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芳  陈勇明 《科技通报》2010,26(3):331-338
以MM5模式为基础,从预报模式的不确定性出发构造了一个8个成员的浙江省集合预报系统。对系统2006年运行中不同类型的高影响天气的集合预报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降水、温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集合预报具有更好的预报稳定性,总体上讲要好于单一预报。集合预报对于秋季连阴雨和台风天气等不同天气类型的降水预报随降水量级体现不同的优势。集合预报对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等极端温度的预报能力较差,但对风速的预报体现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2017年发生的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中雷达回波参数、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归纳,建立了这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相应的参数指标。可以得出: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的大气环境中不稳定能量的储蓄时间较长,对于环境参数的要求相较于冰雹天气要更加严格;而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指标要比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更加精细;对于选取的预报指标进行的回报检验中,预报准确率达73%;针对2018年7月15日~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指标检验,得出选取的预报指标能够应用于日常临近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7日~18日兴安盟大部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本文从高空500hPa、700hPa、850hPa环流系统的演变,分析了强寒潮天气的形成原因,总结了3条预报指标,为今后北路冷型寒潮天气的预报积累了一定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6日~8日和2016年1月20日~22日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EC细网格资料中的2m温度场预报资料能够较准确预报出48h的降温幅度,从而提高了寒潮预报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两次寒潮天气都是受贝湖冷涡南下造成的,500hPa和700hPa天气图上都有强的冷中心和强的锋区控制,在850hPa天气图上有很强的斜压性;2016年1月的降雪性寒潮天气明显比2015年10月的大风性寒潮天气强度强大范围广;EC细网格2m高度上的温度能够较准确的预报出48h的降温幅度,使预报员对寒潮天气的起止时间、强度和落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4、卫星反演产品、地面降水等观测数据,检验分析了CPEFS模式对2018年8月26日在山南市乃东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人影保障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通过对比分析,CPEFS模式对这次天气过程模拟较好。检验结果显示:模式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降水场均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温度资料、Micaps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5日~27日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数值产品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预报预警气象服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横槽转竖型,为今后做好寒潮天气分析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2011年9月14日的雷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天气图、雷达图、物理量场分析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常用的各类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评估检验,力求探究各类产品与天气实况的内在联系,以期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运用,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8.
孙东霞 《科技风》2012,(6):205-206
本文分析了2011年10月5日傍晚到夜间,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出现的一次8级大风天气过程.结果显示:西西伯利亚低涡减弱成槽,槽低外围短波快速东西,表现在地面气压场,有闭合小高压快速东移并加强,是本次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提出大风预报思路,给出预报经验指标,并对欧洲数值预报做了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5)
选取2016年7月24日发生在西安咸阳机场的强雷暴天气个例,综合分析SWAN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输出的雷达资料及其衍生产品,对该临近预报产品结果检验表明,利用SWAN系统能够丰富咸阳机场短临预报参考资料,预报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淑侠 《青海科技》2009,16(3):46-48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的基本要素预报场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内青海省51个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多因子线性回归MOS统计方法,开展了青海省51个测站48h内间隔为3h的短时效气温精细化预报,以及1-10d每隔24h的长时效日最低、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对西宁市2008年6月,2009年3月预报效果检验表明:当天气形势变化较平稳时,MOS方法制作的气温精细化预报结果稳定,当有特殊天气或转折性天气时,预报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2020年7月9日锡林浩特机场出现的冰雹天气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2020年7月9日MICAPS常规观测资料、锡林浩特机场的小时实况数据以及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预报经验,凝练预报指标,以期为今后的预报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覆盖玉溪市的12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站监测的近5年数据,确定了负氧离子等级标准,同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统计,建立了大气负氧离子预报方程,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玉溪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选择红塔区两湖大瀑布的春、夏、秋、冬及禄冲风景区晴、雨、高温、降温天气情况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监测值作对比分析可看出:负氧离子等级预报具有较大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7年5月21~31日山南地区沿江一线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冷空气路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初夏干旱属高压控制型,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印度西北部为高压控制.根据大气环流特征,确定了产生山南地区沿江初夏干旱的物理量特征量,为山南地区的初夏干旱预报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从2000年~2015年影响鄂尔多斯的寒潮天气过程,对鄂尔多斯寒潮气候特征、类型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归纳,为预报员分析、预报寒潮天气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73年—2021年春季和夏季的逐年、逐月高影响天气(包括高温、大风、沙尘暴、雷暴、降雨、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论显示:从年际变化看,1973年—2021年内蒙古地区高影响天气中年高温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大风日数、年雷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上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降雨日数、年沙尘暴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月际变化看,高温日数、雷暴日数、降雨日数、暴雨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月,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从空间分布看,高影响天气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东部偏南地区、中部偏北地区;从突变检验看,高温日数突变年份为1996年,且之后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在1990年后呈现显著减小的趋势,但其发生突变的时间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降雨日数存在突变性,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5年、1978年、1981年、1986年、1988年、2013年;雷暴日数突变年份为1994年,且其具有十分显著的减小趋势;沙尘暴日数1979年至今减小趋势十分显著;从Morlet小波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T213、NCEP、JMA和德国天气在线4种模式的产品对湖州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的温度、降水预报的对比分析,利用前5日和历史权重法建立了对温度、降水的集合预报方法,检验表明:集成的温度、降水预报结果优于大多数模式单独的预报结果,降水24 h、48 h定性预报准确率70%左右.前5日集成模式重要温度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在2℃左右,并且不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预报达到了一定的精度;同时前5日的集成方法比历史集成方法更为优越,可提高温度和降水准确率5%左右,为预报员提供更精细的客观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500hPa及200hPa格点场及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范围出现的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站、区域站资料和锡林浩特、张家口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11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本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一定的指导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