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巩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对大后方的文化人进行了统战工作:发扬民主,尊重文化人的抗战意愿;为大后方文化人提供舆论平台;积极参加大后方文化界活动,宣传其主张;对大后方文化人给予援助和进行营救。通过这些统战工作,既使广大文化人得到了自由和民主,又维护了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身居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发表大量文章,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强调抗战宣传,现在总结抗战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人在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云南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在抗战之前和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党派和阶级,准备和推动了平津抗战和华北抗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严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1月上旬忻口、太原失陷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正确方针,推动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创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认识到,农民是文化服务的对象,文化人在进行文化创作时,应该向农民学习。农民渴望文化,并且有能力成为文化的创造者、组织者。文化人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源自于抗战的需要、文化人生活环境的改变、中共的政策导向和农民自身的转变等因素。在文化人的认识中存在着一种将自身与农民的位置倒置的现象,这是文化人在用为农民塑造健康样本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启蒙。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一批安徽籍文化人奔赴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领域开展抗战文化活动。他们通过文艺创作、乡村文化建设,运用自身较为先进的新闻出版理念和经验,出刊办报、著书立说,参与到华北各根据地的抗战斗争、建设和文化事业中,推动了根据地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彭桂萼撰写的分析抗战形势、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和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等方面的时评文章,反映了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思想水准和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抗战文化的发展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为了动员占根据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冬学运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这一典型地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梳理和研究,就其教育组织、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农民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吸取我党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正确的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以中间势力为主的各阶级、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国最先进的政党。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东江地区特殊的历史传统、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阶级状况、经济状况和中国共产党在东江区域打下的基础,决定了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独具的创建特点,东江抗日根据地和以东江纵队为主体的军民共同抗战壮举,在中国抗战史上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都显示了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2.
全国性抗战初期和后期,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深入考察,记述了八路军、游击队强大的战斗力及全民战争动员的伟大力量,报道了抗日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史无前例的成就。这些报道让公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艰苦抗战的事实真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流地位,并预测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起了“学术中国化”运动。随即,这场运动在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得到了热烈的回响。运动的发起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大业和抗战文化事业的进展,而且也深深影响到了其后中国的学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了抗日各党派、各阶级团结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是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华的危难之秋团结抗战救中国的纽带。它具有非常的广泛性,不仅有政治的统一战线、军事的统一战线、文化的统一战线。而且还有法制的统一战线。本文试就我党的法制统一战线略陈管见,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战期间,举国上下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界各族同胞、各党派团体、爱国人士、海外华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  相似文献   

16.
梁军峰 《红领巾》2005,(4):38-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重要支流的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抗战文化呈现出多彩的光谱,它既是抗战主题下外来文化与四川本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共延安民主文化政策在特定空间的灵活贯彻和实践。其斗争经验和贯彻实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建国主张,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团结了敌后广大的知识分子,成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奔赴华北、共商建国大计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以权益的重新配置为核心思想,大力推行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使边区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边区的巩固和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和文化方面论述桂林抗战文化的几个独特之处: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桂系没有反;当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仍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国统区的桂林抗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和进步文化为主导的、并占领了桂林主要思想文化阵地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