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认为:“文为情而作。即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小学生作文也应该是真情的流露,实感的抒发。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语言思维过多地依赖情感,所以作文教学就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情动”而后才能“辞发”。  相似文献   

3.
情境作文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情动辞发",从而让他们尽情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入情境教学,为学生学习写作营造一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不是无情之物。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写文章的人有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淌出来。的确,没有真情实感是绝对不能写出具有感人力量的好文章来,而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来,教师只有了解把握学生作文情感的机会,丰富情感,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三种方法。 (一)命题动情法 命题就是出作文题目,以此来限定作文的范围、内容、中心和体裁。命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好的命题能引起作者的写作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能通过拟出充满情感的文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沉淀的情感,使其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是作文命题的关键。 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妈妈”、“爸爸”、“老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对学生讲了那么多,仍然难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呢?我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丰富的心理活动,没有写作激情,情不动,故辞不发。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情动辞发”呢?那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又往往过多地依赖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现,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古人说"为情造文"。因此,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情感因素的推动力,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会兴味盎然。也只有在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思如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认为"心声"与"情动"应是作文的发端。可见,作文教学首要的是引发学生的习作需要,回到情动而辞发的原点,找回学生的童真、童心、童趣,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酝酿情感,点燃表达的热情!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从找回童真、激活童趣、发掘童心出发,沿着一  相似文献   

8.
徐锐 《湖北教育》2007,(8):50-51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认识、再理解,使他们由被动地写作文到积极主动地写作文。兴趣是学生学好、写好作文的动力。学生如果对作文没有兴趣时,他们便会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就会满腹怨言,即使勉强写了,也只不过是应付差事。教师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作文教学"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阅——教师讲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运",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创作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须开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相似文献   

11.
彭呈友 《文教资料》2005,(35):131-132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改变命题形式,由题激情。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念高小时写不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对自己出的题目《西海子游记》竟写了足足五册作文本。由此看来,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瓶颈”,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命题形式,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样是写“我的同学”,采用“对号入座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介绍读出,让大家评价他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 :“情动而辞发” ,又云“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都说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的原则。具有匠心的作文指导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伸手可及的素材 ,指导他们轻松高效的完成写作任务 ,更能启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 ,从而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去 ,这就是作文指导课的艺术魅力。所以 ,教师必须认真备好作文指导课 ,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笔者曾就如何提炼作文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了如下尝试 :一、变个体劳动为集体劳动学生写作原本是个…  相似文献   

13.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情感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云“言为心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好的文章往往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习作,也应撇开为考试、为作文而作文的功利思想,唤醒学生的心灵,倾情抒写,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作文,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可是现在学生对作文往往是又怕又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为情而作,情动而后才能辞发,所以作文教学就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设计情感导语,诱发情趣 情动而辞发.好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腮,迟迟不能下笔,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事物没有情感,没有感情冲动,自然难以下笔;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前,应该精心设计可行性的情感导语,利用情感因素拉拢学生,消除对事物的反感,使其对观察对象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6.
1注重积累,激发兴趣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长此以往,"作文难、作文烦"就成了学生的通病。所以,在作文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学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是写不出几行字,这是因为学生手里的笔不熟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写作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需要我们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作文课堂教学中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习作资源开展作文教学,为写作提供素材,情动而辞发,让写作成为学生情感倾诉、体验  相似文献   

18.
多少语文教师抱怨作文教学难上,多少莘莘学子埋怨写不出好文章.作文教学真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开展广泛阅读,倡导勤奋写作,就一定能让学生树立"我能写"、"能写好"的自信心,学生一定会不怕作文,喜欢作文,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的高下,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重点。难道后进学生就永远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应从下面两点着手。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很多学生最怕的作业,也是很多老师难教的课题。其实,只要让我们的学生感情绽开花蕾,思想插上翅膀,情动辞发,唱好写作的“三部曲”,就能轻松写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