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革命后期 ,为指导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驻上海 )远东局。远东局在上海工作不久 ,其内部便形成了两派 ,在对中国当时形势的评估、北伐的态度、国共合作形势等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北伐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过程:从积极支持到消极看待再到积极支持。之所以有这种变化,其原因就是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令,耍贯彻这个指令的就是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  相似文献   

3.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变迁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瑞金→陕北地区→西柏坡→北平。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立于上海,主要原因是:1.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心和工人阶级的聚集地,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地和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城市。2.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3.共产国际的作用。1920年4月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上海,参与…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我军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十年来,南昌起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现将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概述。 一、关于共产国际在起义中的作用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的指导与援助是积极慎重的,功绩是主要的,应当持肯定态度。”理由是:1.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和“七月决定”指明了挽救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与重要途径,为南昌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准备。2.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对南昌起义的直接指导和积极援助,是南昌起义的重要条件。3.共产国际代表积极倡导返回广东再图发展的主张,是南昌起义军采取南下广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围绕着共产国际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形式是否正确这一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一)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1921年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到达上海。任务是考察东方各国运动情况,设法与它们建立联系,并调查是否有希望和可能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同年7月23日至31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与共产国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 2 0年代至 40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 7年南昌起义开始了我党独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历程 ,但就起义本身而言 ,在要不要建立和发展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以谁的名义举行起义以及起义后进军路线等问题上 ,都受到了来自共产国际指示的影响和限制。共产国际对起义指导上的失误 ,是造成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答: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6日成立起,到1943年5月15日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为止,先后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之间,由执行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处理和解决共产国际的日常事务。执委会下面设有西欧局和东方部,分别负责领导西欧和中东近东、远东各国的党。直接领导中国党的是设在西伯利亚雅库次克的东方部的远东局,又称雅库次克局或“远东书记处”。从共产国际“一大”起,每次大会都有中国代表或代表团参加。第一、二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在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同时,也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称S·Y·)。从1920年8月上海最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不到半年,北京、广州、长沙、武昌等地团组织也相继出现,于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宣告成立。现将党成立以前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活动简况分述于下: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等在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威经斯基的帮助下,建立起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上海共产党。上海党组织成立后,除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是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产国际无论从起义的目的,政权观念,还是从暴动的策略,工人的武装,以及暴动成功后的一系列策略与斗争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与成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国际政策攸切相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并取得节节胜利。盘踞于五省的孙传芳撕去中立伪装,露出反革命的面目,增兵江西准备与北伐军作战。8月底,苏联顾问加伦考虑在北伐军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历史丰碑。南昌起义是在共产国际多次指示与积极帮助下举行的,但是我国有关这个问题的档案资料不齐全,我在此仅对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七月决定”与南昌起义的关系,共产国际和苏联驻华代表与顾问对南昌起义的直接援助等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商务总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资产阶级团体。辛亥革命前其部分成员逐渐看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象,纷纷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同盟会,配合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光复上海之役中,更是通过总会所控制的商团武装力量直接参与革命,促成上海光复,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上海独立后,商务总会又为沪军都督府提供财政支持,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军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任何革命都需要革命舆论,革命的新闻事业,是革命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的新闻事业的经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文章专就当时上海有代表性的革命派报纸如《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的革命舆论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上海开埠后江南地区的变化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其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的调整,适应了近代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上海的开埠在近代江南地区人口和市镇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农村武装起义,在党史和军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湘南起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与其他起义的比较研究,认为:湘南起义的地位应在广州起义之上.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在中国的版图上所体现出的文化地理意义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在近现代史的研究方面,上海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研究对象,即上海学。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写作中,上海因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更是一个充满了话题的城市。王安忆的写作就直接与她居住在上海的生活经验相关。文章就是从她最初确定将中国经验作为写作的主要方向人手,继而自觉、不自觉地发现上海,并为之而写作。王安忆用她的写作,用她笔下的人物形象证明了上海乃是乡土中国的一个他者。  相似文献   

16.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外人为避免战火烧入租界,乃积极联合行动,在租界及其周围地区、海域实行武装中立。一方面,各国分派军舰入沪,划定防区,协保黄浦江及吴淞口外航道,阻止双方海军交战,从外围确保租界安全;另一方面租界内组织万国商团义勇队,并各国海军登陆之陆战队协同巡捕出防以维持租界治安,从而使上海租界免遭战火的劫难,保护了租界内中外商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却是以中国的主权遭受进一步的损害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作为旧海派空前绝后的杰作,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都市民间文化突兀而现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海派文学的健将张爱玲更是对《海上花列传》有着难以割舍的钟爱,与韩邦庆产生了一次次的艺术共鸣,正是在对这部小说的传承和超越中,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18.
张江林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20-21,28
《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深入地反思了法国大革命模式的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历史教训,全面地总结和论证了通过普选掌握民主立宪政体人民代议机构权力中心以实现和平转变的优势和利益,分析了在当代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劣势和不利,批驳了“革命权利”说。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全面而透彻的解读,是对恩格斯关于开展合法斗争观点的更好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教条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大革命实践中也已存在,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尚无能力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只有对中国革命进行科学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中国其它区域无法替代且难以比拟的作用。上海一度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苏浙皖三省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和学堂在国内占有绝大的比例;三省留日学生最先从事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泛长三角地区的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还建立了许多同盟会分支机构;三省革命党人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岳王会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最先开创了以新军为主力的武装斗争模式;在响应武昌首义方面,泛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居于全国的前列,江浙资产阶级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