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质疑高考甚至取消高考的声音,如何对待这些声音也日益成为现行高考改革所必须直面的客观现实.本文从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出发,以阶层流动、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等视角来理性考察高考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功能诠释,指出高考具有高度的社会建构和社会再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2.
当前,很多人把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象的出现完全归咎于高考制度.事实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高考只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诱因之一.应当看到,社会对高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同时,高考担负着太多的社会功能,承载着为高校选拔新生、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职能.在多重职责的重压下,中国高考不堪重负,需要松绑.  相似文献   

3.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高考改革中的冲突问题仍将是影响高考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关涉到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本文在归纳我国高考改革中冲突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主要原因作了评析,以期为我国高考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高考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试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测度或甄别活动.它在受社会母体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要素制约的同时,也必然反作用于社会各要素,从而产生相应的社会功能.高考作为一种大规模教育考试制度,自1952年创立至今,已运行了50多年,为中国高校选拔了大量合格新生,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高考已成为中国的“举国大考“.……  相似文献   

5.
这个月正是高考月.近几年来,高考日益超越考生、家长、学校和老师的范围,变成一种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现象,今年比往年尤甚,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状态.我把这种社会特殊现象称之为"高考现象".  相似文献   

6.
高考的深层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考对个人的影响不仅是一种教育影响,更是一种社会影响和一种文化影响.高考对学生个体的深远影响涉及生存目标、智力类型、能力特征、社会价值体系、思维规范以及行为模式等.高考对中学生的深层社会化功能包括:指点成年之际的第一个人生目标;确立被社会认可的成功价值观;引导中学生用社会既定的人才标准构建自身的智力类型、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高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化过程,其本身的缺陷直接导致学生在性格、思维、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相应缺陷.高考引发的教师指导过度的现实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个体心理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高考“替人受过”:现象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考弊端的越发显现,引发的争议也越发激烈.许多人除诟病高考自身弊端外,还情绪化地将诸多与高考无关的教育和社会弊端也"追根溯源"到其处,高考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高考之所以"替人受过",乃因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重大的社会影响,并因此备受关注.而高考受关注的背后,则折射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影响,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考改革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高考作为拨乱反正与发展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其功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与改革的尝试就一直不断.本文将对高考改革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而提出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邹婷  张龙添 《中学教育》2009,(12):19-21,26
高考作为中国一项有特色、鲜明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弊性,高考在发挥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要弱化这些限制性,必须回归高考功能,从社会、教育和个体等方面考虑,寻找可能性的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10.
曹明乐 《文教资料》2009,(35):121-123
高考学生专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被录取,影响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招生的生源素质及其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培养人才的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高考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对社会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工农业生产过程、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过程及人们的生活消费过程中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正加剧大气污染,因而在化学新教材中多处出现有关环保知识的内容.在高考中,环保内容尤其是大气污染的产生、危害等方面也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近10年全国高考化学学科(MCE)直接考查大气污染题就有多次,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社会结构研究高考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从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微观层面研究高考改革.如果这些弱势群体在高考改革中处于失语状态,高考改革则不能达到科学与公平.因此,从高考复读生等社会群体的立场研究高考改革就显得迫切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最省时、省力和省钱的方法,科学性与权威性也相对最高.高考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需要.高考既要与时俱进地积极改革,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其改革应始终以公平作为主旋律.稳步推进基于"公平"的多样化改革,是现时高考制度发展一条最适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为从中学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和注意,也集聚了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意见和期待.目前的主流改革思路为对高考技术进行修补的渐进性改革,没有在高考基本观念、基本制度方面进行改革的打算.这种思路没有体现出高考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反映了国家高考认识的"保守",有必要进行反思.对国家的高考认识进行重塑,标志着国家高考方向的转变及对传统高考观念的超越,其内容既具有前瞻性,也具有复杂性,需要国家决策者明辨是非,分清真伪,以超常的境界、胆识和勇气,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使高考走出"工具论"的逻辑,为高考和教育提供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引导,促进教育的实质性进步.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关键是要转变国家领导层的高考观念,因为我国高考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是要由他们来主导或领导的.而由他们主导的高考改革,才可能达到"拨乱反正"、"重整教育纲常"的效果.国家高考认识改变所带动的教育制度及社会风气的改变,可能会重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的"中兴"景象.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职业》:实际上近年来高考在不断改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努力让社会放平对高考的心态,比如不再一考定终身、分省命题、新课改等等.您能介绍一下高考改革的成果和趋势么? 戴家干:目前高考制度为广大群众所拥护,2007年我们做过大型的社会调查,95.7%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公平的,但是也有92%的人认为还要改革.这充分反映了对高考制度认可的程度,同时也表明这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社会阶层间差距的拉大,有失教育公平的问题凸显,其中高校招生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阶段高等院校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有:1.录取分数线严重倾斜。高考招生以省(市区)为单位采取配额制度是这种政策性弊端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也背离了高考招生  相似文献   

17.
赵荣 《文教资料》2008,(30):126-127
江苏2008新课程高考抹去了人们对新课程"怎么考"的疑问,同时也再次挥动高考"指挥棒"催促师生迈向新的征程.总的来说,新课程高考命题充分体现出语言美、哲学美、实践美、社会进步之美,也给新一轮高考复习留下了丰富的遐想.本文力求探寻出命题轨迹,强调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四性",即基础性、时代性、能力性、发展性,以使期高考复习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以来,由于高考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因此它的改革走向,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在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反对意见甚至还非常激烈。记者发现,不少人对教育部制定的这个方案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将来的发展走势并不十分了解,对方案有关内容抱有误解。那么,在世纪之交,面对来自社会、教育自身的强大压力,教育部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的思路是什么?这个方案有什么特点?方案的实施将对中学带来什么影响?高考改革将在四个方面展开一、关于高考科目的改革高考科目的改革模…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测试更是高考英语考试中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通过从阅读材料、阅读测试的形式以及阅读评价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对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试题进行分析,以明确阅读理解测试真实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社会的产物,考试的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为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能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果学生死读书本而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发展、脱离了科技进步,是不能符合新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上海化学高考试题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