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了戴鸿森先生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戴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港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刘本栋先生校订的《金瓶梅》(以下简称“刘本”)。经过对照研读,发现戴本在校勘、标点、删节方面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仅从港本中词语原貌出发,同戴本和戴先生的“校记”进行比较,试图说明某些语言现象,以此向戴先生和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2.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晋谢敷撰《光世音应验记》传于傅瑗,后经孙恩之乱散逸,瑗子刘宋北地尚书令傅亮据记忆追录7条.二、《续光世音应验记》,刘宋太子中舍吴郡张演,据其所闻续记10条.三、《系光世音应验记》,齐司徒从事中郎吴郡陆杲(张演外孙),据当时书籍传闻辑录69条.全书共计86条.此书在我国早佚,日本学者于1943年即在京都东山区粟田口青莲院的经藏《吉水藏》中发现此书的完整抄本.据日本学者推断,此书抄写约在镰仓时代中期(约当公元1192—1333年),50年代初,京都国立博物馆馆长、著名佛教史专家冢本善隆发表《古逸六朝<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晋谢敷、宋傅亮<光世音应验记>》一文,首次刊布了有关研究的成果及傅亮《光世音应验记》的原文.70年代初,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牧田谛亮教授将《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注释,由平乐寺书店出版.但可惜的是,一直无人将它介绍到中国来.最近获读孙昌武教授校点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中华书局1994年11月第一版),甚感欢欣.因为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无论从六朝佛教史资料、文学史资料,抑或语言史资料的角度来看,均弥足珍贵.相信此书在国内出版,必将有助于上述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笔者1992年至1994年曾在日本京都花园大学任教,有幸从友人处  相似文献   

3.
第一奇书《金瓶梅》语言索解匪易,向称难读。台湾《金》学家魏子云先生《金瓶梅词话注释》,为学人研读《金》书,扫清了语言障碍。日人植田均先生《<金瓶梅词话>词语汇释》②,已将其全部收录;内地中州古籍出版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两度予以重印。足见其需求、影响之大。是书于方言俚语诠释,多有创见,笔者披读,获益良多。然亦间有未惬人意之处,兹摭取十七条,略陈鄙见,以就教于作者及博雅大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金瓶梅》创作中所表现的宗教意识入手,着重分析了宗教意识对《金瓶梅》的主题、人物及叙事结构的影响制约,认为:第一,《金瓶梅》惩人心、戒人欲的创作主旨主要源自佛、道两教的宗教伦理。第二,《金瓶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受着因果报应思想的制约与因果律的支配。第三,宗教的因果报应,轮回循环的思维形式造成了《金瓶梅》开放与封闭交织的叙事模式,对《金瓶梅》的整体结构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宗教意识给《金瓶梅》的创作带来了新变,也带来了局限,丰富了《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5.
屠本畯是少数亲见《金瓶梅》抄本的读者之一,因此,屠氏所记有关《金瓶梅》之事,是探究《金瓶梅》刊刻之前有关情况的重要根据之一.屠氏之记载,是阿英先生于30年代据明停德堂刊二十四卷本《山林经济籍》勾稽而出,并在其《金瓶梅杂话》一文中公诸于世,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然《山林经济籍》一书传世甚少,颇难获见.王重民先生于1957年出版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一书,其中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  相似文献   

6.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4,(3):159-159
2013年11月,年近80岁的美国汉学家芮效卫,终于用30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最后一卷《死亡》的翻译,并在日前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金瓶梅》第一次用西方语言完整翻译。芮效卫版5卷本《金瓶梅》英译本第一卷出版于1993年,如今出版的完整英译版共3000多页,4400个详细注解。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其揭露封建社会症结、暴露明世纪末芸芸众生丑相的作用和纵欲必亡的主旨以及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构制等上的高超艺术手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认可。毛主席曾说:《金瓶梅》是研究封建社会末世经济情况的重要资料。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阅读和研究它。可《金瓶梅》中有大量不易弄懂原意的词语。这就给读者带来了困难。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88年11月第1版)的问世,象及时雨为广大读者做了件大好事,功劳卓著。  相似文献   

10.
李洵 《文教资料》2013,(31):152-154
李斗是清中叶重要的戏曲家、诗人。《奇酸记》是李斗现存两部传奇作品之一。该剧根据小说《金瓶梅》改编。分析《奇酸记》传奇中所体现出的佛道思想,并与《金瓶梅》小说进行比较,有利于理解李斗的人生观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1.
先生是个奇特的人.他曾经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70岁前决不写自述性的文章,为此他多次谢绝了有关杂志社、出版社的盛情邀约.有一次,全国《金瓶梅》研究会的两位先生主编一部《我与金瓶梅》的学者自述录,人选者为正式出版《金瓶梅》研究专著的海峡两岸学者.作为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并且出版过研究《金瓶梅》专著的先生理所当然在邀约之列.但先生不愿破自己立下的规矩,同时又为了照顾到主编者不致于因为没有约到稿而引起他人的猜测和误会,提出了可用别人所写的一篇访问代替.这样《我与金瓶梅》一书,前面的70多篇都是学者的自述,而最后一篇竟是别人所写的访问记,在体例上非常特别,使得主编者不得不在后记中说明其事.  相似文献   

12.
《瓶外卮言》 姚灵犀著 天津书局 1940年8月《金瓶梅简说》 南宫生著 出版时间、单位不详《金瓶梅词话》跋 施存蛰 见“贝叶山房”《金瓶梅词话》本 1947年《根本分歧在哪里?——评刘大杰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见《“中国文学发展史”批判》中华书局 1959年  相似文献   

13.
《二十略》,是郑樵《通志》的精华所在。校点《通志二十略》,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项目,历经十来年的努力完成了校点工作,校勘出2386条讹误,其中有原文严重脱漏和年代错乱等,也存在着误解与疑难问题。出版后,学者们在肯定校点本大醇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小疵,这些小疵当中,有的是必须改正者,也有应作商榷说明者。  相似文献   

14.
传世的《金瓶梅》刊本,可大致分为三种: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传为明崇祯间刊《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本。其中《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与词话本《金瓶梅》相比较,又称说散本《金瓶梅》。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对此书是这样著录的:  相似文献   

15.
<正>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相似文献   

16.
笔者查阅过大陆出的三种“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以下简称“王著”),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3月,以下简称“白著”),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3月,以下简称“李著”),写了《读“金瓶梅词典”札记》一文(载《语言研究》1994年2期),意犹未尽,再作续记.  相似文献   

17.
一、也从《野获编》谈起《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五卷中关于《金瓶梅》的珍贵资料,历来为《金瓶梅》研究者十分重视,这是因为编者沈德符是《金瓶梅》问世前少数读者之一,且有《金瓶梅》传抄本,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可信程度远比后人捕风捉影要可靠得多。可是张远芬同志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见该学报1980年4期《新发现的〈金瓶梅〉研究资料初探》)中,对沈德符的  相似文献   

18.
《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是梅节先生第三次校订出版的词话本《金瓶梅》,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错误较少、可读性较高和接近原著的词话本,但在人物名字的修改、断句和文字的修改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文彬同志编著的《金瓶梅书录》,作为“金瓶梅研究丛书”之一种已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金瓶梅》研究资料工具书,仅此一点就足可说明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人们对《金瓶梅》所知甚少,作者是谁,家世生平,成书年代,版本源流等等许多问题都搞不清楚,有关《金瓶梅》的研究资料十分稀少缺乏。即使已发现的资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伴随着《金瓶梅》的研究热,发表了许多有关《金瓶梅》的论文,其数量逐年递增,以至于很难全面而详细地掌握目前的研究现状。仅仅在该书作者的讨论过程中,有理有据提出的候补作者就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等十几人。然而《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是悬案。因此,这部小说具体是什么时间写成的也未能揭晓。本文试图从干支记日的角度探讨《金瓶梅》的执笔时代,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该书的执笔时代能够确定下来的话,或许对于寻求《金瓶梅》的作者也会有所研益。通常论及《金瓶梅》的形成时期包含如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