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看有两个类型的原因,即内因和外因。“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解释其犯罪的内因;而“亚文化”理论可以解释其犯罪的外因。从社会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原因,有利于从理论的层次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各国、各地区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理论和预防控制策略也层次不穷、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乎主体原因(内因)、主体外原因(外因)、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本文主要从青少年主体自我调节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呈现出许多特点,其原因非常复杂,归根结底是内因和外因。预防和阻止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以往的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只强调外因,而忽略了内因。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犯罪意识的培养,应从道德教育、“畏法”教育入手,着重强调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5.
编剧理论用“舞台”和“角色”的基本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对越轨原因从个人微观的社会学视角加以分析,强调社会化过程对社会成员角色塑造及社会心理形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本根据编剧理论,从人际互动和影响的角度解释了青少年的部分越轨行为,并据此总结建议了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若干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却是极其复杂的,应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黑格尔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辩证发展时,曾“猜测”到: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非常赞赏黑格尔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可见,恩格斯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犯罪率急剧上升,特别是一些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是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它对犯罪对策的寻求具有重要意义。本丈从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角度,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等方面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陈淼根 《时代教育》2010,(3):146-147
中职学生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一种类型,从亚文化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犯罪亚文化环境是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地位挫折论”和“社会转型期的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理论中导致中职学生产生犯罪行为的两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草药》(高中语文第三册《(梦溪笔谈)两则》之一)一文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采草药》主要从‘内因’(草药使用的部位不同)和‘外因’(草药生长的‘土气’‘天时’不同)两个角度来否定古法,阐明观点。”这一段话读来令人费解,原因如下: 提示中内因、外因之说,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学知识。内因,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指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在原因,即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内因和外因是影响同一事物发展的相对应的两个方面。而草药使用的部位和草药生长的“土气”“天时”,两者缺乏内容上的同一性,并不构成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此其  相似文献   

10.
柳春 《成人教育》2016,(3):64-68
通过运用系统理论,从影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因、外因分析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力求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期建立完善的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七十多年来,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自沉原因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王国维重新被学界关注,其死因综而述之,主要有五种,但大多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应该认识到王国维的自沉是内因和外因综合造成的:殉文化及悲观论等。  相似文献   

12.
一、“内因”“外因”的含义《课程标准》要求“识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回答概念的含义时却又容易出错。当问什么是内因时,学生常常答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这就把内因的作用与内因的含义混为一谈了。对什么是外因的回答,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欠佳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虽然在班集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影响甚大。因此,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外因和内因分析。1郾后进生形成的外因。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虽然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但社会上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许…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内因主要是青少年的身体的早熟和自我意识的快速觉醒导致的自控能力弱;外因主要是目前没有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早熟相适应的教育和生存环境,即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性教育和美育教育方面严重缺乏,与当前身体早熟和意志早熟的青少年的现状十分矛盾,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进行综合治理,重视性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才能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隐性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和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育体制都难辞其咎。但是,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惟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方能从根上消除“隐性逃课”。  相似文献   

16.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青少年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的发展过程:从背叛旧式教育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而“弃医从文”,立志做“精神界之战士”。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变迁,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沉浮是鲁迅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的外因,其内因则是怀疑态度、叛逆性格、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彭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F0003
现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令人堪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能否通过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不但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里从"生态幅"的视角来透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犯罪特征,即从青少年犯罪是否受这一特殊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生态因素制约来透析青少年犯罪,提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这条基本原理考察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便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劳动与社会生活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外因,人的认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建构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内因。劳动与社会生活只  相似文献   

19.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但由于内因的复杂性特别是事物质的多方面性,相应决定了事物变化的多方向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并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它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或“内因”变化的过程,还可能使事物或“内因”在某个方向的变化进程中断,特别是在事物变化的多方向中决定事物朝此而非其它方向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台问题颜振遥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是“教师中心论”,也不是“儿童中心论”,而是辩证唯物论,认为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