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09,(11):62-63
记住季老,是因为他那篇至情至性的《赋得永久的悔》,他说如果不去济南,不去北京,不去德国,他就可能会是一个农民,一个文盲,但是他的母亲会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在母亲去世多年后,八九十岁的他仍在懊悔。记住季老,还因为当时身为北京大学副校长,还心平气和地为一位误以为他是校工的大学新生看护行李……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买来他的《读书治学写作》,仔细研读,得以~见其书生本色、学者本色。  相似文献   

2.
在写作中,创造性的想象极为重要,想象的翅膀张得越大,文章就越有光彩;没有想象,那就什么也写不出来。我们读古代的神话,寓言,看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篇章,谁能不为那些奇特的想象着迷呢?我们读安徒生的童话,看到《卖火柴的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篇章谁不为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倾倒呢?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共列出9个条目(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过去所说的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全面把握写作教学目标,对于认清高中作文教学的位置,把准高中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写作》教学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大学语文》重在欣赏,学生听《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了解一些文学史上的逸闻趣事;《应用写作》重在实用性,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文种的一些写作模式,属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大学语文》比较起来,其枯燥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大学语文》课上学生用耳多,动手少;而《应用写作》课上学生动手写作的机会非常之多,此种动手并非如计算机操作那样为学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5.
《应用写作》这门课程是我院成人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由于成人学生的思维、生活、工作、经历、能力的特点以及写作教学理论的枯燥和实践性强的反差,常常产生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是《应用写作》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笔者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多年,近两年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和“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课程指定教材《实用应用写作教程》为基础,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要求和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并…  相似文献   

6.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解读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而概括出来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这一思想最完整、最严密、最精确的表述是1977年12月叶老在给《中学语文》杂志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7.
《史记》、《传记》、《写作》均属选修课.遵循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理念。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爱好.努力使选修课发挥其提高和拓展能力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和指导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寻找那颗“写作的心” 中国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水浒传》。中国有那么多皇帝,都被忘得差不多了,那个叫施耐庵的,却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写作就是这么有力量。施耐庵写到“时迁盗甲”。写不下去了。他没有做过贼,也没有做贼的朋友,更没有看到过贼怎么偷。巧了,一个贼光顾他家,被他发现了。  相似文献   

9.
宋仙花 《考试周刊》2012,(70):103-103
《韩国语写作》课程是以《综合韩语》课程为基础课程,以《综合韩语》和《韩国概况》课程为辅助课程所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巧用词汇和所学语法。如何施教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11.
牛艳 《学语文》2009,(2):56-56
《文心雕龙》中有许多理论对中学写作教学有启示。启示之一:中学写作教学不能把目的放在应付考试上,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是自己表达情志。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的一种手段。儒家经典《论语》这样说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阳货》)。阐明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序》也指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秉承先志,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指出。人禀七性,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有一篇课望选了几则《安妮日记》。以前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曾选编过一篇经典——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两篇日记被选作课文,一方面表现了历代教材编辑者对月记这种写作形式约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种写作形式无论是被用来描述生活.还是用来摘文学创作.都能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甚至是惊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人《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一种最富个性特征的创造活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问称《课标》)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认为要提高中学写作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是关键。自主是内核,是前提;自由是表象,是手段。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现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16.
胡桓 《小学语文》2007,(12):4-6
初知梁衡,缘于中学时读的课文《晋祠》。后来,了解到他的文章竞有六十多篇次被选人语文教材或教学阅读用书,其中,《跨越百年的美丽》被多个版本小语、中语、师范教材的编者纳入“彀”中。梁衡,与语文教材竞有如此的缘分!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唐旺贵老师《“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之我见》一文,觉得有必要探究一下《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这一文体存在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出现记叙文这一概念,但一线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者却开口闭口就谈记叙文,这是为什么?”“记叙文这一概念到底该不该存在?如果应该存在,那到底该如何定义它才科学?”“将小说划入记叙文文类科学吗?”“情感真实、逻辑可信的叙事类文章就是记叙文吗?”“单纯从表达方式上去定义记叙...  相似文献   

19.
耿明明 《考试周刊》2012,(71):128-129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得糟糕,教师教得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对以下问题的处理。1.注意文化教学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20.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