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8,(3):44-46
应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联合会等机构的邀请,2007年10月9日~21日,由崔建平为团长、李士为副团长、杨文志为秘书长的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存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考察团一行9人,赴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考察期间,分别访问了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联合会(CNISF)、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德国巴伐利亚州建筑工程师协会和意大利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FAST)等5个机构,主要就法国、德国、意大利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所确立的战略目标、政策法规、运行机制及科技创新模式、科技社团发展的基本状况、法律地位和管理体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在同家科技创新体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2.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Technology Studies)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兰登.温纳教授(Langdon Winner)于2009年5月11日至14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经温纳教授授权,现将演讲主要内容的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本期刊发的是温纳教授5月13日所作的演讲。  相似文献   

3.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哈克教授(Susan Haack)于2009年12月19日至23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本文是哈克教授根据其主讲的报告之一“SixSigns of Scientism”,为本刊撰写的专稿。经哈克教授授权,现将该文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  相似文献   

4.
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兰登·温纳教授(Langdon Winner)于2009年5月11日至14日对中心进行了学术访问,期间在中心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进行了两次公开演讲。经温纳教授授权,现将演讲主要内容的中文译稿独家发表于本刊。本期刊发的是温纳教授5月12日所作的演讲。  相似文献   

5.
锡耶纳大学     
锡耶纳大学创建于1240年12月26日,是意大利和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是在3所更为古老的学院(法学院、文理学院和医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所国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医生和哲学家比埃特洛·依斯班诺,他于1276年被选为罗马教皇古奥凡尼二十一世。该校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一流,毕业生中有许多人成为国内著名的法学家、医  相似文献   

6.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历史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科  相似文献   

7.
宏观科研计划,是指国家或部门、地区的科研计划;微观科研计划是指一个单位、一个专业,以至一个项目的科研计划。它们分别表示科学技术研究的总体和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化、大型化、整体化,科学技术的组织规模进入了由国家统一协调组织的时期,所以,各个微观科研计划,都要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8月29日至3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之后,第七次召开的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盛会。大会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国际会议,两年召开一次。此次大会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4世纪初,古希腊哲学家的兴趣转向伦理和政治,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热情,也逐渐失去了自然科学的思想光辉。以人本主义和体系哲学为主要特征的雅典学派成为古希腊的主流,学术中心转向雅典。 公元前290年左右,托勒密王朝开始建立亚历山大博物馆与图书馆。 这个图书博物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由国家设立的研究院,它包括天文台、实验室、解剖室、植物园、动物园和一个藏书达70万册的图书馆。馆中住着哲学家、数  相似文献   

10.
邓可 《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92-193
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手段和成就。本文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在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和征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到以西方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再发展到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刻的手段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许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事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尤其是核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的整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潜在威胁。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