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教育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是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论依据。价值观教育需要"回归"生活世界,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举措,是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现实需要。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加深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生活化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践行价值准则,这是价值观培育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三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加强理论“灌输教育”、关注“焦点诉求”和注重“氛围营造”等方面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加强理论"灌输教育"、关注"焦点诉求"和注重"氛围营造"等方面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现实基础。而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实现全面对接,恰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影响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生活,要求实现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的全面对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与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教育引导与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通过生活过程而进行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人本论、实践论、社会交往理论,理论依据是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其现实依据是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走出价值观教育困境的必然选择.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主导灌输与有机渗透相结合、方向性与多元性相协调、先进性与广泛性同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科学世界的理论构建逐渐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感悟回归,这是具有一定现实价值的转向。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成为当务之急。当前,视觉文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发展繁荣,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因此,把握视觉文化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大学生日常生活为阵地,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树立整体性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教育生态,保持核心价值体系应然与实然教育的张力。通过提炼高校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层面的价值导向具体化;通过关注高校师生的现实境况,让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核心价值观从内化到外化,从而增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化。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高职院校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稳定的价值追求、思维范式和行动指南,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在此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存在缺失的原因,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并探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七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存在着耦合性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现实生活,即现实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改善生活,即可以引领生活方向、提高生活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生活,还必须回归生活,可以通过教育生活化、文化产品渗透等路径完成从外在观念向内在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紧迫任务,而大学生生活园区则成为高校开展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的阵地和不可或缺的渠道。大学生生活园区具有空间区域化、开放多元化、日常生活化、单元特色化的独特特征,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融合、导向育人、陶冶调适、规范内化、激励的作用,从而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环境、物质、精神、制度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总结和概括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使理论转化为人们的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力量、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表现为贴近生活世界、影响生活方式、引领生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主要是通过内容生活化、途径生活化、主体生活化等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强国之基、兴国之魂,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以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中的本源意蕴分析为出发点,对培育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以期从多维度、多视角探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红色基因蕴含着优秀的道德品质,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与时俱进的内在特点,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了活力。红色基因能够引领价值观形成,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注重理论转化,突出核心价值观实践育人功能。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过程中,增加科研投入,开发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设多元红色教学基地;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育趣味性生活化,能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因赋能作用,助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为此,要引领大学生正确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遵循,通过营造良好践行环境、加强教师教育主导作用、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推动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理解、认同的重要窗口,是引领主流价值观、振奋大学生精神的主阵地。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又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境,表现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性和不稳定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轻视心理、效果评价难度较大、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背离现象等。高校需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创新评价机制、借助课程思政平台、实践带动等方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经济全球化及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是我国高校的战略任务.本文着重探讨通过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学等路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和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等多种途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模式是一种组织和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典型化范式,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学生特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五个基本要素,以及确定具体目标、分析生活背景、设计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活动和评价教育效果等六个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9.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教育问题是当下时代的使命,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探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回应。生活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使认同力量来自价值系统的理性说服力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融构力,核心价值观容易走进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可和支持。本文以充分发挥大众文化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为途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教学模式路径,研究注重隐秘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认同方式,积极探索日常生活化的综合培育渠道。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传承和创新先进性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高校非思想教育课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分析当前高校非思想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四个角度加强高校非思想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