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荆玲玲  方媛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11):29-34
【目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存在“结构失衡”和“总量不足”的瓶颈问题,本文引入协同论的视角提 出数字图书馆多元主体动态协同发展钻石模型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内容】基于协同论 的视角,构建数字图书馆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并进一步解析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的运行机制,为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结果/结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元主体之间动态协同, 重新梳理多元主体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作用,通过“竞争”、“合作”与“协同”的作用机制达到一个和谐共治 的阶段性发展稳态。  相似文献   

2.
闫闵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5):35-40
【目的/意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资源优势难以显现,文章 力图构建能够吸引读者、引领读者、符合校园环境、实践性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方法/过程】文章以高校 数字图书馆为主体,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阻碍以及高校读者行为偏好总体 特点,研究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从整体模型框架和运作流程两方面详细构建。【结果/ 结论】建立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需要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建议优化服务内容、完善移动终端、建立部 门对接系统、转变服务意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资源补充机制,能够给一部分强社会应用实践型的学科 提供有助于学生就业发展的资源库。与此同时,也能够给予高校数字图书馆另一个增进自身馆藏实力与资源使用 程度的手段。【方法/过程】通过设置评估授信机制、内容收集系统以及内容输出系统开展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研究,完成应用型学科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和输入,尝试探寻能够实现数字图书馆使用效率提高和应用型学科教 学实践性提升双赢的路径。【结果/结论】通过事前机构资质、资源需求评估,事中转化系统配置、评价机制建设与事 后分类报告汇总的形式,能够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社会教育资源机制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代君  廖莹驰  郭世新 《情报科学》2018,36(11):132-137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信息视域环境下的协同信息行为,旨在丰富协同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为优化 跨学科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提供特定信息导航工具和放开人际资源构成了不同信息视域环 境,对35名实验者开展受控实验,收集协同信息行为数据,利用HMM(隐马尔科夫模型)方法分析协同信息行为的 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导航工具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从“人-人”式转变为“人-系统”式;放开人 际资源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由“主-主”式转变为“主-从”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应用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 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微信息”文化需求,顺应“微时代”富媒体新环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 微信平台的服务特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整合图书馆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文献资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平台的“O2O”(Online To Offline)微信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将实现微信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有机融 合、完善用户体验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陆瑜芳 《情报科学》2020,38(1):98-102
【目的/意义】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中文献检索课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指引学生可以快速有效 的检测到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索取质量,节省时间。【方法/过程】完善文献检索课程体系,构建动态课程系统;通过 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文献检索新旧内容整合,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以 人文环境为先导,宣传强化数字化教学,优化文献检索数字化教学环境。【结果/结论】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文献检索 课堂改革,构建一个动态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前瞻性的课程系统,实现高校“以人为本”为核心课堂理 念,具备对文献检索教育的能力,使数字图书馆的高校文献检索功能得到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7.
孙瑞英  王浩 《情报科学》2018,36(11):48-53
【目的/意义】从创新创业与资源冗余的关系入手,指出面向“双创”实践的高校图书馆冗余资源开发对用户 的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同时强调面向全社会“双创”实践用户的高校图书馆的冗余资源开发与情报服务是其履行 社会服务职责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与用户“双创”实践信息需求的对接,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冗余 资源的利用途径。【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社会用户“双创”实践驱动的高校图书馆冗余资源开发与情报 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大数据背景下,优良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是提升数字图书馆交互性,促使其知识服务升级 的关键。【方法/过程】调研主流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发现主要存在“未充分利用跨模态相关性”、“未 有效组织多媒体资源”等问题。从“跨模态相关性分析”、“层次化知识推理”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并实证分析。【结 果/结论】系统检索性能提升,这表明:运用深度学习、知识表示学习等理论优化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可更好地满 足用户知识需求,进而提升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韩丽华  魏明珠 《情报科学》2019,37(8):158-162
【目的/意义】根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对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探索,进一步挖掘信 息资源深层次价值,实现更健康有效的信息资源载体的支持。【方法/过程】以大数据背景的信息资源特征为基本研 究出发点,挖掘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联,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以及新兴的智慧服务,构建较为系统的 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结果/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三种创新模式:①“物联网+ 大数据”创新模式;②“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资源”融合模式;③“技术框架+用户核心”的信息服务模式,为大数据 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及研究提供知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鹏威 《情报科学》2018,36(4):91-94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为高校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服务。【方 法/过程】在对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 了建设原则,然后从平台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入手,提出了功能结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以白城师范学院学科服 务平台为例,据此构建了学科服务平台安全策略和保障措施。该研究为“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 平台建设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大数据”促力创新驱动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数据管理至知识管理的转变过程,使得信息与人 的作用日益凸显,构建“信息生态”亦变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样本来源,以 “信息生态”为主题词精确检索,选定2007—2016年共506篇C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方 法及可视化技术,绘制国内信息生态图谱,并结合图谱信息对重点研究主题予以解读,明确“信息生态”研究现有不 足。【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现有信息生态研究形成以“信息生态”为核心,以“信息生态系统”为辅助, “信息生态 链”、 “信息生态位”、 “信息生态环境”为主攻方向的三层次的研究态势,并基于此态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亟需进行深入变革,以突破传统竞争情报的局限性,形成新 的竞争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通过对传统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与“互联网+”背景下竞争情 报工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中收集、分析、传播三个环节的变革模式。【结 果/结论】探索了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未来变化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田进  张明垚 《情报科学》2019,37(8):38-43
【目的/意义】针对频繁爆发的网络舆情,深度梳理网络舆情的内容层次,挖掘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为政府 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可行路径。【方法/过程】以“2015年初出租车罢运事件”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网络数据抓取软件收 集“财经网”相关微博下的评论信息,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逐步抽象形成网络舆情的“棱镜折射”生成逻辑和 “情绪—态度—意见、行为取向”的内容层次。【结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舆情的基本层次是网民情绪,网络舆 情的生成由公共事件的相关新闻信息触发,并取决于网民的生活经历、角色定位、思维方式、信息处理等个人特 征。因此,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应重点关注网民情绪,并强化与网民的对话沟通和信息普及。  相似文献   

14.
王诗华  周中林 《情报科学》2017,35(11):28-33
【目的/意义】人际情报的核心是“人”和“情报”,二者都是“智能”的。人际情报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建立有效的人际情报网络有利于挖掘隐性知识和情报,对国家、企业或个人,都有重要作用。【方法/过 程】本文依据人际资源地图,将人际关系划分成四种类型,再结合竞争情报和社交网络理论,建立起三种相应的人 际情报网络模式,运用超循环理论加以说明,最后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结论】本文依据人际关系,得出三种人际情 报网络模式,为建立更有效率的人际情报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泛在信息诉求带来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的多维表现,用户可以构建价值面和量的“泛在”与价值 层和质的“智慧”结合的认知图景。【方法/过程】本文在信息诉求分析基础上,从情境感知角度构建政务信息资源价 值模型,阐释价值转换机理和实现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由“启智、融智和创智”构成“三智”价值层次模型。 启智促使知识结构重组,融智构建问题方法论,创智满足学习型诉求。有构建智慧信息,开拓创新思维和激发情境 融合等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邸焕双  王玉英 《情报科学》2019,37(10):102-107
【目的/意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机制的研究,探讨农村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建设到有效 运行的机能转变,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关注的是如何使“文化共享工 程”所具有的优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结合未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远规划,从供给主体、监管机制、信息 处理、整合协调等层面对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效运行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凡  王智森 《情报科学》2018,36(1):16-18
【目的/意义】从系统化的角度提出广义信息研究的新思路,为即将到来的数字化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发展提 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使广义信息成为系统化、工程化、可计算的理论。【方法/过程】本文以广义信息中因观测者 人而形成的外构信息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像”、“数”、“理”三个方面,对广义信息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结 论】研究发现:广义信息的研究致力于使人们更加和谐地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资源,人作为广义信息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外构信息空间清晰化后,广义信息理论的逻辑性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魏萌  张博 《情报科学》2018,36(2):88-94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红”群体通过生产与传播个性化内容,逐步构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 力。【方法/过程】为探究不同类型“网红”输出内容的特征差异及其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本文利用新浪微博数据, 从文本特征和主题类型的角度,对十位“网红”的微博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使用阶层分析和多因子虚拟回归的方 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网红”的微博内容在生动性、互动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且对受欢迎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最后,从传播内容和传播者的角度为提升传播效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信息-技术-人”视角探索在线研讨平台中信息交流的独特规律,为在线研讨平台优化提 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将在线研讨的本质界定为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从“信息”、“技术”、“人”、“人-信息”、 “人-技术”等五个维度解析在线研讨的影响因素,选取“小木虫”和“经管之家”的16个讨论帖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 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表明,在两个研讨平台中,信息质量的增值性、信息 效价的收敛性、个体性格的乐观性、人际关系的紧密性、个体信息素养的科学性等5个影响因素对于研讨绩效具有 较好的区分度,信息数量的规模性、群体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等2个影响因素与研讨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信息类型 的多样性、平台功能的响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萍 《情报科学》2019,37(7):171-176
【目的/意义】有效监测与研判大学生网络舆情,能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大学生思想发展路径与 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 和“舆情”对中国知网自起始时间以来收录的有关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分析,探讨了关于大学生网络舆 情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主体和机构、研究领域和内容、发表期刊、论文影响力、研究学科与类别、以及研究的资助 情况。【结果/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的引领和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希望相关部门和学 者加大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