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荣  王洁 《情报科学》2018,36(8):39-45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提出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及发展对策,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并改 善高校图书馆运行情况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回顾和案例研究方法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 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 价体系,之后以吉林大学工学馆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提升对策。【结果/结论】提出 了信息生态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及对策,为高校图书馆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理论 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倍思  陈烨  齐艺  董庆兴 《情报科学》2022,40(5):104-110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教育行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由于学习者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数据能够被记录下来,这种多源过程性数据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过程】本文从学习者行为特征视角出发,设计了多源过程性数据驱动的学习者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流数据 聚类算法对不断涌入的学习者数据进行处理,及时生成或更新学习者画像,然后基于学习者画像对学习者学习行 为进行分析,构建学习者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表现的实时反馈。【结果/结论】该模型可以对学习者 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学评价的开展,同时丰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实现教学评价与 优化教学的良性循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向。【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了过程性数据驱动的对学习者动态综合评价模 型,后续将基于研究模型开展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于杨  赫明侠 《情报科学》2021,39(12):32-38
【目的/意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社会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高校教师是培养智慧化人 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提升与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方法/过程】借鉴 国际上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并结合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构建高校教师信 息素养模型。发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信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和 策略。【结果/结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采取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 能力,构建信息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建设数字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创新/局限】分析新信息技术环境下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但由于缺少数据分析,尚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朱伟珠  李春发 《现代情报》2017,37(5):137-144
区域技术创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两者的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对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借助GeoDa空间分析软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的高水平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自东向西即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②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加强,高协调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③高协调度区域由点状逐渐扩展为线状和面状。三大沿海地区及长江中游各省份协调度增长幅度较大,而黄河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6.
张少杰  张雷 《情报科学》2018,36(6):118-125
【目的/意义】为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方法/过程】本文以中、美、英、德、日、韩六国 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六国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 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论】总结借鉴其它五个国家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查找我国 新型技术与信息服务商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在优化政策、推动创新、加强基础建设与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进 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群  左文革 《情报科学》2018,36(2):171-176
【目的/意义】梳理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过程中参照标准的选择和主要方法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构建全方位 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为当前的科技评价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公平保障。【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相关 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结果/结论】在对比分析被引端标准化和施引端标准化方法的基础上,指出随着网络与 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源和评价模式也不断拓展,在进行传统引文分析评价方法的同时,还应充分借鉴基于引文内 容的论文评价和替代计量学评价方法,进而在更高的信息集成水平上形成更具权威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空间外溢性的基础上,从政府维度与市场维度出发,运用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莫兰指数,同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考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能够产生一定的空间外溢效应;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关联产业以及城镇规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推作用;比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对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业、城镇化更具有偏好性,因而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抑制效应。为此,应转变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偏好,增加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静  辛玉明 《情报科学》2019,37(9):62-65
【目的/意义】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学校档案馆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势 在必行。引入新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发符合高校档案发展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必须直 面的新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对国内12所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以及吉林大学档案管理及服务 现状分析,文章以学校档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实例描述该平台设计实现方法和过程。【结果/结论】新的档案综合 服务平台能够辅助优化高校档案馆现有工作模式,转变档案馆服务理念,拓宽档案服务范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余谦  朱锐芳 《情报科学》2020,38(5):65-72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作为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知识水平增长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定义了多维邻近创新网络,并将邻近性因素纳入扩散函数,建立了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知识扩散的过程模型,探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多维邻近性对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知识扩散机制在真实网络中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的平均知识水平呈S形曲线演化规律;地理邻近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对网络中知识扩散发挥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是网络中知识增长的核心因素;网络中知识扩散受社会邻近性影响最小,但时间持续最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智库能力体系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智库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加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实力。【方法/过程】借鉴情报流程,从研判选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思想生产能力和传播转化能力四个方面,构建智库能力体系。采用回归分析,验证智库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能力对综合能力的影响程度,形成智库能力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智库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比较突出的能力和比较薄弱的能力有所差异,但相互之间存在共性。故从研判选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思想生产能力和传播转化能力四个方面对智库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繁杂,科学合理地构建综合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各个领 域学术评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代表性期刊 中。【结果/结论】在对抽取的16个期刊评价排序中,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广泛地运用 于各个领域的期刊评价排序中。【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模型科学合理,能够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提 供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秦岩  代君  廖莹驰 《情报科学》2021,39(1):104-110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新颖性测度方法,为会议论文的新颖性评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过程】本 文设计吸收新颖性指标和产出新颖性指标测度方法,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论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具有高吸收新颖性水平和高产出新颖性水平的论文成为A类会议论文的几率最高,结果表明新颖性测度方法的有 效性,对于会议论文的自动评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创新/局限】设计会议论文新颖性测度方法,促进会议论文评 价的发展;只针对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具有一定的领域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吕莉媛 《情报科学》2019,37(11):53-58
【目的/意义】从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视角考察图书馆信息生态的嬗变轨迹与演化规律,能够深入理解 图书馆信息生态的理论内涵,促进信息公平与智慧服务。【方法/过程】从历时态与共时态相交织的视角梳理图书馆 信息生态的嬗变轨迹,基于纵向与横向维度综合考察图书馆信息生态的逻辑演进及层次结构,探索并把握图书馆 信息生态的发展规律。【结果/结论】图书馆信息生态在历时态维度下呈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在共 时态维度下呈现内涵式发展轨迹,其逻辑演进体现出信息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规律、信息技术的更新倍增规律、信 息能量的转化守恒规律和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为汽车企业的车联网信息平台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分 析了车联网信息平台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用网络分析法(ANP)综合考量风险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计算各风 险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并对车联网信息平台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构建了车联网信息平台风险因素 的 ANP结构模型,给出各风险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 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 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 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 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 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相似文献   

18.
张大勇  王妍 《情报科学》2019,37(4):10-16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影响力评价的检测方法,实现对社交媒体关键用户的识别。【方法/过程】根据关系型 网络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连通子集、网络连通分支和全局效率的综合检测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用户个体 在保持网络完整性和连通性方面的作用。【结果/结论】抗毁性实验结果表明:中心性指标适用性与网络结构属性紧 密相关。对于稠密网络,个体的介数值越大在网络中所具有的影响力越高;对于稀疏网络而言,个体对外连接度越 大其所具有的网络影响力越高。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本文所构建的综合检测方法能够有效 地判断网络个体影响力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熊文靓  付慧真 《情报科学》2021,39(11):117-126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 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 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A相结合主题挖掘模型识别跨学科性研究的主要主题,并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宏观和 微观层次探索跨学科性研究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对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性评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跨学科研究不仅来源于社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探索的内在驱动,也源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 题的外在驱动;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与方法复杂综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发展趋势;多种形式的跨 学科教育与科研合作是促进跨学科研究落实的根本。【创新/局限】多维剖析跨学科性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 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郝辑  张少杰 《情报科学》2021,39(1):157-162
【目的/意义】构建科学的生态数据评价模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从针对性、严谨性入手对数 据进行归纳分析,为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以我国省际生态指数为例,运用 熵值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优化,通过数据模型的构建,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能够科学、精准地评价我国省际当 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数据指标。【结果/结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体系评价不精准、不符合 实际的问题,展示了省际生态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省际生态发展评价问题的解决途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评 价方法是科学的。【创新/局限】本文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得到我国省际生态指数数据评价模型,用于后续的综合评 价。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部分研究采取了数值模拟方法,未来要完善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提高结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