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从汶川大地震谈起,从档案的角度,探讨了研究灾难档案对于预防灾难发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3.
责任和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巨大灾难,举国同悲.  相似文献   

4.
迪莉娅 《档案》2008,(6):41-4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场巨大的灾难袭击了四川汶川,让几万中华儿女在地震中蒙难,举国哀思那些在灾难中离去的逝者。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通过档案研究一个地区的灾难史,吸取经验教训,减少灾难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记者勇敢奔赴灾区,让国人和世界及时了解了灾难真相,为此次特大灾难的信息透明化做出了贡献.但在灾难发生后,对媒体工作本身进行反恩,尤其是对媒体表现出的心理学欠缺进行检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因巨大的灾难而改变. 在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同时,这种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足以用一生铭记.灾难来临,13亿中国人迅速将悲情凝聚成为救灾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前玉树大地震如出一撤,只不过汶川玉树改成了雅安:雅安不哭,  相似文献   

9.
媒体对恐慌舆论的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中的媒体行为分析(一)汶川大地震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在此次5·12大地震中,媒体主要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重大信息的发布者,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人人都会感觉恐慌,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判断目前面对的状况,紧随而来的是大量流  相似文献   

10.
当祖国遭受一场人间灾难时,四方媒体也纷纷出动.从四川卫视、央视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重庆卫视等几乎所有内地电视台都进行了汶川大地震现场电视直播,当然,港澳台电视机构也不例外.其规模之大、节目策划之快、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破天荒的,同时.汶川大地震直播也宣告了我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众多汶川大地震直播节目中,哪个电视台新闻报道策划得最为精良、社会传播效果最好、收视率最高呢?本文拟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的角度给它们一些品评和甄别,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灾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高校图书馆造成的重大损失,提出了在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引进灾难管理的构想,并以四川高校图书馆界的灾难管理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联盟灾难管理的运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汶川大地震对图书馆所造成的灾难及目前国内外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研究现状,图书馆应关注并重视图书馆灾难管理.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时,要考虑培育灾难管理文化,并把灾难管理规划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灾难预防阶段、灾难准备阶段、灾难响应阶段和灾难恢复重建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记录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那一幕幕勇敢、从容、镇定、乐观、坚忍的感人画面,颂扬中华民族绵亘于千年而永不褪色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灾难报道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此类题材的突发性、负面性和社会性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要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合乎时宜、合乎受众的心理需求,以最佳的方式把受众最需要的信息传达出去。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数以万计,本文以新华社记者朱玉的汶川大地震报道为分析文本来阐述优秀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汶川8级大地震导致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举国上下第一次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哀悼。在这次大地震灾难中,我们失去了6万多同胞的宝贵生命,财产损失2000多个亿。我们都为遇难者哭泣,我们都为损失的巨额财产痛心。在如此重大的灾难面前,我们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灾难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分别对灾难管理的应急预案、应变举措和组织协同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成了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但它也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彰显民族精神的一个契机.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媒体经住了考验,逐渐走向成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报道规律,并且在这场灾难中扮演了负责任的积极角色,也为以后关于灾难、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内地和香港新闻界所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报道及时的专业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检验了内地媒体人及时、连续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报道中所折射出的新闻伦理问题,似乎从未如此集中和突出.本文试图基于新闻伦理角度梳理内地和香港新闻业界对于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相关反思,以"局外人"身份审视华文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力求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灾难报道中实现新闻"为个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