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不渝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诸多条件,但马克思认为,“工作日的缩短”或自由时间的增多是“根本条件”;而这种自由时间获得之先决前提,则在于使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成为真正的自由劳动。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说,所谓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劳动本身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与个人向完整的人发展同趋一个过程。由此出发,本文力图阐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学者迈克尔&;#183;科恩和詹姆斯&;#183;马奇在《领导与模糊性》一书中将高等学校界定为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是对大学的一种准确定位。不管是高校自身还是高校所处的外界环境,处处都体现着“有组织”和“无政府”这一对看似对立却又并存的矛盾范畴。而这一对矛盾能够存在于高校之内,正是缘于高校本身的价值定位——学术和自由衍生出的核心理念——学术自由。学术和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对学术和学术自由的崇高追求,就必然要求赋予高校以学术权力,使之能够对抗来自外部和自身行政权力的肆意干涉。正如“有组织”和“无政府”的矛盾同存一样,“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领域内同样也在矛盾中同存。存在的必然性和矛盾的必然性,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如何使两者在矛盾中共生且共荣,就成了学者们研究高校治理和高校法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权力的价值根据在于:“学术本位”的回归,“学术自由”的保障,“学术权利”的落实,“学术管理”的柔化;应通过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学术机构的学术化、学术组织的社团化等路径,落实和实施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力腐败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三种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对行政权力实行全面的、严密的、强有力的制约与监督,从而确保行政权力廉洁、公正、合理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主张权利政治,强调个人权利具有优先性,认为权利优先于功利,优先于权力,优先于善。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立场,对新自由主义权利思想从理论基础、哲学前提、权利的内涵、权利的实现途径和目的等方面展开批判。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的哲学前提是现实的人而非个人主义;出发点从经济根源和阶级关系分析权利而非抽象的权利;权利的实现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非正义原则,其目的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非保护最不利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这一变化与人格权独立成编相呼应,一改此前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传统,把人格尊严作为民法典的核心概念,形成了以“人”为逻辑起点的“人”-“物”-“权利”三者相互关联的体系,并遵循平等、保护个体权利和自由等基本原则。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接受教育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基于权力角度的分析遭遇到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忽视了“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应当立足于政府与大学问互利的交换关系,而非对立的权力关系。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领域的交换的思想,构建政府与大学问三类交换关系模型,由此表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在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单方垄断走向政府、大学、社会共同参与的平等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与自然人等行动者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参与,是政府与大学间权力结构与交换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则是这一变革过程的主导者与竞争格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法》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一方面,存在着过于偏好社会秩序价值的倾向;另一方面,存在着对个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由权利,特别是受教育者权利与自由的忽视、窄化以及缺乏保障等现象。这些价值偏向导致了在国家的干预权力与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利、高校的管理权力与大学生自由权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与责任之间等形成一系列现实冲突。对该法价值的重构应从高等教育的公共特性出发,并把它作为调节人的自由和社会的秩序之间正义价值的支点。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的最高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从人的本质出发认识人的自由,使人的自由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人的自由的一般内涵,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和追求,是人支配外部客观必然性的能力以及人支配自身并利用外部必然性服务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对人尤其是个人来说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啸 《教育学报》2009,5(1):94-101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限,突出了个人尊严.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价值论上把人作为最高目的,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真正尊重个体权利,在内容上关注人权与正义主题.  相似文献   

11.
规制与自由是政府针对教师流动失序所选择两种的不同治理倾向,分别蕴含着不同的价值主张和特征属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张力。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人力资源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最优化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针对流动过程中的失序问题采取相应的规制举措,以避免"疯狂挖人"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教师自主发展权利、履行政府教师管理职能是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需要厘清的关键性问题,在本质上表征为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平衡。从高校教师管理的矛盾和趋势看,以规制保障自由是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问题解决的价值实践诉求和应然价值选择。促进以规制保障自由的价值取向转变需厘清教师流动中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关系,维护公平稳定,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培育;突显服务导向,实现政府教师管理职能变革;保障发展权益,促进教师自主选择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对隐私权的本质,独处权理论、亲密关系自治理论与隐私领域理论、一般人格权理论、信息自由和控制理论、角度理论与自我表现理论、限制接触与沟通理论等不同的学说有着不同视角的解读,至今并未出现所谓通说或是能够完整地说明本质的全面见解。权利的本质在于利益,隐私权的本质则在于通过对自我向他人封闭或开放程度之状态的控制实现其独特的人格利益———独处欲望和情感的满足,而这种隐私利益更深层次地来自于人性的基本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自由和必然之间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人追求自由,但又受到必然性的制约和限制;自由是属人的东西,是人的价值范畴,离开人类实践是无所谓自由的;自由是主体性具备和实现的突出标志.自由和必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认为,自由就是在实践中对必然的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会理念、制度设计和社会现状三个方面对美国的制度文明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形成美国制度的理念有人本主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本理性假设;实现美国制度理念的方式有以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国家权力委托代理制度、以人在法律规范内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假设的权力分设与制衡制度、以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基础的通过宪法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文章对美国社会现状中的法律陪审团制度、总统与州长关系、民主与平民政治、自由与市场经济、法律宗教与社会诚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美国现代制度文明带来的多数人暴政、社会效率低下、人性淡漠等问题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悲剧平衡的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当悲剧冲突与和解的一方———神,或者说超越于人的理性之上的力量消失之后,作为宇宙的外部世界丧失了与神的关联,就变成无生命的纯粹质料世界,这样的世界根本无法构成对人的理性的平衡与挑战。因为它一方面与同样作为工具的人具有"物化"的同质性,而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冲突的结果,在现实中必然演化为人依靠理性对世界的彻底征服,以致最后人性自身毁灭。西方现代悲剧的主要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与消费关系创造的丰厚实利收买了现代人,使现代人心甘情愿地把作为人类理性之一部分的工具理性泛化为人类理性本身,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切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进一步理解,可相应地思考以下问题:市场力——自由、竞争与法律、意识形态的相互对应;竞争中的价格决定;交易可变成本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需求量反之需求量决定价格;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以及引出的问题;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率与企业经营收益、个人资产收益;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的影响。"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力,对此我们又强调,市场力包括同时存在的管理力和供求力,管理力指管理约束行为,有效管理约束出合法行为,供求力指供求状态决定供求行为。在人格化市场,代表正式规则的法律对于行为人的约束产生出合法行为,代表非正式规则的共同意识形态对于行为人的约束也产生出合法行为,二者具有互补性。市场是有管制市场,市场配置是法治下的根据供求而实现的配置。  相似文献   

17.
司法救济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罪犯应当拥有司法救济权并且不得克减.建立罪犯司法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实现保护罪犯基本人权、预防犯罪、制约权力、促进监狱治理法治化等目的.建立罪犯司法救济机制必须抛弃特别权利关系理论,树立基本人权理论,承认刑事执行行为是行政行为,形成权利救济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8.
经验论强调认识的受动性,夸大了必然,否认了自由;唯理论则夸大了理智的能动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意志自由,也没能解决好必然与自由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视必然与自由为最高范畴,并揭示了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站在思辨唯心主义立场上,也没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了必然与自由范畴,但它既缺乏认识论的高度;更没有把广阔的历史领域放在视野之内,因而他只能达到旧唯物主义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阐明了必然与自由范畴。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20.
自由,既是人发展的前提,又是人发展的结果;既是人发展的目标,又是人发展的手段。自由教育思想的灵魂,是自由、理性与民主,这既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本质,又契合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自由教育的本质在于生命的哲学关注,在于从尊重生命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出发来培养“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