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元荣 《江苏教育》2008,(11):43-43
对我们来说放弃一两个学生。或许只是少了几个百分点,但是对那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地提前宣布“没有前途”。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梦想.刚刚读了几年书,家长就知道这个孩子“没有希望”了,那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不要讲更多的大道理,将心比心,可以放弃吗?不要说更多的理由,查查教育原理,哪一条说可以对孩子放弃教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的机会。”同样,如果你放弃了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在公司里更好发展的机会。有3个人到一家建筑公司应聘,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最后他们从众多的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公司的人  相似文献   

3.
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信任和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年她发现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你肯定不会要人家的东西,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丁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对于学生的缺点,难…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特点,即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单一化、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时间趋同化、文化水平低层化.进一步剖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具体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一个刑事审判法官的视角,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社会飞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今天,我们感到现在的德育工作很挠头,5+2都等于0了。孩子不知道感恩、尽孝。不懂关爱,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自私自利,很难教化。不用谈什么志向了,厌学严重。更不要说什么责任与价值观了,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社会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多多,真是让人担忧。归结起来就是我们教育的孩子人格的缺失、伦理道德的缺乏。出现“有教育无教养、聪明不文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忠富 《家教指南》2003,(11):45-45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这样做没错,也完全应该,可这只是丰收的愿望和勤奋的“田间管理”。你的孩子将来能成什么很重要的一环是“播种”,要看你当初播下了什么种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平凡就怨天尤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不孝就抱怨社会,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失足就完全放弃。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原来做了些什么,现在应该从何做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凭空生出个什么果子来。不要过分相信遗传因素,尽管这固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与管理至关重要。“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以说 ,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长大成才 ,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然而翻开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却痛心地发现 ,几乎所有未成年人犯罪与其家庭及父母的不良管教都有关系 ,其中 80 %的未成人犯罪与家庭管理教育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棵幼苗才展腰肢便夭折了 ,一朵美丽的花朵刚刚绽开却凋零了 ,而始作俑者却往往是最亲之爱之的父母。这不得不向每个家庭 ,每一位家长敲响警钟 :切莫因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于艳 《中小学电教》2011,(12):102-102
谈到个别幼儿有一些老师就会头痛,甚至胆战心惊,更别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了。但是现今的社会工作压力很大.而且每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没有太多精力,也没有经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责任就自然而然地“交给了”我们这些教育者。如果我们都为之却步的话,那还有人来教育.爱护这些孩子们吗?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请不要胆怯,不要说:我自己不懂得什么,我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呢?你不懂,这是可能的,但只要你想懂得某些事情的话,这还不是什么聊不起的坏事。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懂,那么可以像孩子那样去做,去求教于父亲和母亲……请不要说:我没有研究过,我没有学过这一点。把知识教给第一个受教育者的人,与这个受教育者一样,必须重新受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和爱人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好好教育孩子,我那15岁的孩子染上了不良的习气,他经常逃课,被他的一个所谓“大哥”带着去旅店过夜,打扑克、吸烟、看黄色录像……我找到那家旅店,请旅店老板拒绝我的孩子入内,或者通知我们。但老板以种种看似正当的理由拒绝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呢?河南安阳刘慧玉刘女士:教育好孩子、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总则中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1.
小小熊出生没多久,就以为自己长大了。这天早晨,她一起床就对妈妈说:“从今天起,我不要你帮,自己出去找吃的;也不要你陪,自己去外面和朋友玩。”熊妈妈一听,忙说:“这怎么行?你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孩子啊!”“哎呀,妈妈,你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是傻孩子呢?”小小熊生气了,她最讨厌别人说她傻。她趁妈妈不留神,一溜烟跑出了家门。她在林子里瞎逛着。运气还真好,没逛多久她就看见一个喷喷香的黄罐子。她知道那里面的东西是可以吃的,因为妈妈给她吃过。  相似文献   

12.
家庭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责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的形成造成冲击;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必要探讨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可是,面对学生犯错误,作为教师,你能不生气吗?或许是我的脾气过于急躁,或许是我的性格较为古板,也或许“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还没有深入我的灵魂,否则为何面对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常常会气得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然后深呼吸,再深呼吸。曾有几次打算不去理睬他们,可是内心深处总有一段话不断涌现出来:“他们是你的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你是一名教师,你的责任就是教育好他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良知告诉我,面对孩子们犯错误,我必须生气。  相似文献   

14.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大恶之人”。教育影响人,塑造人。生活中常见独生子女因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中心”,所以倍受家长百般呵护。然而呵护“过度”,则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溺爱”,致使孩子“无法无天”。如果任由其发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终将走向“犯罪”未可知否!想必今年连续多起发生在校园的暴力案件的犯罪分子,其童年很有可能就是本文开头那样的孩子吧!当然,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杜绝犯罪,但教育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教育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和谐起来。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先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相似文献   

15.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16.
木易 《科技文萃》2001,(8):110-111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这是国外一位幼教专家的话语,而我更愿意把这句话改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重新做人.”  相似文献   

17.
父母带孩子出门遇到熟人时,往往自己先打招呼,看孩子不吱声,就批评说,这孩子不懂礼貌,怎么不叫人呢!弄得孩子既尴尬,又委屈。其实这种情况多是父母自己先跟别人打招呼,让孩子站在身后没有插嘴的余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不知如何称呼对方。父母在教孩子打招呼时,应该教导他要以亲切的态度跟他人打招呼,而不是只有形式上的问候,不然孩子就无法理解打招呼的意义所在。礼貌就是从这样的亲子关系中首先教育养成的。试试看这样说如何:“啊!是陈妈妈呢!我们一起跟她问好吧!”能埋怨孩子不懂礼貌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且年龄呈低龄化,这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实践证明在家庭环境中,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谈几点认识。一、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成长阶段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善良,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启蒙教育时,也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法制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法制教育的种子。做父母的首先应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在孩子刚懂事时,家长就注意这方…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05,(1)
梁辰(18岁): 大人应该蹲下来同我们说话,而且要微笑着,必须注意听,不能走来走去或者突然接一个电话。他们要把自己不开心的事讲出来,不能随便就说:“你不懂!”不能骂孩子是“笨蛋”!  相似文献   

20.
“天上的雪,悄悄地下,地上有一个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你也没有家,没有爸爸和妈妈?啊,布娃娃,不要伤心不要害怕!让我借给你一个爸爸,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让我借给你一个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你是否去过福利院?你是否了解“福利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你是否知道福利院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新作文》的孩子,大都是生于80后的一代,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就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幸福地生活,成长。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甚至就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近一半都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