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郑炳林 《家教指南》2023,(5):103-112
悬泉汉简中有很多记载西汉敦煌郡酒的酿造、销售和交流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探讨得知其酿造方法有来自中原地区,亦有来自西域地区,主要根据是酒麹的来源有中原地区移民带入的,也有由西域胡商贩运而来的,这两种酿造方法在敦煌地区进行交流。西汉敦煌地区酒的酿造和饮用非常普遍,受饮酒风气影响,酒的销售也非常普遍,悬泉置为了招待过往使客、使者需要支出大量的酒,当悬泉置的酿造不能满足其需要时,就需要出资向民间酿造机构酒铺购买酒,因此酒在当时就成为敦煌市场上常见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家乡敦煌因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被誉为"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敦煌""文化的敦煌"。敦煌拥有如此的赞誉,这是敦煌人的骄傲,但也无不警示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素质,传播文明。我们每个敦煌人都是家乡的明信片,都是传承文明的活动窗口。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前沿阵地,就应开发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敦煌的知识,了解敦煌文化历史。我们的学校鸣山小学就建在鸣沙山脚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郑炳林,高伟酿酒业是汉唐以来敦煌地区的主要手工业之一,尤其到了唐五代时期,受饮酒风气的影响,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地方手工业。关于唐五代敦煌酿酒业,敦煌文书中存有丰富的记载。在敦煌僧俗留下的酒帐、粟麦帐中,有大量归义军时期用酒的记录;其...  相似文献   

4.
饮酒是许多文人的嗜好,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庄周、曹植、陶潜、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不但爱酒且留下了大量与饮酒有关的诗文和传说故事。这其中的李白不但饮酒有名,他的饮酒诗也是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敦煌斯2506、伯2810、伯4073、伯2380四件文书的内容体例及其所反映的唐后期敦煌地区的史学特点,将文书定名为“唐朝年代纪”,并探讨了文书所体现的敦煌文化的地域特殊性,认为这卷敦煌人撰著的“唐朝年代纪”,就是唐主流文化与敦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敦煌人的饮食品种,除了近三十种饼以外,还有其他不少的非饼类食物,有、炒面、冷、冷淘、水面、饭、油面、粥(粥、浆水粥、白粥、米浆水)、、、灌肠面、煎胶面、饭、粽子、糌粑、煮菜面、须面等,它们和各种饼一起,构成了敦煌人主要的加工食物品种,是敦煌人膳食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一些食物的出现,反映了敦煌食物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资料对于帮助学术界解决长期的争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酒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云郎 《生物学教学》2004,29(10):34-35
世界各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酒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传统饮料,也是久销不衰的全球性饮品,为众多的人所喜爱。不仅逢年过节,亲友相聚,人们的餐桌上离不开酒,就是日常生活,也有很多人天天以酒相伴,以酒为乐。酒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中到底有多少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酒的分类和组成、乙醇的代谢过程、饮酒的利与弊以及饮酒的注意事项4个方面介绍酒的有关知识,重点阐述酒与健康的关系,旨在帮助人们对酒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让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扬其利,避其害,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饮酒》,顾名思义,总与喝酒有关。陶渊明归田以后生活很穷苦,他的诗中曾写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还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饭都没得吃,他怎么会有酒喝?原来,酒是别人送给他的。陶渊明归隐在家,有个故人带着名酒和  相似文献   

9.
鲍宗伟 《家教指南》2021,(2):124-130
敦煌文献中的大量人名,不但是敦煌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宝库,也是对敦煌写卷断代的重要依据.敦煌人名的形式极其复杂.写卷先后延续,有些人出现在敦煌文献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人物的称谓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写手的文化素养或者用字习惯不同,或异体俗字,或同音替代,或删简省略,同一人的名字往往有若干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称谓与变体,使同一人的材料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看似毫无关系.对同一人的不同称谓与人名变体的认同是推动敦煌人物与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讨论敦煌文献同一人名的异称,钩连考索同一名字的不同变体,共分四个部分:音近相代、人名简省、俗名与法名、人物代称等.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作品经常写酒,很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苏轼好酒,且酒量一定很大。而事实上苏轼不善饮酒,甚至有台湾学者考证出苏轼的酒量十分小。苏轼不善饮酒的原因至今尚无人论及,但从其文集中可找到相关线索,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其父苏洵不善饮酒;二是苏轼有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痔疮、肺病,限制他了饮酒。  相似文献   

11.
酒人三品     
黄苗子 《甘肃教育》2011,(2):I0001-I0001
饮酒往往见人之真性情。有人对酒有深情,饮酒只是寻求个人陶然之乐,醉后酡颜浅笑,很能给巴醉或未醉的人凑趣;语言不多,但酒已下肚,反应极快,满座无此君不乐。这是酒人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12.
饮酒是许多文人的嗜好,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庄周、曹植、陶潜、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不但爱酒且留下了大量与饮酒有关的诗文和传说故事。这其中的李白不但饮酒有名,他的饮酒诗也是有口皆啤的,不仅数量多且质量高,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的《将进酒》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在艺术上无疑是第一流的,但它的思想内容则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  相似文献   

13.
敦煌唐人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在民间婚俗中有五种酒文化形态,第一是纳采饮酒;第二是荣亲饮酒;第三是闹房饮酒;第四是合卺饮酒;第五是障车饮酒.敦煌唐人民间婚俗中的酒文化,贯穿了和谐和永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在生活中,有酒相伴,与酒为邻。他还写了大量的诗文来咏酒,尤其是《饮酒》二十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以示人生醒醉。  相似文献   

15.
苏轼爱酒入骨,有着明确的"内全于天,外寓于酒"的饮酒观,也奉行着与之相适应的理智儒雅的饮酒之道。酒对苏轼的艺术创作起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7.
汉朝时期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汉朝社会中的饮酒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皆有饮酒的行为。受到封建社会等级的限制,不同等级的人们饮酒的器具也各不相同。在汉朝社会礼制中,不同的礼节和习俗均有饮酒的风气。除此之外,汉朝也将酒用到了日常生活保健品之列,用酒御寒取暖,以酒祛病等。汉朝饮酒风气虽然盛行,但是两汉之际的统治者都曾实施过禁酒的政策。禁酒的原因有:受自然界各种灾害的影响;受到前代"饮酒亡国"论的影响;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尽管如此,但汉朝的饮酒风气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的思乡怀友之情。本对敦煌使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20.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