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意义】微博情感分析对公共安全事件管控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将单条微博作为整体进行分析, 情感分析最小单元局限于字或词,而对微博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单条微博这种多层粒度文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关 注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双层注意力的Bi-LSTM模型提升情感分析性能。【方法/过程】以红黄蓝幼儿园涉 嫌虐童事件为例,通过Bi-LSTM提取微博词级和句子级特征,结合双层注意力机制学习各级特征权重分布,以递 进顺序综合局部情感得到整条微博的情感分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微博情感分析模型F1 值、准确率分别达到97.39%、97.62%,相比于SVM、RF、XGBOOST和LSTM,该模型能够在公共安全事件微博情感 分析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雷  谭慧雯  张璇  韩龙 《情报科学》2022,40(3):144-151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师德舆情微博用户评论LDA模型,可以更精准识别舆情演化特征和分析关键主题传 播路径,帮助高校和相关部门更为有效地进行舆情监管和舆情引导。【方法/过程】本文以“天津大学一教授学术造 假”事件为例,基于 LDA模型构建高校师德舆情下微博用户主题生成模型,采用困惑度评价指标确定 LDA模型最 优主题数,采用信息熵确定每一主题在不同日期的主题强度,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词云展现舆情话题的演 变,最后基于主题相似度确定主题传播路径。【结果/结论】LDA模型和信息熵可以解析出网络用户群体关注的重要 主题热点,精准识别舆情演化特征,识别主题最优传播路径进行舆论引导,对爆发的舆情实现预测和管制优化。【创 新/局限】文章创新性地构建高校学术道德舆情的LDA主题模型,有效确定微博用户群体主题、识别舆情演化特征、 分析主题间传播路径,具有普适性;进一步扩大高校师德其他舆情分析及结合网络舆情情感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 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用户情感进行研究,能够剖析用户情感演化规律,从而有助于采取 针对性措施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合理控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情感极性及情感强度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网 络舆情用户情感演化模型,以微博平台为例进行情感极性和情感强度分析用户情感演化特征及波动规律。【结果/ 结论】“江歌案”微博热点话题主要呈现负向情感,其比例远高于正向情感和中性情感;情感值与极性值都随着极性 值的增加而增加,话题在 12月 11日负向情感值与极性值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以近两年(2018-2019)国内有代表性的四件负面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为例,对其微博评论进行 聚类,并找出影响微博用户消极情感倾向的因素,为政府进行舆情应对处理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结合社会网络 分析法与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文本进行关键要素提取,得出评论归因维度,进而通过情感分析软件对各维度进行 情感倾向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用户主要从事件主体、事件分析、事件处置、社会关系、新闻媒 体、同理心、个人经验七个方面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评论,其中,事件分析、事件处置、事件主体、社会关系是微 博用户消极情感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舆情疏导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创 新性的提出了影响微博用户情感倾向度的归因维度体系,但舆情事件集中数量有限且未进行更细粒度的情感分类 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杰  马静  李晓峰  郭小宇 《情报科学》2022,40(3):117-125
【目的/意义】本文融合文本和图像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情感识别,引入图片模态信息进行情感语义增强,旨在 解决单一文本模态信息无法准确判定情感极性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网民在新浪微博发表的微博数据为实 验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DR-Transformer模型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算法,使用预训练的DenseNet和RoBERTa模型, 分别提取图片模态和文本模态的情感特征;通过引入Modal Embedding机制,达到标识不同模态特征来源的目的; 采用浅层Transformer Encoder对不同模态的情感特征进行融合,利用Self-Attention机制动态调整各模态信息特征 的权重。【结果/结论】在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模型情感识别准确率为 79.84%;相较于基于单一文本、图片模 态的情感分类算法,本模型准确率分别提升了 4.74%、19.05%;相较于对不同模态特征向量进行直接拼接的特征融 合方法,本模型准确率提升了 1.12%。充分说明了本模型在情感识别的问题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创 新/局限】利用 Modal Embedding 和 Self-Attention 机制能够有效的融合多模态信息。微博网络舆情数据集还需进 一步扩充。  相似文献   

6.
卢恒  张向先  闫伟 《情报科学》2022,39(1):158-165
【目的/意义】探索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的多属性演化规律,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学视角构建了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分析模型,选取湖北红十字会事件微博舆 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LDA主题模型和Snownlp情感分析方法对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意见 领袖、主题分布和情感走势进行分析,从人群、内容和情绪三种社会属性揭示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规 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可以分为突发期、爆发期、降温期和失焦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在意 见领袖、主题讨论内容和情感倾向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网民的情感阶段变化与舆情的主题属性演化规律相吻 合。【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满足重大疫情网络舆情演化特征深度挖掘的要求,为重大疫情网络舆 情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选取更广泛的舆情事件和数据源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国内主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其信息传播实时快速,去中心化,成为网络舆情传播 的重要媒介。面向微博进行舆情中心人物的识别以及公众情绪的挖掘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以新疆棉花事件为例,使用生命周期法对微博舆情演化过程进行划分,使用word2vec和k-means 模型提取事件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舆情中心人物,采用一种结合词典与LSTM深度学习模型的情感分析方法,对各 舆情中心人物相关的评论情感进行极性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挖掘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舆情中心 人物、公众的情感类型及情感强度,得到能够使舆情转好的引导方法。【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的将主题挖掘方法 运用于微博舆情中心人物的提取。在情感分析方法上,结合词典和深度学习方法,解决了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情感 分析时需人工标注的局限性。此外,本文进行情感值计算时没有考虑到表情符号的作用,后续研究会进一步考虑 更加细粒度的情感分类。  相似文献   

8.
郭爽  万立军 《情报科学》2020,38(5):132-140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微博社区网民的情感交互与舆情观点,有助于在复杂的网络中掌握网民情绪演化从而良性引导网络舆情态势。【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动力学、社会安全阀等理论,结合微博社区中的实际案例,定义事件利益主体并抽象出事件演化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构建SIR演化博弈模型刻画网民情绪的动态演化规律及主体决策博弈演化过程,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系统演化至稳定状态的均衡条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博社区中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感知收益与风险的敏感度对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官方媒体及时设置有效议程构建安全阀能够防止网民情绪恶化;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的协同引导能够最大效度地帮助政府管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 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 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 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 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 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 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 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晓敏  徐健 《情报科学》2018,36(2):37-42
【目的/意义】从舆论对象的情感变化和关系变化展现舆情走向,为舆情监测和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 究角度。【方法/过程】文章提出舆论对象分析模型,利用依存句法分析,识别和抽取舆论对象-情感词对,进行情 感分析,并对舆论对象的关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识别主要舆论对象及其情感 词,直观地展现网民对舆论对象随时间演化的情感表达和关系认知。通过舆论对象情感变化与舆情事件发展的拟 合,可为舆情监测、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从舆情客体视角探究医保欺诈事件传播周期中情感焦点及情感倾向两个维度的舆情演化趋势,对政府倾听民众诉求及舆情治理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划分舆情传播阶段,利用Word2Vec判断舆情客体,使用LDA方法挖掘评论主题进而识别情感焦点,同时使用SnowNLP进行情感倾向研究,最后基于认知-感情相符理论发现民众诉求。【结果/结论】能够挖掘出民众对不同舆情客体在各生命周期的情感焦点、情感倾向及二者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民众态度从事件相关讨论过渡到事件本质探究,而后关心事件后果,最后提出建议,且情感焦点与情感倾向识别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监管是政府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难题。对微博舆情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 解微博舆情传播规律,为政府监管微博舆情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微博舆情的社交网络结构特点, 对BA无标度网络进行改进。随后将模糊观点与Deffuant-Weisbuch模型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相似度的舆 情演化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微博舆情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模糊观点的类型对舆情演化的周 期与规模有影响。用户对于热门发现微博的关注度对舆情传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目前舆情情感演化研究大多是基于主题的方法来进行情感演化分析且重点均集中在从文本 本身提取的信息上,对在社交媒体中影响情感分析的用户特征缺乏考虑。【方法/过程】本文充分考虑网络用户信息 特征,构建融合用户特征的舆情情感演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注意力机制的情感分析模型(U-BiLSTM),并以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分析舆情情感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U-BiLSTM情感分析模型具有一定的 优越性,F1值和准确率能达到97.08%和95.19%。【创新/局限】研究提出的融合用户注意力机制的情感分析模型能够 使舆情情感演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有效揭示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民的情感演化趋势,但由于时间 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仅采用单一数据源未考虑数据的多源性,研究的数据集不够充分且研究角度仅考虑时间维度 忽略了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4.
蔡瑶  吴鹏  王佳敏  张晶晶 《情报科学》2018,36(1):135-140
【目的/意义】微博中网民的负面情感反映了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不满和诉求,网民的负面情感如何产生、 又如何调节,一直是政府应急响应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ACT-R是人类认知能力针对特定行为模 型的通用框架,可以完全或几乎完全模拟人与其所处环境的真实交互。本文以ACT-R理论模型为核心,结合突发 事件中网民负面情感决策相关知识与信息行为任务目标,研究微博网民负面情感认知决策过程。以“天津爆炸”突 发事件为实验案例,对本文提出的决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的反 映网民负面情感的产生过程,为政府从认知角度调节网民的负面情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安璐  周亦文 《情报科学》2020,38(4):9-16
【目的/意义】构建用户特征指标体系,对恐怖事件情境下微博信息与评论用户进行画像并比较有助于掌握参与恐怖事件讨论用户的特点,加强反恐舆论引导。【方法/过程】以"#巴塞罗那恐怖袭击#"话题下的所有微博及评论数据为例,使用基于相关性的LDA主题模型提取微博主题,从用户特征和文本特征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两步聚类刻画微博用户特征,分析发布微博用户和评论用户的异同。【结果/结论】以往活跃度、影响力较高的用户在该事件中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原始微博用户的平均等级略低于评论用户,但其在该事件中的影响力高于评论用户;原始微博用户类型多于评论微博用户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研究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化过程中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产生及时滞性扩散特征,试图 揭示虚假信息以及负面情感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疏通正确的防疫信息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提供帮助。【方法/过 程】研究爬取了新冠疫情期间的虚假信息及疫情相关的微博数据,利用自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虚假信息的主题分 布;然后结合时间线索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展示了虚假信息相关主题微博的时滞性扩散特点;最后,分析了不同主 题下虚假信息、相关微博和负面情感三者的关系。【结果/结论】虚假信息与疫情相关内容增长趋同,但不同主题信 息的扩散力不同,甚至出现相反的时滞扩散效果;引导公众产生负向情感的虚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公众的 大规模讨论。【创新/局限】从时滞性扩散的角度解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主题虚假信息的演化特征,为虚假信 息分析与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数据采集存在局限,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太过广泛,相关信息难以收集完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中围观者对不同类型隐私泄漏事件的情感,以确定围观者对不同类型隐私泄露的态度,促进社交媒体平台在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法/过程】基于隐私泄露事件的四种类型,构建百度情感倾向分析与LDA主题识别相结合的情感分析框架,分别在四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四类隐私泄露事件典型案例中围观者的评论进行抓取和处理,采用LDA主题提取模型进行主题提取,通过百度情感倾向分析进行情感分类,最终进行情感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总体而言,大约75%的围观者对隐私泄露事件持负面情绪,其中围观者对社会隐私泄漏的负面情绪占比最高达82%。具体到各平台的围观者,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围观者负面情绪较多,知乎中的围观者中性、负面情绪较多,抖音平台的围观者正面情绪占比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四种社交媒体上的围观者对四类隐私泄露事件的情感差异,情感的情景与强度维度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8.
李慧  王丽婷 《情报科学》2019,37(1):30-36
【目的/意义】掌握微博热点话题演化规律有利于让公众了解正确的话题演化方向,也便于有关部门对舆情 监控和引导,使得舆论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过程/方法】利用OLDA(On-line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可以实 时地追踪热点话题演化的优势以及微博的“话题标签”的特性提出适合微博的热点话题演化模型LOLDA(Label On-line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然后通过Python编程爬取了新浪微博的数据,从话题内容和强度两方面分析 了话题演化规律,并对话题内容演化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改进的LOLDA模型可以准确地发现微 博话题演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较传统模型具有更好地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情感分析,可以对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作出科学预测,为政府掌 握舆情情感走势,从而根据舆情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导控策略提供合理的意见与指导。【方法/过程】结合 突发事件衍生舆情的特点,采用词集合并法、SO-PMI、PMI-IR等方法构建了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专属情感词 典,随后利用该情感词典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6.22”杭州保姆纵火案衍生舆情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对该事件的日均情感值进行计算,与实际情感值拟合程度较好,证明了建立的衍生舆情情感词典及时间序列模型 较为科学,可以为政府选择相应的策略及应对时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林  张梦溪  吴江 《情报科学》2022,39(1):31-37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化规律,提出新 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相关网络舆情引导和舆情治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从信息、信息人 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分析舆情事件,构建信息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方舱医 院事件为例,运用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舆情内容演进和情感演化规律,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舆情传播分析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刻 画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反应,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与演化趋势,挖掘不同分析维度的内在关联。【创新/局限】从信息 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内容、用户和情感等维度构建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下一步将结合二模网络、知识图谱等研究 方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