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以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特点为基础,论证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畴与信息采集方式,并结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阐释了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中档案收集工作需要处理与注意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社会动因与已开展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围与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工作的考察,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在收集、整理与分类、后期利用方面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任越 《档案学研究》2018,32(2):79-84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源,面对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被破坏殆尽的文化困境,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梳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源起的现实诉求,并结合目前国内相关文化机构开展的传统村落建档工作面临的问题,指出今后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在档案传播、信息关联、文化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鲜活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学界已逐渐重视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研究,但仍有较大空白.本文从档案学的视角,提出对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思路,运用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以CiteSpace V为文献分析工具,绘制了知识图谱,勾勒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的概貌,指出现阶段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镇化进程,传统村落日渐消亡,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传统村落抢救活动迫在眉睫.建档式保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不同保护主体形成了官方主控、精英主导和村民自治三种建档模式,文章以三种建档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建档范围、材料组织形式、建档成果三方面分析建档式保护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包括融合多元力量,发动集体智慧,推动传统村落档案建档标准建设以及发挥档案部门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档案工作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各级档案部门和传统村落作为其两大行为主体需要建构合作关系,实现传统村落档案的共建共享。文章从我国传统村落内涵及专业档案管理在我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类工作中的缺失两方面分析了建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并探析了档案部门协助传统村落自治档案、将传统村落档案接收进馆和推动传统村落记忆数字化几种合作关系的建构,强调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与权利的配置,呼吁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角色从行政官员型向辅导员型转变,从档案实体保管者向数字保管者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近年来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对传统村落档案在收集、保管、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明确收集范围,丰富建档门类,增强传统村落档案特色;建立保管联动机制,确保传统村落档案底数清;建立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集体记忆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与相关政策,提出了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保护方式,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的模式,并阐释了建档式保护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任越 《兰台世界》2017,(7):10-13
文章从分析目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文化自觉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的关系,并阐释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对提升地区与民族文化自觉,及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李雯 《兰台世界》2019,(11):61-63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档案视角来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承载着各民族的人文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本身就是一笔藏量巨大的档案资源。就此提出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档工作,分析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这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丰富档案资源宝库,拓展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广西从10月份开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建立传统村落档案,重点对435个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进行建档保护。据悉,本次建档调查范围为广西全域范围内的村庄,重点是已公布的435个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调  相似文献   

12.
闽东是我国畲族人口最多的重要集居地,当地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的劳动智慧与风土人情,为畲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但在村落文化的创新开发上有待加强.在当今文化环境中,闽东畲族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活态开发对当地畲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闽东畲族传统村落的调研考察,主要以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为例,聚焦当地生产生活、建筑空间以及民俗文化,梳理村落文化资源的类型及特征,从而探索现代化语境中闽东地区畲族文化资源的活态开发路径,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焕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家庭档案要在一般家庭档案基础上突出民族特色,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要充分考虑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当前,办好少数民族家庭档案应增强少数民族民众的文化自觉,提高少数民族民众的档案意识和建档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并以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为例,对该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数字记忆建构方法的认识,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地理数据展示平台为基础,结合我国传统村落建档式保护工作开展进程与需求,构建面向公众的国家传统村落文化遗存数据平台基本架构,并提出基于GIS的传统村落文化遗存数据平台,包括前端数据采集、数据平台展示、保护规划系统与后台监控维护四个模块,除具备一般GIS空间地理采集与分析功能外,该平台对接了村落土地规划、生态环境、服装首饰、生产与生活器具、文化活动、风俗习惯与文学艺术七个档案数据库,并建立了传统村落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数据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满艺 《档案学研究》2017,31(6):61-67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当下三种主要的传统村落档案建构模式:权力主控模式、精英主导模式、村民自治模式,从建档主体、建档范围、档案材料分类、著录标准、建档成果及利用五个方面对已有建档实践的基本情况、优势、不足做出研判,并对各建档模式的自我优化、深度融合策略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档案专业人员在该工作中的“建档规范制定者”“建档技术输出者”“建档质量把关人”等角色作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在我国分布广泛,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活化研究一直在推陈出新。声音资源在传统村落禀赋优厚,特别是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在传统村落建设声音档案馆尤为重要。声音档案经过基本形态、功能面向和制播主体的演变,其馆藏建设选择在传统村落,有其成本、审美和注意力经济的优势。通过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方式,针对性地制播声音文化产品,从而推动声音档案馆建设与传统村落活化共进,在传统村落声音的采录、制播和体制建设上逐渐形成规范,完善声音档案馆的建设,服务并融入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构建中,助力传统村落活化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韩南南  张伟 《兰台内外》2020,(11):47-48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但由于自然及人为损毁,珍贵的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正在遭受破坏。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面临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单位有必要及时开展岩画建档工作,搭建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数字资源平台,进一步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老虎笙"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老虎笙"进行建档保护,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老虎笙"建档保护工作存在的优势,针对"老虎笙"档案信息收集、参与主体和建档途径等提出"老虎笙"建档实践思路,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方兴未艾.可当传统村落建档工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许多建档工作中隐含却致命的问题也随之逐一显露:商业开发的错误引导、伪传统的以假乱真、截然相反的史料如何选取、村落特色究竟如何定位、传统建筑如何修缮、通过试错得到的观念到底有无存在的价值等,这些都是近年来传统村落建档所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传统村落建档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