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凸显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对课堂语言重视不够,要么备课中准备不充分,要么现场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不足。课堂语言作为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纽带,  相似文献   

2.
郭一杰 《考试周刊》2009,(28):72-72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效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能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  相似文献   

3.
审视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么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关注语言点忽视整体结构。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找准文本切入点,整体细品文本,挖掘文本内涵三个维度进行文本解读研究。在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达到深层理解、灵活运用语言及体会文本中折射出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4.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为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胜、逻辑性和有效陛,必须优化课堂提问,努力追求“四性”。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堂学习信息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语言、计算、画图、操作、质疑、作业、合作表现等。课堂学习信息是多样化的,处理多样化的学习信息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1.问而不答的信息,留疑存思。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多半是以教师的提问开启的。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秒答;二是仔细想一想才能回答;三是不能回答,要么瞎蒙。教师习惯于有问有答,问了不答教师心里着急,"替说"现象随之产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总有它内在的逻辑,要么是情绪所致,要么是个性驱动,要么是情节需要。教师需要透过表象,揭示和领会它背后的信息,才能更准确快捷地完成对作品的深层解读。我在分析《鸿门宴》人物时,就抓住两个词,一是项羽的“大怒”,一是刘邦的“大惊”,通过它们构建课堂流程,洞悉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掌握课堂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但调查表明,目前有些教师的提问是无效的,要么没有抓住教学重点,要么对学生的引导性不够,干扰了整个教学过程,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呢?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么不布置课堂怍业,要么在课堂作业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很少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介绍如何通过合理布置课堂作业来真正实践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颗珍珠毫不起眼,但穿成一串则光彩夺目。如果把课堂的各个环节比作一颗颗珍珠,那课堂过渡语就似串珠的线,起连接、转换、过渡的作用,只有经过渡语串起来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但在平时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言要么滥用;要么不用。整个课堂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更是在索然无味中结束了一堂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全市的生物评优课后,许多参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沉默心有余悸,担心"卡壳"成为败笔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其实,现实中的许多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是有声的语言交流过程,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要么是"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无声或沉默是一堂好课的天敌,  相似文献   

11.
许多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并不活,他们要么保持沉默或者只给予简短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借鉴了日本英语教学先导Harumi的课堂实验以及Macintyre的瞬间抑制剂理论,以探究学生沉默表现背后的复杂含义.由此,本文提出了"支持性教师角色"这一理念,以更好地刺激他们的参与意愿,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成,是小学德育课堂的必然选择。当前,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教师面对种种生成,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杂乱无章。看来,生成性离德育课堂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播学认为,传播符号系统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的双重系统,教师的讲述及文字教材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语言信息。教师的态势语则属于非语言信息。这双重符号系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就开始重视态势语在课堂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积极向中小学教师开设这方面的指导课程,举办训练班。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试谈态势语在课堂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就是简单的"很好!""很不错!""你真棒!"……至于好在哪里,需不需要完善,答错的同学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生不得而知。其结果要么让学生一头雾水,要么使学生盲目自信,要么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所用的载体就是语言。而狭义地讲,语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声音、体态、手势、表情等手段对信息的传递。艺术性的语言对信息的传递效果极其显著,远非枯燥、干涩的语言所能比拟。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研究课堂语言艺术,其目的是为  相似文献   

16.
<正>十年课堂变革,我们坚持不渝的是课堂导学。导学是文津中学十年课堂变革追求中对两类典型课堂的辩证选择。一类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一类是当下的"学生个个讲"。这两类典型课堂要么忽视学生主体,要么轻视教师主导,都存在着对课堂本真要义的偏颇。文津中学力图寻找一条务求实效的辩证路线,其本真要义就是始终把握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原则,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讲授中的副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讲授中的副语言金子强,徐启亚课堂讲授,语言表述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就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实际是通过对教师“全息语言”的立体接收来获得信息的。所谓“全息语言”,不仅包括有声语言,而且包括了无声语言即副语言①,两者密不可分地交织,相...  相似文献   

18.
正"语言输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教师的语言输入与学生的语言输出不相符,或教师的语言信息输入过多,挤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也就引发不了学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达不到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课堂的效率就打折扣。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接受并吸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遗憾的是,走进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我们发现老师使用更多的是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却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要么没有板书,要么书之甚少。多数教师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书之无序,书之无用,随处可见,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讲课的有声语言,是授课时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和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此外的媒介还有文字、图表、标本、实物、实验、影视和教师态势语)。教师课堂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信息的传递与转化(能力转化)。一般地说,相同知识水平和相同教学经验的教师,凡课堂语言好的,教学效果就好;凡课堂语言不好,传递信息有障碍的,教学效果就差。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