在引导天津及周围地区社会舆论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推动了近代中国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缠足产生于偏爱小脚的审美话语霸权之下,而放足则在政治话语霸权之下艰难前行,话语霸权在缠足放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放足或禁止缠足上,男性审美话语霸权没有形成,而急切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观缠足却很少有政府的参与,几乎完全由于男性的审美偏好而盛行,封建礼教等只是挟持缠足为己所用而已.不管缠足还是放足,都是积弱的男性话语霸权任意驰骋之场域.  相似文献   

16.
女子缠足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陋俗,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体健康,约束了妇女行动。满族入主中原,清廷曾对缠足下过几次谕令,但收效不大。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放足意识不断提高,民国成立后,政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废除了缠足这一陋俗。废除缠足不仅对妇女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反缠足"运动逐步兴起,成为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公报从阐明缠足的非正统性和不合理性、"官为提倡"和民间推动相结合、大兴女学成立放足会以及树立新型婚姻观念等方面入手,推动了"反缠足"运动的进行,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缠足文化历来是传统女性研究中受到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关于缠足的产生,固然有社会层面的客观原因,但其后来的广泛流行也有女性自身的主观因素。本文旨从缠足文化中所反映的女性审美依附性和从众性心理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代初期,来华传教士们出于加快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开始对缠足等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展开批判与重构。随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在运用天赋人权等思想观察、分析、批判中国妇女问题时,清晰地论证了传统缠足陋俗逐渐解体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戒缠足思想在辛亥时期趋于成熟,一方面是国人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近代先进之士坚持对缠足恶习进行批判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千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缠足,这股风刮了千余年而经久不衰。发人深省的是:妇女用布帛把脚层层裹起来,屈为畸型的“三寸金莲”,却被男子奉为“美”的最高典范。 “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唐镐·诗)是对缠足的最早记载。相传李后主有个宫女叫窅娘,纤丽窃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