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  相似文献   

2.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3.
张小武 《教育》2009,(6):28-29
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公办高中不.得举办高考复读班的大背景下,显然没有哪个公办高中愿意公开承认和高考复读有干系。“现在提复读的事不合适嘛,你应该高考结束了再来,那时候复读才是个热门话题。”5月6日下午,《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采访时,该校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高考结束了再来”是个推托辞,但这个托辞可以理解。据记者的调查,公办高中“暗渡陈仓”举办高考复读班甚至以“插班生”的方式接收高考复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4,(1):36-41,46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复读现象就随之而生。伴随我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高中教育在其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公办普通高中不规范办学的行为。为此,200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针对公办普通高中复读的现象,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2007年8月,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以下简称“禁办政策”)。然而,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公办普通高中依旧以不同形式举办复读班,新一轮“禁办政策”的出台并未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力量在阻碍着“禁办政策”得以贯彻实施?该政策执行受阻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禁办政策”本身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2007年高考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高考复读的序幕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特别是有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展开了一场生源大战。有统计资料表明,现在复读现象有增无减,三年前还不足10%,近三年来,在突破10%以后,一年比一年高。其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以利再战,本也是正常现象。可有的高考生“非名校不读”,甚至“非北大和清华不读”,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钟博轩 《教育》2010,(10):24-25
2002年教育部发出了第一道“复读禁令”;2007年又重中,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时任部长周济强调,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广角     
教育部要求公办高中不得开办高考复读班 对于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之风,教育部将再次进行整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湖北参加“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时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3):79-79
安徽示范高中评选取消“终身制”办复读班不得申评 安徽省近日作出决定,优秀省级示范高中的评估和管理取消“终身制”,实行两年评估一次。三年中凡发现并经核实有违反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举办“校中校”和校内复读班等六种行为之一者,取消其示范高中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中复读”就一直与之相伴相随。“高中复读”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之后因名落孙山而做出的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复读升温的趋势,被人们称为“高中复读现象”。研究这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分析其形成的政策背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决策者因势利导地解决其中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不利于考生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种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颖 《教育》2010,(10):27-27
公办高中复读班的禁办令下发多年,但从《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到的和各媒体报道的情况看,各地公办高中开办复读班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禁令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本已考上本科线的考生不到学校报到,而是重拾课本,回到复读班继续未圆的重点大学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高分复读”,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那么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相似文献   

12.
阿强 《云南教育》2009,(15):32-33
高招大幕将落,复读班硝烟又起。在不少地方,一些公办高中,特别是省市级示范性高中,置上级教育部门禁令于不顾,纷纷开始举办高考复读班。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不但占用了学校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其他学生不公,而且加剧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把本具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引入歧途。笔者认为,禁办违规高考复读班必须硬起手腕。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教书育人》2007,(9):4-4
81.8%公众认为难禁公办高中办复读班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关于“您怎么看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调查,来自全国30个省份3129名参与者中,49.1%的人赞成,另外50.9%对此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14.
2007年高考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高考复读的序幕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特别是有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展开了一场生源大战。有统计资料表明,现在复读现象有增无减,三年前还不足10%,近三年来,在突破10%以后,一年比一年高。其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以利再战,本也是正常现象。可有的高考生"非名校不读",甚至"非北大和清华不读",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希 《教育》2010,(10):21-21
距2008年教育部再次强调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严禁招复读生这一决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曲个年头,那么各公办高中是否严格贯彻执行了这一决定呢?笔者近日跟随哈尔滨一对四处寻找高考复读班的母子,对哈尔滨及其周边城市的公办高中高考复读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各地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之风愈演愈烈的情形,教育部将再次予以整治。2007年8月4日,在武汉召开的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认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丰捷 《教师博览》2007,(10):14-15
一边是指望靠"一次考试"实现人生理想的考生和家长;一边是在丰厚的收益面前欲罢不能的各类复读机构,这就使近几年的高考复读市场急剧膨胀,繁盛得甚至让人难以接受。8月初,教育部部长周济关于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讲话,被嗅觉敏锐的媒体迅速传播后,引起复读市场一片震动,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湖南教育》2006,(9):4
眼下,一方面是各高校招生有条不紊进行,另一方面是普通高中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如火如荼。8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举办复读班和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相似文献   

19.
本月聚焦     
《广东教育》2007,(10):58-58
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事件:2007年8月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高考,我校一学生的数学得150分,是19年150分制的丰都县唯一的满分.殊不知,去年高考她和其他10名同学刚过二本线,在我班(文科)复读一年,就有10人考上重点,其中2人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人为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1人上重庆大学等.“同贫县”的农村高中的这样生源,出了这好的成绩,被人们誉为“奇迹”.一路走来,深感高考数学成功有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