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固体碱的分类、固体碱催化剂的反应机制,概述了固体碱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选择工业上一些以固体碱作为催化剂的反应来说明固体碱催化剂在工业上的应用,并做简短的论述.此外,展望了固体碱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固体表面气体吸附等温线的动力学解释林子心,杨贯虹气体在固体表百的吸附机理,是多相催化反应理论研究的基础。而等温条件下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吸附等温线,反映了不同气体在不同固体表面吸附时的差异与规律,由于吸附等温线只代表实验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3.
压强是初中物理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压强问题以固体和液体产生的压强为主.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参考.一般规律:1.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问题,先求压力F,再用p=F/S求压强.  相似文献   

4.
以醋酸浓度与其还原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为基础,将此关系运用于活性炭对醋酸的吸附,设计出适合于本科教学的循环伏安法测定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且从饱和吸附量计算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与酸碱滴定法所得结果近似相等。教学实践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固体表面吸附理论和循环伏安法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信息传输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课堂教学中信息传输的方式,建立模型并将一些基本教学经验融入这个模型中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律,为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创造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金属晶体结构,半导体(过渡金属氧化物)能带理论以及固体的酸碱结构来研究催化过程中的吸附问题。  相似文献   

7.
Langmuir等温式应用于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通行的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在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借用了Langmuir等温式这一固体吸附理论,其给出的线性方程在非极稀浓度条件下(0.1 mol/L)和实验结果偏离较大,造成理论理解和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论文从Gibbs吸附理论出发,结合表面过剩和Langmuir等温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更宽浓度条件下适用的关系式,并相应提出了一种直接非线性拟合法,得到了正丁醇在水-空气界面吸附实验的验证。证明了目前通用的线性方程是在极稀浓度下的近似。对表面张力-浓度非线性拟合求得吸附分子截面积、吸附常数等,和文献结果相符合。进一步提出了表征溶液界面层厚度的方法,求得正丁醇-水体系中,Gibbs吸附层厚度为5.09 nm。  相似文献   

8.
现状 社会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探求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现代社会科学。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从了解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我们才能总结出社会生活的一些规律,使我们能更好地按规律来处理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的变化。社会学的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新型酸催化剂在许多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本文介绍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开发途径和制备方法以及SO^2-4/MnOm型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对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作了一些讨论,并对它的前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通行的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在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借用了Langmuir等温式这一固体吸附理论,其给出的线性方程在非极稀浓度条件下(>0.1 mol/L)和实验结果偏离较大,造成理论理解和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论文从Gibbs吸附理论出发,结合表面过剩和Langmuir等温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更宽浓度条件下适用的关系式,并相应提出了一种直接非线性拟合法,得到了正丁醇在水-空气界面吸附实验的验证.证明了目前通用的线性方程是在极稀浓度下的近似.对表面张力-浓度非线性拟合求得吸附分子截面积、吸附常数等,和文献结果相符合.进一步提出了表征溶液界面层厚度的方法,求得正丁醇-水体系中,Gibbs吸附层厚度为5.09 nm.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和无水醋酸为原料,浓H2SO4作催化剂来制备乙酸乙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安全、环保等问题,通过分析选用固体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对实验进行改进,并讨论固体催化剂所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教育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分别从市场的角度和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教育产业的特点,并总结出教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依据教育产业特点,遵循教育产业规律,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结合教育产业发展实际,从教育产业的范围和教育产业规律的实现形式来分析如何发展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14.
数学虽然是一门极为抽象的科学,但是它是从现实中来的,并且在其他科学、技术中。全部生活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切“精确科学”例如力学、天学、物理学等通常在研究它们的对象时,不仅要总结出描述性的规律,而且要更进一步用一些公式来表达自己的规律,并且在发展它们的理论的时候,也广泛的运用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15.
胶体同溶液、浊液一样都属于分散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胶粒与其他分散质直径大小不同(胶粒直径介于l~100nm之间),因而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规律总结1.带电规律(1)吸附带电①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阴离子带负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②AgI胶体粒子吸附Ag+时会带正电,吸附I-时会带负电·(2)电离带电①H2SiO3胶体因电离出SiO23-而使胶粒带负电,即H2SiO32H++SiO32-·②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设计出"硅掺杂ZrO_2催化剂催化乙醇合成乙烯"的综合性实验。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掺杂量的ZrO2催化剂,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氮气吸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硅掺杂量的ZrO2催化剂对乙醇合成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氨水为沉淀剂、硝酸氧锆为锆前驱体和硅掺杂量为50%时,乙醇的转化率为99.3%,乙烯达到94.6%的最大收率。同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乙醇和乙烯在硅掺杂ZrO_2催化剂上的吸附。计算结果显示,相较于ZrO_2(101)催化剂,反应物乙醇在Si/ZrO_2(101)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更为稳定,同时产物乙烯在Si/ZrO_2(101)催化剂表面上更易脱附,表明硅掺杂ZrO_2催化剂更加有利于乙烯的生成。该综合性实验将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既能锻炼实验的基本技能,又能掌握相关理论计算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多相催化剂表面的分形表征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分形理论在多相催化剂表面几何结构特征研究中的应用,对多相催化剂表面的分形特征、分维数的类型以及在催化反应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三种分维数DC,DS和D1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分形理论和分维数在多相催化反应规律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早期干预实践源于看似不相容的理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则发展出一些原则作为其实践的基础。文章回顾近十年来的文献,总结出了早期干预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9.
邓亚骏 《考试周刊》2011,(46):81-82
分部积分法是求解积分时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可以求解一些利用直接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无法求解的问题。运用此方法时关键在于u和dv的选取,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总结出分部积分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废纸为原料,经磷酸活化后与纳米TiO2混合,再经微波加热炭化制备出负载纳米TiO2的活性炭光催化剂,实验测定了该催化剂对麦草畏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饱和吸附量为101.2mg/g.该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可降解除草剂麦草畏,和未负载活性炭的纳米TiO2催化剂相比,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更高,有较好的沉降分离性和过滤分离性,有利于光催化剂从溶液中分离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