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顾名”     
“顾名”是现代汉语申一种新兴的修辞方法,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取得的一项成果。由一种事物的名字联想到另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这种“顾名思义”的修辞方法我们把它简称为顾名。报纸上运用顾名修辞方法是极为常见的。例如: ①他是怎样把“一潭死水”搞活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象征”与“借喻”和“借代”,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一些同志认为它不能算作一种独立的辞格。其实,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象征”修辞方式确实存在,尤其是新闻标题制作中更有概事达意的特殊作用,它有着自身的特征与规律,是一种独立的辞格。 象征辞格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用具有某种特征的或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特定意义,托义予物,以物征义,或把新闻的主题思想,或将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某一抽象概念暗示给读者。这种修辞格最明显的特色是意蕴含蓄,引人联想,耐人寻味。 从结构上看,这种修辞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句  相似文献   

3.
梁厚甫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旅美华裔国际评论家,他的国际评论,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一带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梁文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和梁厚甫善用修辞艺术有关。这里所说的修辞艺术指的是修辞格,修辞格也称作修辞方式、修辞手段,简称辞格。  相似文献   

4.
陈燕萍 《今传媒》2011,(10):130-133
标题是新闻之眼,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各类辞格,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西安晚报》中的新闻标题为例,集中探讨新闻标题中辞格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5.
示现,即通过记忆或间接知识以及自己的想象力,故意把事实上未闻未见的事物描绘得历历在目的修辞方式。这是一种超客观情况、超时空的非常辞格。运用这种辞格,标题的制作者以自己已有生活为根据的想象纵横驰骋,抒怀情感,使之格外生动引人。如: (肩)人体能源能烧水 人体能源能发电 (主)体能新利用 (1994年9月13日《河南日报》) 这则题的肩题运用了示现辞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能源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国外一些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人体能源的开发上。所谓人体能源,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体重压路面等人体作  相似文献   

6.
大凡一篇读来能够引人入胜的作品,不管其篇幅如何,都是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集语法、修辞逻辑于一体的。读《新疆日报》1992年10月25日第四版所刊李念东的《能不忆八农》,(以下简称《忆》)笔者就有如斯之体会。散文《忆》写作者离校20年后重返校园的所忆所见所闻所感,可以说,这是一篇赤子献给母亲的报恩歌,是学子捧给母校的感怀诗。如果说,语言是人们思维交际的工具,那么,修辞便是驾驭语言的艺术了,一篇文章成败与否,仅语言方面而言,修辞——遣词造句方面所下的工夫的大小,便是决定的因素了。且看《忆》文在修辞方面是如何表现的。据粗略统计,这篇短文所用辞格达22种之多,这在一般散文中是比较罕见的。文题《能不忆八农》运用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具有语气坚定、感情强烈,气势逼人之特点的修辞方式——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作者的答案虽肯定,但“为什么要忆”、“忆什  相似文献   

7.
夸张,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有意言过其实地夸大或缩小所形容的事物,从表面上看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但仔细地琢磨起来,却又能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的修辞方式。 夸张辞格在表情达意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独仅为文学作品所应用,其他文体的写作也常常使用。但应当看到,由于文体的性质不同,反映对象的不同,对于夸张辞格的运用就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与节制。作为新闻浓缩的标题不同于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不运用夸张的手法。但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  相似文献   

8.
移就,即故意将属于描写甲事物的行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移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移就可以使标题俏皮活脱、幽默风趣、字少意丰、引人联想,并富有立体感,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 从移就辞格常见形式上看,有这样几种类型: 1.最多的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为边陲人民开出幸福泉》,把用于修饰人的“幸福”一词,移用修饰“泉水”。再如: (主)尊师重教 红烛情深  相似文献   

9.
飞白,即故意把一个常用的词语用错,或把一句极为普通的话说错,将错就错地达到某种特殊修辞目的的修辞方式。 适当地运用飞白辞格不仅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饶有风趣,而且还能拓宽意境。 大有“钱”途的人造食品 (1995年10月27日《深圳商报》) 人造鸡蛋、鱼翅、蟹肉、牛肉、蘑菇、海蜇、鱼皮等,备受青睐。标题将“前途”易为“钱途”,一字之易,既有发展前景看好的愿意,又含有经济效益可观的新意。含蓄风趣,醒人耳目。  相似文献   

10.
日化品数量很多,为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日化品广告通常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本文以日化品广告语为模板,将其存在的修辞现象分为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句式修辞和辞格四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肯定修辞对日化品广告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在广告语中的使用提出了语言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二)在新闻中,增强事实生动性的修辞方式是很多的。常用的至少有以下几种:比喻、比拟、借代、转换、对比、映衬、摹绘等等。下面,着重对其中的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方式的特征、修辞效果以及在新闻中运用的要求作些说明。一、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喻体)来描写、说明所要表现的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标题要做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讲究修辞方式的适当运用。下面以《钱江晚报》为例,谈谈新闻标题制作的辞格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人类语言展现其活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新词新语的创生,语言的破格,各种修辞格大胆而巧妙的运用等等要归功于新闻作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不仅在知识信息上饱餐读者,同时在语言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谈谈双关语在新闻报道特别是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双关,英语里称为Pun,是中外语言所共有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充分利用人类语言一词多音多义或异词同音近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里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义,以造成语言活泼、幽默或嘲讽的修辞效果。该辞格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含蓄,予人联想。例如留洋英国的三位中国球员范志毅、孙继海…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大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以“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的分类原则,将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等八种辞格,归类在一个大的辞格群“章句上的辞格”之中。所谓章句上的辞格,其内涵是“指一切利用章句组织的修辞”(《修辞学发凡》250页)。这种分类法,得到语言学界和新闻界的肯定,并在语言表达与写作实践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章句辞格群”中的前五种辞格,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也经常被采用。请看下面一些例子。反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烘托意境,并造成独特的音韵美,这种修辞方式叫作反复。一般又可分为“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又名连接反复。它是让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中间没有其它词句间隔。例如:  相似文献   

15.
仿拟修辞是对现成的语言形式如词、句、谚语、俗语等进行模仿改造,创新出符合需要、幽默诙谐的新的语言成品,使人们有熟悉之感又不失新鲜趣味.仿拟修辞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之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种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但是将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的研究并不多,仿拟修辞就更少.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从传播心理和仿拟自身特点两方面分析仿拟修辞的传播效果,结合仿拟修辞在不同媒介中的运用实践,分析传播中的仿拟修辞运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讽喻,即在特定的环境里,道理不便于直说、明说,或不容易说得那么明了、深刻而且生动,便把一个有丰富内容的故事(多为典故)浓缩成一词或一个短语,用来比喻事物,借以达到启示诱导或讽刺谴责的传播目的修辞方式。 讽喻辞格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的特点是把典故的原始意义引入标题,使标题所要表达的意义从典故本身的寓意中明确的表达出来,从而收到引人联想,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效果。如:  相似文献   

17.
广播靠声音传情达意,广播语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不如电视的形象真切,这是广播的短处,然而也正因如此,它却具备了以声夺人,不受画面限制,便于调动与发挥听众想象的长处。广播语言可以在音响的有机配合下充分发挥声音的优势,渲染、烘托气氛,不受时空局限,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对声音、色彩、味觉、嗅觉、触觉等多感觉进行描写,达到令事物历历在目的艺术表达效果,还可以通过联想,实现多种感觉的沟通和转移,收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逼真传神的效果。如何使广播语言产生这种立体感,是广播语言使用修辞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下…  相似文献   

18.
典故是人类历史的沉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简洁生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新闻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为了吸引受众,它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报道和评论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典故便是英美报刊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方式之一。这些典故繁杂多样,了解这些典故的来源有助于读者理解典故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19.
拈连是一种修辞格。这种辞格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如“人穷志不穷”),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运用拈连格制作的评论标题,明快别致,别有一番魅力。例如,在压缩经济过热的工作中,国家实行“三保三压”的方针,其中的一“保”就是保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20.
所谓“镜头语言”,是指运用形象的类似电影电视的画面或画面组合的文字表达来表现事物的一种语言方式。电视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叙述故事、表达思想、展现生活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合乎规范的电视语法,由“单词”到“句子”,到“段落”,到整部影片,有着近似作文的文法及修辞等技巧和手段,这些就构成了电视的独特语言。其实,镜头语言并不是现代电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