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是实现大重庆城乡统筹布局中重要一环。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优势及定位分析,本文探讨该地区农村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产业链的完善与对策问题,这对于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渝东南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散、旅游类型趋同、旅游产品集群建设滞后的实际,利用智慧旅游的优势,尝试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以游客为中心"的渝东南旅游产品集群建设平台,统筹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建设与旅游营销,促进整体智慧管理、智慧景区、智慧营销、智慧服务,进而以旅游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深入进行,以期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促进渝东南区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泰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顺要振兴地方经济,必须重视对旅游业的开发,应根据其旅游资源特色,立足于现状,实行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战略;构建廊桥寻梦之旅、氡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畲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精品;并就泰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亟需加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划分中,渝东南被定位为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而培养能够满足渝东南旅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则成为渝东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产教结合视阈下,通过构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职业院校"为参与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为运行机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为构成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创新渝东南旅游人才培养,并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宗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宗教旅游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发挥宗教旅游资源优势为主导,同时开发自然风景游、民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共同构筑甘南藏族自治州综合性旅游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第一产业(特色农业)的延伸、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第二产业的重组及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工业旅游);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分区”对策.旨在解决以“生态”和“绿色”为背景下的该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民族体育旅游文化是构成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产业的纽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四川和重庆区域体育旅游文化特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川、渝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在观念、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运作上都显得比较落后。建议:应根据川、渝地域特点,突出民族旅游特色和品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川、渝民族旅游产业链条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开发存在雄厚基础。应该明确彭水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各方面的责任归属,加强区域、区际协作,整合渝东南各县旅游资源,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业为载体。走绿色文化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疆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沙漠景区近年来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民族村落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对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旅游景区的实地调查,梳理出当地民族村落文化脉络,展现其在旅游业开发过程中的文化变迁,进一步提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解决措施,确保当地旅游业健康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做好民俗文化翻译对现代旅游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语用等效翻译、直译加注解以及民俗文化深层结构挖掘等策略可使旅游英语民俗文化翻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江苏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精品化开发应注意自然、集中、唯一、发展 ,使江苏旅游事业走上事半功倍之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珠日河草原的实地考察了解景区开发现状,分析珠日河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例如草原破坏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小等问题,提出了珠日河草原旅游持续发展应该在媒体等加大对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力推珠日河雄浑的草原风光和独有的民族风情,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增加旅游项目,来推动游客把旅游需求转换成旅游动机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饮食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以成都茶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种植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国饮”。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在全国各地都十分发达。巴蜀茶文化与茶馆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是具有极大潜力和魅力的资源宝库,也是发展和繁荣成都民俗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打造茶馆文化产业,可以拓宽成都市旅游开发亮点,成为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综合文化工程,以体现成都休闲文化城市风格。  相似文献   

16.
遵义仡佬民族自治地方的审判机关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合理运用仡佬民俗习惯来解决民事纠纷,在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为此,应构建在民事审判中运用遵义仡佬民俗习惯的机制,更好地实现仡佬民俗习惯蕴藏的法律价值.提高司法效率,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主要突破口。充分挖掘当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造,提炼出文化精品,将资源所蕴藏的无形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中是天山天池哈萨克民族文化乡规划的重点内容。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渗透到各种物象和意象的旅游产品中,并通过游客的参与使民族文化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体验经济时代的民俗旅游产品营销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验经济时代下,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正逐渐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式旅游,旅游企业的营销观念也由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开始向体验营销的方式转变.民俗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者了解异地民族的民情民俗“新鲜体验”的需要,对于追求“异地风味,异域风情”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做好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不仅追溯历史,引经据典,还留心日常生活,记录耳闻目睹,对民风民俗亲自考证,表现出可贵的实证精神。然而,记录民俗也有主观臆断、轻率推理与缺乏理性之处。其中,表现出对少数民族风俗的鄙夷、对少数民族彪悍易杀性格的夸大等,都与时代的局限和周去非个人的身份及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