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发展非常之快,短短几年间就已遍布全球,覆盖了世界.今日之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等都有赖于这个神秘空间,网络秩序已成为各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在网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同样也在网络空间行使着它的权益,网络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与领土、领海、领空权所具有的同等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安全、信息主权已成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重要议题。在维护网络安全过程中,存在绝对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三种不同的逻辑。绝对安全逻辑主导了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而中美网络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困境与战略互疑。因此,增信释疑、加强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应积极建构防御性网络空间战略,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深陷网络军备竞赛,增加网络国防透明度,努力与美国建立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互信,共同合作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建构网络空间行为规则从而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网络主权论是新时代背景下协调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互联网安全、核心价值与利益关系研究和政策构建的核心前提。随着大国博弈,核心价值观冲突,"反对网络霸权、尊重主权"的核心价值理念,必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的价值向往。  相似文献   

4.
保卫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而人才资源是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的意义及人才现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紧迫性,并从创新开放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军地共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境遇下形成的一种崭新意识样态和认知范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以及网民规模的激增,网络意识形态的实践场域已不再囿于网络空间,而是以其独特的功能及特质,全方位、全过程、全时域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有效梳理网络意识形态的逻辑架构和生成要素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发挥网络意识形态正向导引效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力图从社会之维、技术之维、文化之维、信息之维四个维度探究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机理,理清逻辑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形成对网络意识形态系统性、理论性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战争是海、陆、空与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作战体系。网络空间战是世界强国关注和博弈的焦点与核心。在没有硝烟的网络空间里,士兵化身专家型高智商的网络战士,任意驰骋的战士凭借的是智能与技能,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能。因此,网络展示的作用日益突出,网络展示及相应人才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将来战争的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7.
罗玉霞 《教书育人》2011,(12):64-65
网络交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狭义的网络交往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交流,达到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并达到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的目的。它也可称为网络人际交往、网上交往、网上交际或网上交流等。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往的重要形式。大学生正...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粮食危机,美国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已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主权的大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发动了围剿中国农业和粮食主权、安全的转基因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就掌握在13亿百姓手里,有危机感、正义感的国民们拒绝美跨国公司转基因对家人和中国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保卫我们的粮食主权与安全而战.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性文化,它使多元文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政治领域中的民主概念,导致网络民主概念的产生,并促使权力在网络文化中分解和权利在网络文化中开放。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是非物质性的,物质化的身体在网络空间中退隐了,与此同时,与身体相连的身份也消失了,由此导致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是一种无实体的交往。网络空间中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始料不及:缺乏身体的道德担保导致网络生活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无身体的网络相遇之脆弱导致人际关系的短暂、肤浅和相互间义务的淡漠;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近中远”与责任的飘零。教育作为弱势存在,网络空间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是其无法承受之重。教育明智的选择是先考虑在网络盛世如何自处,然后才是调整自身,力所能及的弥补网络生活的道德后果。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会议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对此,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角度进行考查。经济角度: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各国应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是一种身体退隐的交往,它导致的道德后果令人始料不及。首先,缺乏身体的道德担保导致网络生活中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是你的符号与戎的符号、你的影子与我的影子的交往。正是这种缺乏身体担保的交往方式决定了电子谩骂的动辄爆发。其次,无身体的网络相遇之脆弱导致人际关系的短暂、肤浅和相互间义务的淡漠。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在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认识偏失、教学评价不完善等弊端,地方高校要改变观念,从制度入手,通过加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网络空间教学能力,构建网络空间教学新模式,完善网络空间评价体系,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快网络空间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高知识、高技能的大学生已成为网上最为活跃的群体.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网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中已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如何营造"绿色"校园网络空间,让校园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校园网建设之初,我们就一直在考虑怎样建设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内网络平台,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粹主义像幽灵一样,无时无刻不徘徊在网络空间,以特殊传播逻辑在网络空间中动员。它宣扬大多数正义,以"人数多"代替"大多数";突出强弱对立,以谣言建构情景;悲情渲染,以煽情博取同情。这种传播逻辑进一步决定了它的传播模式——如病毒扩散式传播。面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和冲击,我们不仅要在宏观上着力解决社会根源问题,还要在微观上提升网络主动传播能力。此外,要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道德虚无主义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弱化人的主体地位,动摇人的意识。冲击着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我们,必须加深对网络空间道德虚无主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它的本质,了解了这种道德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通过制定相对政策控制网络伦理道德虚无主义的发展。从而为我们最终战胜和摆脱网络道德虚无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与自然界的有机体类似,网络是一个文化有机体,它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基因"的表达.在当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这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网络社会发展的现实.事实上,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网络环境下,普遍的社会变迁是意识形态生长的动力,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意识形态生长的手段,广泛的文化认同是意识形态生长的路径,泛区域的空间延伸是意识形态生长的趋势.遵循这一规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发展,应积极倡导"网络主权论",兼顾网络互动中的依存与发展、网络冲突中的防控与自卫.  相似文献   

19.
在“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虚拟生存空间,网络空间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舆论场域的新格局。清朗网络空间,治理群体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和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意志的裹挟而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力、圈层对抗、群体致盲、价值颠覆,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网络文化生态圈青年群体极化的样态表征、理论透视及其引导理路,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现实性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问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