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打学了台钓,在野钓中,上鱼率也高了,鱼护也“满”了许多。台钓的精髓是细线小钩灵漂,再加上拉饵,甩竿即中,还时常一竿俩鱼,用老钓友的话说:“大的小的都被你钓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5,(9):13-13
1968年出生的钓鱼高手曹忠烈,从小就在赣江边戏竿学钓。参加工作后仍嗜钓如痴,业余时间常和“一竿钓江湖”的聂银根师傅切磋钓技。2000年何蔚蓝等传授悬坠钓技术,他开始向何蔚蓝老师学习竞技钓。  相似文献   

3.
乐活钓鱼人     
胡爽  蒋超 《中国钓鱼》2021,(3):94-96
视情况而定老刘和老李在水边相邻共钓。老李边甩竿边说:“常说有枣无枣打一竿,今天咱也有鱼无鱼抛一竿!”老刘听后,不以为然:“你说的第二句颇有道理,因其不受视觉左右,只能是判断思维。水中有没有鱼,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抛一竿是种试探行为。若能钓到鱼,说明此处有鱼可钓,但暂时钓不到鱼,也不说明此处无鱼,其中还有多种因素决定着。”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2,(3):61-61
钓鱼这么多年,一竿两钩中三四条鱼的我没碰上过,可能没那缘分。可一竿钓上一条大鲫鱼和一条大鲤鱼的记录却有过,并且还“梅开二度”,紧随其后的是一竿钓获一条大鲫鱼和两只螃蟹,没听说过吧?  相似文献   

5.
杜找  刘少才 《垂钓》2007,7(8):51-53
我们全帮平均5分钟左右便钓获1尾“一尺半朝上”,基本上只要串钩抛得够远,便会立刻中鱼。走运的老朱居然以三枚串钩一竿钓获了三尾,一时间我们的喊叫声、笑声在濠河口与海潮声搅成了一锅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垂钓》2010,(5):59-59
2009年“雪花杯”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早已尘埃落定,竿起竿落的厮杀场面也在记忆中淡去,唯一放不下的无非陪伴过自己的一竿一标。 竞技浮标,作为钓手水中的眼睛,总有数不尽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吴延明 《钓鱼》2007,(5X):1-1
中国钓鱼文明史已有五六千年,钓鱼先辈们从来不局限于一竿一线一钩一技打天下,他们发明创造了数百种钓鱼捕鱼技法,流传于全国各地,有些还流传到国外;他们这些发明创造会依水情鱼情不同而各有千秋,既富有科学性、哲理性、实用性而又能维护生态环保性。正因为祖宗们绝不做“竭泽而渔”的蠢事,所以才使当代钓翁们能够“有鱼可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冬 《钓鱼》2004,(14):28-28
许多钓友都习惯用抛竿远投钓鲢鳙,效果比较理想,但用此法钓鲢鳙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抛出的钩饵能不能准确地打到预定的钓点里。因为用抛竿远投钓鲢鳙距离一般在20—30米,甚至更远,一般人很难在这个距离每次都能将钓饵投到有效范围内。往往会是东一竿,西一竿,钓饵不能准确地集中在钓点内形成雾化区,势必影响施钓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水库钓鲢鳙实践中,也结合当地一些钓友自刨的钓法,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车竿打窝定点钓法,解决了投不准钓点,费饵费时费力的缺点,经过大家的实践,效果确实不错。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钓鱼》2021,(1):68-71
五中全会东风来,海钓之都展风采。龙腾虎跃气势好,马不停蹄休闲钓。2020年12月7日,2020年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暨“一竿钓天下”中国(日照)第五届海钓节开幕式在山东日照热烈举行。  相似文献   

10.
卸力五式     
有人看徐银舟飞鱼,说他见浮标往下一扌屯,到一提、一飞,只用3秒钟时间。后有人问徐银舟,照此速度,怎么一场只钓2.5千克?话问得“促狭”,徐也回答得大方:最后一竿已没有考虑的时间了,所以这一竿谈不上技巧。诚哉,斯人!从长沙第十七届全国钓赛到宁波“海伯杯”,同一个徐银舟,可以在“泛宇杯”得第一,也能在“光威钓王杯”上争第四。可是还是那套技术,到了“海伯杯”就判若两人了。徐银舟坦言:鱼情有可知的一面,也有未知的一面,同是成品大鲫,宁波的鱼吃口嫩,要卸够了力才敢飞;威海的鱼动作大,钩住了稍一卸力就能飞起来;无锡的鱼来的迟,咬钩快,…  相似文献   

11.
“黑鲷难钓,钓获6台斤以上的黑鲷,更是少之又少了、”这是流传在台湾钓友中的一句常言。然而马祖钓友吴洪官却以6.4台斤的钓绩创造了一项钓黑鲷的新纪录。马祖钓友有一套钓鱼的信条:“不钓潮起会很后悔,不钓潮落保证落泪。一也就是说潮起潮落时分都是钓鱼的最佳时光。吴洪官钓获大黑鲷也正是应验了这项信条。去年9月7日他与约友.小陈赶到马祖大后山.09据点,下竿时正值满潮后落潮时刻,心中特别兴奋,果然钓况不错,不到一刻钟两人先后钓起一尾斤级的黑鲷.之后鱼讯不断,十几尾黑鲷频频入护,高兴之余两人约定投出最后一竿后…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6,(12):66-66
鱼的寿命老师:“小明,你知道鱼能活多少年吗?”小明:“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那要看钓鱼人的心思了。”谁钓得多爸爸刚刚钓鱼回来,儿子就跑上去问他:“爸爸,今天你和小李叔叔一起去钓鱼,你们俩谁钓的多,是你还是小李叔叔?”“我们俩钓鱼不是为了钓多少鱼,”爸爸吞吞吐吐地说:“我们  相似文献   

13.
黑龙潭垂钓     
碧水盈盈涵翠峰,一竿闲沐柳前风。老来羞做姜公梦,只钓烟霞不钓龙。  相似文献   

14.
侯增福 《钓鱼》2010,(18):1-1
当今社会,“一竿一线一钓钩,一人独钓一江秋”只能是古人的美好愿望而已。如今,挥竿垂纶要牵涉方方面面,其中八大关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11,(1):20-21
竞技钓快鱼,用硬调、超硬调鱼竿是因为钓时限制,从上饵、抛钩到鱼入护一般不会超过12秒。可是钓混养鱼就不同了,同样钓底,鱼讯也一样,前一竿中50克的小鲫鱼,后一竿中350克的大鲫,几竿之后没口了却又冷不丁来一口,这回不是鲫鱼,而是鲤鱼或者草鱼了。面对个体大小不一、重量悬殊的鱼情,该怎么选择鱼竿?  相似文献   

16.
辞别猪年,我们的心情是兴奋和激动的。1995年,我国的钓鱼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双休日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了更充裕的休闲机会,城乡的钓鱼队伍空前壮大。垂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日益被社会认可。 数千万人参与“休闲钓”,享受着“一竿在手,其乐悠悠”的美好生活。而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垂钓高手们,则已不满足于一般的休闲钓。他们频频出击,踊跃参赛,把我国的“竞技钓”也推到一  相似文献   

17.
朱伟 《钓鱼》2006,(13):36-36
从去年开始,我们当地的一些利用湖面用围网养蟹的塘主,春季蟹小和深秋捕螃蟹之后,在围网内湖面上用毛竹搭起了许多“钓鱼台”(湖中的钓鱼台需小船接送),并实行了“包竿钓”,价格是一人一竿每天10元的收费,围网养殖面积小则几十亩,大则上千亩,都是野生鱼类,钓获的主要是鲫鱼和鲌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18日,垂钓杂志社“全国游钓行”一行8人,乘坐两辆面包车奔向大连境内的碧流河水库。队伍中,有著名军旅作家、《垂钓》的主力作者宿聚生,有水库钓专家、号称“烟波钓徒”的张海波,以及钓鱼高手——斌、王、满三位。据说他们仨在碧流河可是出了名的霸道,有“一竿在手,万鱼莫敌”的功力。谁知道呢!反正钓鱼人都好吹。话说回来,传说中碧流河的鱼资源那是相当的厚,可我去年两次踏足,皆无功而返。真希望他们几位能让我们圆了大鱼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春钓鸳鸯鲤     
鱼迷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出钓,总会遇上一些意外收获。如空钩钓鱼,双钩钓俩,这都不足为奇。我曾创造过单钩钓获鸳鸯鲤的“奇迹”,至今还被渔友们传为佳  相似文献   

20.
邹卫平 《钓鱼》2004,(3):49-49
偶然发现2003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几位钓友在一个名叫柴瓦房的养鱼塘钓鱼。塘主说塘里至少有两千斤大鲫鱼,而我们钓了两个小时,一条也没有钓到。风平浪静时,我注意到在离岸20米以外的中心区域有不少鱼星,心想可能是因为环境吵杂,鱼不近边。于是灵机一动,取出抛竿,安上重坠大漂,包饵远投至塘中间,果然奏效,钓上一条500克肥鲫。此后的时间,一个塘只有我一个获鱼,共钓上7条大鲫,一条2千克的草鱼。后来这种钓法成了该塘的特色钓法。到了11月下旬,在大碑鱼塘,手竿钓效果不佳时,我再次用抛竿,东一竿西一竿的远投,钓获量又居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