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日报的乌洽会宣传报道如同乌洽会一样圆满成功,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区内外新闻界同行以及读者的广泛称赞。新疆日报对乌洽会的宣传报道,有几个显著特点或突破: 一是时间长、跨度大、阶段多、竞争激烈、有难度,这在新疆日报的战役宣传上是极少见的。跨度大,乌洽会的报道不同于以往会议报道,时间长达半年,从今年4月份就揭开了宣传报道的序幕,中间跨了星火会、七一、八一等几个大活动。阶段多,报道分为初期阶段、会前阶段、洽谈阶段。竞争激烈,在短短的9天洽谈期间,乌鲁木齐记者云集,350多名中外记者(尚不包括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二线记者)活跃在洽谈的场内场外。当中外客商在紧张洽谈时,中外新闻记者们、尤其是自治区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外客商住宿分散,  相似文献   

2.
1992年首次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贸洽谈会已落下帷幕。它是宣言书,向中外宣告中国已打开西大门,新疆和西北要大开放,要走向世界。它是宣传队,新疆和西北向世界宣传了自己,世界也认识了新疆和西北。它又是播种机,在全中国和全世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这次盛会以其丰硕的成果将载入新疆乃至整个西北改革开放的史册。乌洽会的圆满成功,也有新疆新闻工作者的一份功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学会和本刊编辑部9月23日邀请乌鲁木齐地区新闻单位部分记者编辑座谈,回顾乌洽会前后的新闻报道,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展开新闻大战这些参与乌洽会报道的编辑记者,都有一种经历了一次战役的感觉。他们说,乌洽会一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员都赶来赴会,联合起来打通通向中  相似文献   

3.
’92乌洽会始,这一令世人瞩目的经贸盛会便成为新闻大战的竞技场。’93乌洽会,新疆各新闻单位都派出阵容强大的记者队伍赴会,强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新疆经济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锻炼记者的机会。’93乌洽会,这张年轻的报纸得到了锻炼,年轻的记者得到了锻炼。精心策划思路出新《新疆经济报》创办不到3年,记者、编辑50余人,业务、技术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我们要想在报林中立足,靠什么?新疆新闻界同仁评价我报时,常说“点子”新。这里,“点子”就是指思路。思路,是《新疆经济报》办报的重要依托。有好的思路,可以弥补人手、经验的不足,可以出奇制胜。《新疆经济报》创办不久,就确立了长远的总体思路,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都有阶段性的思路,于是有了一些引起社会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历时8天的’93乌洽会圆满结束了,果实是丰硕的。它不仅是对新疆改革开放的大检阅,也是对新疆新闻界、新闻队伍的大检阅。参加’93乌洽会新闻报道的国内外记者达400多人,从一定意义上讲,’93乌洽会也是展示各新闻单位实力的窗口;更为各新闻单位展示风采、广告自己、树立形象和相互竞争提供了舞台。《新疆日报》’93乌洽会新闻报道组,充分利用了这一舞台,会前,秣马厉兵,周密设计,缜密安排;会中,灵活调度,沉着指挥,主动出击,形式多样,内容深刻,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受到行家的好评。会后,报道组聚集一堂,谈体会说感受,找差距寻不足,收获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市场经济这个最重要的特征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我参加了两届乌洽会的采访,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法律服务不被重视,并已成为影响履约率的重要因素。对此,我采写了记者述评《法律意识,乌洽会的呼唤》(见《新疆法制报》1993年9月18日一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作了一些分析研究。见报后受到好评,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为一个大型经贸洽谈盛会,乌洽会的法律服务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得知’93乌洽会将增加律师公证席的消息时,就在会前采访了有关的律师公证人员。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为中外客商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保证洽谈成果的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93乌洽会的新闻报道,是对新疆新闻界的又一次检阅和考验,证明新疆的新闻界是一支有较高素质和较强战斗力的队伍。9月1日,’93乌洽会开幕的当天,《新疆经济报》汉文版推出28个版(其中正报24版,乌洽会特刊4版),创造了新疆报业史上的出版新纪录,显示了年轻的《新疆经济报》的实力。《新疆经济报》9月1日那天,为什么要出28个版的报纸呢? 首先,为了配合’93乌洽会的召开,让国内外客商在开幕第一天就强烈地感受到新疆的开放氛围,展示新疆经济建设软环境的改善,以促成更大范围的成交。其次,《新疆经济报》作为政府机关报,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在重大经济活动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第三个原因是为了满足广  相似文献   

7.
1992年乌鲁木齐边境地区经贸洽谈会闭幕了。这期间出现了新闻大战、广告大战,还有摄影大战,新闻摄影成了宣传乌洽会盛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就这次乌洽会的摄影报道作些粗浅评介。全面出击各显其能我作了些粗略统计,自9月1日至11日,乌鲁木齐地区3家对开报出动摄影记者23名(指见报稿的记者),刊发照片332幅(不含广告和专版),整版专版10版,半版专版2版。其中,《新疆日报》137幅,专版6版;《新疆经济报》116幅,专版2版,半版2版;《新疆军垦报》79幅,专版2版。3家报纸人尽其能,物尽其材,倾巢出动,各显其能。会议报道是摄影报道最难发挥的题材。如何把自治区这样开  相似文献   

8.
肖振生 《青年记者》2023,(23):26-28
<正>以创新破题,以创新之力使得我们所守之“正”更加牢靠与丰满。在荣获第17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信仰与理念、激情与担当;勇立潮头,守正创新;无愧于职业、无愧于时代。作为一名在新闻战线战斗超过30年的“老兵”,我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中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负责、组织、策划、独创、参与多项重大主题报道、经济报道、重大新闻战役报道,如党的十三大至党的十九大报道、三峡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9.
越是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按常规,各媒体都要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大篇幅报道,与之相匹配的往往也是一些司空见惯“大话题”、“大感慨”。走流水账的形式居多,有特色和创新的不多。为避免雷同和类似,温州网在国庆6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方面围绕中心全面铺开精心策划和推出了多个国庆主题活动和主题报道,另一方面“不走寻常路”,  相似文献   

10.
为期一周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于5月12日胜利闭幕。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务实 ,展览会盛况空前 ,各个论坛亮点频闪 ,经贸洽谈充满商机 ,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著名商家和有识之士。本刊近期陆续作了报道 ,这期“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大回放”的专栏以摘要形式再作追踪报道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多个频率的电波,驮载着’93乌洽会纷纷嚷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送往大半个中国和中亚、东欧,让世界了解新疆,同时也表达了新疆人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作出连续报道,唯一能与广播抗衡的,应该说只有广播工作者自己。新情况层出不穷的’93乌洽会上,几十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云集,400多名记者汇集,在众多的传媒中广播以其传播的迅速、广泛、便捷独树一帜。在对’93乌洽会直接、大面积、全方位地作出报道的5家广播电台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又以其大信息量,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独占鳌头。乌洽会召开的短短8天时间里,仅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播出的新闻稿就达200多条,专稿100多篇,政府官员、企业家上直播33人次。(一)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的工作计划最  相似文献   

12.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当人们在满心欢喜、滋滋有味地品尝’93乌洽会之果的甘甜时,都在赞扬自冶区各新闻单位为乌洽会这棵经济之树浇灌的心血和汗水。短短七八天,报纸、广播、电视、图片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各新闻媒体传递的信息纵横交错、目不暇接,各族新闻健儿在乌洽会创造的经济海洋里畅游、搏击、吮吸,整个乌鲁木齐乃至全疆各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立体宣传阵势。这种壮观绚丽的场面,实为新疆新闻界多年罕见。在这一宣传战役中,新疆电视宣传也不示弱。它还年轻雅嫩,但它在竭力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采访大多是事先瞄准目标进行的,当然也会有瞄着老虎去、打得兔子回的 遗憾;但有时也会有顺手牵羊的意外惊喜,那大多是碰巧遭遇的偶然事件。我所经历的新疆库车重大文物考古发现──“阿艾石窟”的采访报道.则属于“歪打正着”一类,带有一点喜剧色彩。所谓“歪打”,是指我在游玩中遇到了这个石窟,而当时却毫无报道的意识;所谓“正着”,是指我后来“顿悟”,又第一个报道了“阿艾石窟”,并且还写出了我国有关“阿艾石窟”的首篇论文。 差点漏了大新闻 去年11月下旬,我赴新疆阿克苏地区采访上海援疆干部。在阿克苏机场,上…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发展全国经济的一个战略性重大举措。新疆不论从地域概念还是资源优势,都应当是西部省区中开发的重点。最近,广东台和我们联合进行了异地直播,话题是西部聚焦;成都台和我台共同开播“同是一片热土”;上海台也和我们进行了热线交流;山东台、四川台相继派记者与我台联手采访新疆大开发。这反映了兄弟省市台对新疆大开发的关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为加强西部大开发的宣传报道,专门开办了《西部开发看新疆》专栏,除了大量报道各行各业在新疆大开发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外,还将开辟地州厅局领导访谈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2009年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件大事。报纸的纪念性节日报道如何把握这一宏大题材和重大主题,做到报道既在内容、形式上有与之相称的“重”和“大”。又能体现“见证历史。影响现实”的新闻特质,确实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16.
在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青年记者赵亚辉以高票当选,成为近三年来新闻战线第一位获此荣誉者。“不畏艰险,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是评委会对他的评价,也是我与他共事多年的突出感受。  相似文献   

17.
大型报道是指全国的、全省的、乃至国际性重大会议和各种大型活动的报道,如党代会、人代会、运动会、艺术节、经贸活动等新闻信息密集、时间紧、要求高的报道。像全国农运会这类全国性的事件对我报来说是从未经历过的,压力大,担子重,没经验。但总算走过来了,并且抓到了10余篇独家新闻。版面的调节大型报道常常叫人感到大事临头,大势所趋容易跳不出圈子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大局与大事的关系。全国第二届农运会期间,恰逢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这两件大事同时要在一张地方性很强、农民读者为主的报纸上较好地反映出来,这是要下一定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6,(20):F0002-F0002
自8月29日,大众报业集团“重走长征路”大型集体采访活动开始。在为期1个多月的采访中,集团6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对长征中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进行了实地采访,感受当年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场景,发回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二、“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5 赵老和与会的许多代表一样,都是第一次到新疆。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历史传说,多姿的山川景物,吸引着代表们远道而来,都想亲眼看一看新疆。我们的东道主,或者用赵老风趣的话说“西道主”,非常了解大家的心情,在会议期间安排了一些参观游览项目,让大家从不同侧面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因此,赵老在这方面的活动也值得一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 调整经济结构,关乎国计民生,牵动国人视线,也自然成为新闻界报道的重点和焦点。新闻媒体从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家,而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