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角度出发,采用比较、举例和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三种转化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剖析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的创新之处和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提出在海洋科技资源网络中多要素组合、创新链条多环节衔接以及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协同等方面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过程,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如何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孵化率亟需我国科研体系反思。针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对我国典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总结,构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链,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寻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突破口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是否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化进程并最终影响其经济实力。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高校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情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几种转移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产学研紧耦合模式和支撑该模式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竞争,科学技术进步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非常低。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处的环境状况,探讨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辩证地分析不同转化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有助于系统性认识各种转化模式并且更加有效地将不同模式应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过程双重理论视角出发,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核心驱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两大维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类框架,利用二维四象限分析方法划分为个人委托转化型、个人直接转化型和机构驱动转化型3种常见模式,并结合国内外代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种转化模式都有各自的核心特征、优势、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适用条件。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型大学和传统科研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强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大力推广技术商业化发展模式,强化自我“造血”能力;此外,国家应出台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切实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实现良性运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与转化模式的选择关系密切。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管理为例,探究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时技术成熟度与转化模式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技术成熟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之间的合适匹配能显著促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研机构应基于技术成熟度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优化管理,对于处于不同技术成熟度的科技成果,应该优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组建以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宗旨的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登报重要举措,也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落实科教兴国方针的战略抉择,本对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指出有现实意义的三种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这对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可被看作是一种成果交易契约的形成过程。它可以按照交易界面位置的不同分成企业自行研究转化、研究机构后续开发、成果转让、企业提前介入研究、研究机构自行研究转化等五种模式。履行不同的交易契约需要花费不同的交易成本,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利弊,提出了今后科技成果转化最佳模式的选择和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可  肖冰 《科研管理》2021,42(4):113-122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推动跨边界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有效载体,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类体系,有利于发现并改进共性问题,促进机构高效运转。目前对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类的研究数量众多,但分类方式过于分散、且分类方式的理论支撑不足。边界组织是一种作用于跨边界活动的优秀组织范式,可以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服务于科学与市场界域之间的边界组织。在边界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分类体系,按象限划分方法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为科学边界模式、市场边界模式、边界间模式,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社会贡献、交互、专业化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利用多案例分析的方式,丰富分类体系的内涵,总结了不同模式的优劣,针对性地提出了每种模式的改进策略,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理论延伸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