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0月,我与孔繁刚先生在西安参加“聚焦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以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为基础,上了一节《洋务运动》课。对这节课我很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我根据内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如何用不同标准、不同观点来反思历史的方法没有达到,从当时的教学情况看也无法达到。  相似文献   

2.
一天上课前。忽听一位教师反映学生对我的评价:学生都说历史老师讲课很生动.讲起课来眉眼都会说话。听后,我嘴上虽说“我这小眼也会说话?学生太抬举我了。”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我喜滋滋地走进了课堂。这节讲的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由于学生对我的肯定,整节课.从语气到声调、从板书到表情、从手势到眼神,我都将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至。从学生会心的微笑、流利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很成功!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摩了香港陈溢小学龙瑞莲老师执教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多数听课者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普通,没有出奇之处。但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这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中,有一种别样的境界。涌动在课堂上的是人文关怀,是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龙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体贴和关爱学生,她把爱融入在具体的、不刻意的行动中。在龙老师的课堂上,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色位置,二是课堂激励。…  相似文献   

4.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在“名师风采”活动中上的一节课的实录,这节课是浙江版小学现代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让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寻问题的研究方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审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过立方体的展开图,也学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但没有学过立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我希望这节课有所突破的几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提出一串相关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包含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听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研究课《这儿真好》,引发了我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这节研究课的前半程,教师上得很流畅,学生相当活跃。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里,老师安排的内容是“精心”指导学生书写好“象”、“极”、“玩”、“年”四个一类生字。按理说,十分钟时间安排写四个生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在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逐一给这四个生字组词、扩词,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书空识记字形,接着又引导学生逐一观察、评价老师所“范写”的字存在的问题,最后又带着学生温习了一遍“写字歌”。待到教师将上述环节教学完毕,…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9.
简单教数学     
看了李霏老师的《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课例(三)后,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节广东省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本教育模式课.作为顺德的同行,我很了解镇属初级中学学生的水平是比较差的,但“验证勾股定理”这一传统的教学难点竟然可以被教得这么简单,学生却可以学得如此精彩!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吗?经过对这节课的反复研究,我发现,本节课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0.
在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评比中,我借用外校学生执教了一节“电视里看世界”。在区里讲这节课时,学生表现得很精彩,因而,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遗憾的是,这次却事与愿违——课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竟然只有四名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当我接着追问“为什么”时,两只举起的手又放下了。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他说喜欢《动物世界》,便没有了下文。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