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游记散文,珍品满目。如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都是传世之作。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则是这个时期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它以写山水而寄寓政治感怀,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高度的哲理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后赤壁赋》、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一大批游记散文,融写景、写情、抒情、托志、阐哲理于一体,达到艺术和思想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文学书简     
六十四年轻人易于激动,写诗作文,总是抒不完的情,恨不得每写一句都感叹一声“啊”。有人说,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抒情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孙犁在给一个业余作者的信中说:“即使是散文,抒情也要有所控制;抒情而又有含蓄,方是文章精美之路。一味抒情,则等于没有抒情。”(《远道集·芸斋书简》)你这篇散文中,抒情的句子太多了,反而把本来很浓的情感冲淡了,稀释了。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要把自己想到的直陈感情的话统统说出,而是在情不能自已时点到即可。也就是说,要使自己一腔真情蕴含在、浸润在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中,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而不可由作者时时站出来大发感慨。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含情脉脉的一  相似文献   

3.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4.
通讯《山西村的掌声——随省委书记回良玉走访六合县山西村见闻》在省电台播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日前,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获得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有人问我:政治类的新闻体裁比较难采写好,你是如何撷取到这感人素材的?我说,只有一个字,这就是“情”——党和政府同人民的鱼水之情,省委书记对群众的真挚之情,农民对省委书记血浓于水的感人之情。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6.
《老婆疙瘩》在丁玲的散文中不属于名篇,字数不足800,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就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情,被作者锐利的眼睛发现了,写的是小事情,着眼点却在一个大问题上。 散文以《老婆疙瘩》为题目,是在提出问题。什么是“老婆疙瘩”呢?“是纺线时断了头又接上去的一种成团的疙瘩”,散文的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3):F0003-F0003
2005年,我国图情事业又经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之年。辞旧迎新,继往开来。为此,本刊与e线图情(http://www.chinalibs.net)共同举办“e线图情2005年度网络图情评选活动”。在一个多月的评选中,评出了《中国大学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发布等2005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图情要闻、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等2005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国际动态、《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正式实施等2005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产业动态和赵宣等2005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网络图情人物。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图情界和其他读者的积极支持。为感谢读者…  相似文献   

8.
从改稿谈起     
前不久,给某刊物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言论。时隔小久,文章被采用了,按说应该高兴才是,但细细看来,被改得面目全非。对照原文,只剩下自己写的三二百字了,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此使我想起著名漫画家方成的一次境遇。有家报纸的编辑约他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写了一千四百字。文章发表后,他却傻了眼,连续看了三遍,才辩认出自己所写的十六个字和一个句点来。名家尚且如此,那“无名之辈”就更不用说了。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却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编辑对待稿件,应当尽量避免大动笔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拉倒。如果用一只模子去框一切  相似文献   

9.
散文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其中以抒情为主的散文比起其他的散文,则更灵巧地抒发作者的情怀。现代作家王鲁彦是一个长于写作抒情散文的能手,往往在娓娓的叙事中和深切的状物中,抒写自己的真挚感情,《杨梅》便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11.
情为何物     
一个“情”字,牵扯茫茫天地。情为经,理为纬,构成大千世界,但我看不见其真面目,世人识透者有几?说它象火、象冰、象太阳、象月亮、象雾象雨又象风……都象,又都不象。总之,情运行于人的内心,深入血液,不时捣乱奔突,使人或满纸荒唐言,或一把辛酸泪,真正把个肉体凡胎煎熬透。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的我,也正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春花秋月,物转  相似文献   

12.
寻找一字之师车仑10个年头了。寻找一字之师的心情愈来愈强,于今更烈。那是1986年,我写了一篇题为《“老山东”又想起了豆面饼》的小稿,试投到人民日报,不久便在该报的《今日谈》上发表了。标题上去掉了一个“又”字。初看不怎么得劲,细一琢磨,感到编辑这一字...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2)
《美文》杂志1999年11月号发表了一组(共计6篇)军旅散文。事情过去两年多了,我还保留这期刊物于案边,信手翻翻,也时时想起军旅散文的过去及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文需有情     
我刚学写作时也走过一段弯路。每次写稿子时,把功夫都下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语言华丽,读起来却情味不足,内容空洞,中心思想也不明确。自然得不到刊用。有道是:“盖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这里的性情指的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亦即  相似文献   

15.
情的至童     
很多年前,我们都还年轻,一起组织了一个诗社,一起出了本诗集,书名叫《情的至童》,当时,年轻的心里充盈的俱是真性情,希望自己永远保持着如孩童般纯洁、美好的情怀。然而世事沧桑,太多的无奈和无常,岁月磨蚀掉许多真情,但是,每见赵树明,却总使我想起这个词,这个带着无限留  相似文献   

16.
虚写与实写,在一篇散文中是交替着出现的。着眼于对客观景物的叙事,为实写,源于叙事而侧重于抒情,为虚写。这在手法上是有区别的。可是,叙事之时也揉进了抒情成份,抒情正是由叙事而发出的激情,所以说,虽然手法有区别,经常见到的又是难以严格区分开的。虚实相生的手法,是要将散文写得文情迭宕,活泼多姿。《我歌唱延安》(何其芳)这篇散文,是作者写的30年代末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当作者叙述延安的生活困难时,就虚实手法并用地写道:  相似文献   

17.
情采     
《情采》是《文心雕龙》第三十一篇。情指情理,所以說“情者文之經,辞者理之緯”,就是以情理为經緯,即把思想感情交織起来成为文章的內容。采指文采。采不能离开情,只有文采而沒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就会“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結合,以情为主,即根据思想感情来选择体裁,确定音律,运用辞藻,才能成为情采并茂的好作品。怎样才能情采并茂呢,先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打个比方:一个人的顾盼生姿要依靠美好的丰度。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需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Asura之魔都纪年:报道还比较中肯的,之前好多人都指责孩子们。我就想起《半生缘》里曼桢的话:妓女和嫖客,我不知道哪个更不道德。  相似文献   

20.
赵红 《新闻爱好者》2011,(7):124-124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