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临界CO_2萃取牡丹籽油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萃取过程最佳工艺:物料粉碎40目,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解析压力9MPa,解析温度60℃,萃取2.5h,CO2流量30L/h。萃取率为95.73%。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超临界CO2对微孔草的油萃取工艺,着重探讨了影响微孔草油提取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时间,结果显示,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微孔草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分离手段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流程、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影响中药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西藏大蒜晒制干粉提取大蒜素进行了三种常规提取和超临界提取的比较实验,并对未经提取的大蒜干粉、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剩余干粉进行了大蒜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1)大蒜晒制干粉中每克干粉含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0.0341g,超临界CO2萃取后的大蒜干粉中每克干粉含大蒜素为0.77g,超临界CO2萃取的效率理论值为77.6%,(2)超临界CO2萃取实验中实际得到的大蒜素远低于理论值,只有0.0012g每克大蒜干粉,其原因可能是超临界系统容积大损耗大;(3)通过水煮-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浸泡提取法以及乙醇浸泡提取法三个实验的比较,表明,无论在大蒜油得率、大蒜素纯度以及大蒜素含量方面,水煮-有机溶剂萃取法均比其他两种方法有优势,乙醇浸泡提取法大蒜粗提物多,杂质含量也很最高.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地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CO2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重点对影响植物油脂萃取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和夹带剂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阐明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晓  李杨华  甘歆 《大众科技》2007,(7):107-109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继忠  童胜强  陈钢 《科技通报》2004,20(4):355-358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时间90min、CO2动态流量4kg/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并用GC/MS确定了挥发油中的10种主要成分.结论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荷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荷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图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对青稞麸皮(样品B)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对两种形态的青稞麸皮分别进行粉碎,水浴提取,超声波提取等处理后采用刚果红法对青稞麸皮中β-葡聚糖含量测定,青稞麸皮含油量为5.73%,青稞麸皮油具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超临界萃取后青稞麸皮β-葡聚糖含量很高,萃取后样品沸水浴处理后其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样品A:15.23%和样品B:14.79%。β-葡聚糖提取方法沸水浴优于超声波处理,超临界萃取脱脂有利于β-葡聚糖提取。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粒度40目,固定堆积密度为100克/罐,萃取压力30MPa,CO2流速10公斤/小时,时间2小时。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本文对护肝片中五味子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花青素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天然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其中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CO2萃取以及酶法等,以期为开发利用原花青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漆树籽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研究溶剂类型、筛目数、温度和回流次数等对漆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是:用石油醚作溶剂,对漆籽粉碎过65目筛、水浴温度为50℃,萃取次数为6次,此时漆油萃取得率为19.99%。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技术作为一种干净、没有污染的绿色技术正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在介绍超临界CO2性质的基础上,主要对近年来超临界CO2在氧化反应、加氢反应、羰基化反应、聚合反应及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来分离、提纯化合物就是新近发展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它不仅能在化工领域中应用,而且已为石油、食品、煤炭、医药、烟草等工业所采用。国外的研究非常活跃,国内也已起步。该技术开发的一个重点就是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相平衡的计算,分离效率的确定等。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它萃取过程一样,属于平衡分离过程,因而在论证其方案,确定工艺指标和设备设计中,都需要有此过程中涉及的相平衡数据。我们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醇——水体系分离和用超临界CO_2回收石油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相平衡关系,用状态方程法进行关联计算,作为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出发点。选用十个含超临界CO_2的二元系进行计算,考察了有关状态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18-218
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超临界CO2替代有机溶剂、以离子液体替代水,构筑了一类新型的离子液体/超临界CO2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蔡红梅 《青海科技》2006,13(4):42-44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采自青海境内菊科三种野生植物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植物籽油中,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