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2.
在华语电视媒体迅速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电视品牌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电视宣传片作为一个新兴的片种,正成为频道塑造品牌、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价值、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2006年5月19日-21日,“华语电视宣传片春季训练营”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本次宣传片训练营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传媒市场的不断成熟,小城市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低是一个普遍问题。电视体制改革的深化是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重要出路之一,如何超出小台收视低迷这一现状,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现有城市电视频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国的传媒市场来看,电视媒体经历了初创、升级阶段后,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曾经在传媒市场中称霸的电视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强大冲击,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夺收视率,频道之间的品牌竞争开始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金春 《视听纵横》2005,(2):77-77
尽管电视纪录片是电视媒体中“最具有化色彩的电视纪实作品”,但其日渐低落的收视率,是每个电视纪录片创作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可看性,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收视市场呢?  相似文献   

5.
“克隆”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同类节目过多过滥直接导致了这类曾风光无限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衰败。如不想办法规范此类行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6.
国外电视机构的动漫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俊  谭玲 《声屏世界》2006,(7):61-63
早在1950年沃尔特·迪斯尼为美国广播公司制作圣诞节目时,他就从其惊人的收视率认识到了电视与动漫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电视能大大扩增动漫的影响力,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动漫能丰富电视产品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为电视机构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电视产业的实力。迪斯尼于1954年10月27日首播的电视节目“迪斯尼乐园”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沃尔特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新的电视大王”。而美国广播公司不但从此走出节目紧缺的困境,还因为有了一些号召力极强的动漫明星的加入而迅速崛起,其实力大大超越了竞争对手,成为发展与创…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的收视率如同报刊的订阅率和电台的收听率一样显示着一个传播媒体的生命力。在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各电视媒体(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交互并存、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争夺更多的电视观众,提高收视率,各电视媒体无不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因为收视率直接关系着该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利益(广告创收),甚至关系着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收视率的竞争说穿了也就是电视节目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必备的重要条件。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在当今电视媒体众多、各频道都以节目激烈竞…  相似文献   

8.
李阳 《声屏世界》2000,(11):45-46
随着电视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生产部门对收视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视率可以说是电视生产的生命线,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往往成为电视生产的指挥棒。有人说,收视率是电视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有人说,电视观众、收视率就如同商场里的顾客,反映电视节目的水平。我认为,上述观点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不完备的一面。我们在对收视率问题  相似文献   

9.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新闻界》2006,(1):85-85,84
近年来。电视台阶段性活动逐渐增多,2004年中央台的“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全国电视烹饪大赛”、湖南台“超级女声”、凤凰台“中华小姐大赛”等,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活动本身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迅速提高,也增加了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文化娱乐需求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有的为了提高收视率,打着“民生新闻”的幌子,行炒作明星绯闻、渲染色情暴力之实,大量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摆到了受众面前,一方面扭曲了社会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良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收视率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升温。各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度的全面展开,对收视率的讨论尤其是批判迅速升温。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的“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时间应者云集,人们纷纷批判收视率的各种弊端。正是在一片批判声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命题。并很快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肯定。笔者认为,无论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论断,还是“绿色收视率——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的阐述。都缺少基本的理论命题的严谨和科学。既是对收视率的内涵与功能的严重误读,也是对绿色收视率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可能的盲目乐观,在理论发展和媒介实践层面都不会有明显助益。  相似文献   

13.
曹霞 《记者摇篮》2005,(3):29-29,24
电视媒体拿什么来影响观众?只能是电视节目。在电视节目已充分栏目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间竞争也就越来越表现为电视栏目的竞争。所以,打造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生命周期长的名牌栏目就成为摆在电视媒体面前的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的问题。那么,作为城市台如何打造名牌栏目?笔者有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我国面对的是卫星电视、国际电视、网络传媒等多频道争夺天下的局面,电视已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的买方市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几十个频道争夺信息传播空间、争夺节目资源、争夺广告份额、争夺收视率等激烈的竞争态势已达到了空前的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群 《声屏世界》2001,(1):47-48
有人把电视传媒间的竞争称作“眼球竞争”,笔认为,频道竞争其实就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了受众的注意,才能给各电视台带来高收视率和高广告额度,才能产生较大的公众影响力。因此,笔认为,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扩大传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叶蔚 《视听纵横》2006,(4):119-119
中国电视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收视率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它不仅成“为观众意愿”“的温度计”,更成为媒体内部运作管理的主要指标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从而备受推崇和追逐。不错,电视应该重视收视率。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  相似文献   

17.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中国电视事业,从她创建的第一天开始,就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真实、准确、及时地传播新闻,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的联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电视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电视的长处,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到党的十二大之后,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老部长吴冷西提出:“改进整个宣传工作要以新闻为突破口”,电视新闻改革成效显著,迅速确立了在整个电视宣传中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有一条规则最近几年正在中国电视界悄悄流行,这就是电视栏目的“末位淘汰制”。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去年下半年《电视你我他》栏目被通知取消,就是因为收视率低。央视2005年第三季度节目收视率报告也显示,《华夏文明》和《地球上的故事》因连续两季度处于最低排名而遭淘汰,《军事天地》、《让世界了解你》、《电视诗歌散文》、《文化访谈录》、《小崔说事》等栏目,因收视率降低被“黄牌”警告。嗬几年《读书时间》、《朋友》等栏目停播,也是收视率惹的祸。据说这种“末位淘汰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因此,全国各地电视台竞相效仿,制片人如坐针毡,难以安宁。这种简单的处理栏目的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孙悦 《新闻传播》2015,(3):25+27
现今社会新媒体发展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放弃了传统的电视媒体转而投入了互联网的怀抱,电视媒体的收视率逐年降低。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对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析电视媒体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经营策略,以促进广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