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之间动态对话的结果,是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为乡村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与传承提供了新启示.通过阐述数字人文在乡村档案记忆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呈现,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机制:资源建设机制、数据关联机制与记忆活化机制,最后从协作与融合、数字项目驱动、构建"记忆场"三个方面探讨数字人文视角下乡村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广泛而深刻的革新,本文将数字人文技术引入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中,探索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文的活化驱动作用,促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助力我国工业记忆留存和工业精神传承。以数字人文为技术支撑,通过文献调研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借助半结构化访谈、内部文本资料收集获得17份质性数据文本,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数据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最后聚焦档案资源、参与主体、活化利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四个维度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要素,并深入分析各维度要素间的关系,探析形成“资源层”“管理层”“利用层”“技术层”四层结构,最终构建以资源层为基础、以管理层为核心、以利用层为目标、以技术层为保障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以期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重焕生机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引入公共图书馆工作实践,在赓续城市文化记忆、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文章从数字人文角度介绍和分析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的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分析、路径设计两方面展开论证,对广州图书馆参与文化记忆保存与传播工作展开初步设想:整合既有资源、创新资源收集渠道与方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整理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尹良鑫 《山西档案》2023,(4):110-116
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乡村文化记忆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在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挖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首先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生成逻辑入手,剖析了其建设的必然性与技术基础,随后分析了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提出了建立数字仓储实现档案资源利用整合、融合数字理念调整档案文化建设观念、面向记忆传承重塑档案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构建协同联动治理机制革新档案治理模式等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档案记忆观、数字人文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城市记忆资源整合与城市记忆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对城市记忆资源搜集、存储、整合主体等进行了探讨;以城市记忆服务原则为基础,提出专业化、普及化、定制化三种城市记忆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加深学界与业界对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解,推动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不断发展,本文通过跟踪国内研究动态,明确其概念内涵、梳理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设措施。首先从技术体系、资源体系与应用体系明确红色数字人文内容;其次从文献综述与应用场景阐述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现状;最后探讨红色数字人文建设措施。从资源建设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需要加强数字处理工作,实现红色数字资源信息整合与组织管理;从服务质量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应当顺应技术推动、深化内容挖掘、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从记忆塑造角度,通过强化国家红色集体记忆参与感,驱动红色数字人文传播与发展。本文厘清了红色数字人文概念,较为完整地探寻我国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总体图景,为未来的红色数字人文研究指明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探讨老字号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老字号企业振兴与发展,构筑城市记忆与社会认同,以及促进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老字号企业对档案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充分、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档案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老字号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资源为王、分层推进、协同共建以及整体效益的原则,并从主体、客体、技术与过程四个方面构建基于数字人文的老字号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国际数字人文中心联盟网站上登记的172个数字人文实体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国际数字人文中心建设现状、组织形态及基础架构,对比9所数字人文中心的目标差异、发展模式与学科结构。调研结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字人文中心建设模式和路径选择,即:立足数字人文中心建设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路线—机构设置—研究社区—活动、资源与服务"四层框架,依托学科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图书馆与人文研究机构共建数字人文研究社区,构建需求导向的数字人文服务体系,提供共享空间、研究数据管理、数字出版以及研究工具与方法等支持,通过"活动、资源与服务"共促跨学科持续对话与数字人文研究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边媛 《档案学研究》2021,35(3):90-96
“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档案”等观念的提出,意味着档案学者对数字技术到来的认可,其结果是档案数字化将促成档案从知识策略到记忆策略转换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大意义在于档案资源不仅限于文本的数字化,还包括物体、场景以及行为的数字化,使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整合成为大趋势。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过程中,各主体参与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利用,化档案归档移交为参与式数字化建档。本文在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的趋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建档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对于重构数字人文资源、促进资源共享重用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作智能充分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有助于实现高效、优质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协作智能构建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的PDC工作模式,结合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核心任务,分析人与AI的分工与协作,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协作智能逐渐由人类主导转向AI主导的趋势。[结果/结论]进一步展示基于协作智能的家谱知识图谱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点探索家谱知识抽取中的协作智能,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展示协作智能的优势。协作智能不仅是未来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的发展趋势,对于其他领域的数字资源组织和知识图谱构建的实践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人文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设计和使用记录创造与记录保存工具的机会。电影档案作为兼具记忆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献遗产,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开展跨领域的“出圈”式建构与开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影档案相关数字人文项目现状的基础上,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例,设计了基于数字人文的电影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框架,并从资源采集、数据加工、深度服务、影人年谱、智能运维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描述框架采用信息抽取技术实现大量文档的核心内容挖掘是数字记忆背景下数字文档资源建设的新思路,直接体现知识服务的本质。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构建了面向数字记忆的数字文档资源描述框架:囊括基本属性、关系属性与事件属性三种类型以及具体的属性项,同时设计了基于CIDOC CRM的属性映射机制,实现不同框架属性间的标准与共享。最后,进行历史人物主题属性构建,基于孔子这一具体人物进行填充和实例化,以验证描述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指导数字记忆资源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数字研究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台湾地区的"补助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研究资源建置计划"采用了集中构建模式,并选择拥有丰富的指定语种研究资源的机构作为资源建设中心。该计划对研究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严谨设定了资源采购清单,重视相关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其资源组织工作做得科学、细致、有效,为我国大陆地区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数字研究资源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高校档案馆作为数字人文学术实践的场所之一,其档案资源的组织利用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助力。借鉴开放档案倡议,探讨了高校开放档案的内涵、分类与价值,结合数字人文演进历程与核心特征,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如何满足数字人文研究不同层次需求,进而从资源采集、语义描述和知识展示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组织策略,并进一步从知识服务、协助育人、数字文创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