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务报》和《国闻报》均为维新时期维新派的舆论重镇。1896年在上海创刊的《时务报》,在维新派所办报刊中销量最多、影响最大。次年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则是当时维新派在北方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两家报刊分主南北之局势,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不过,就其发行量来说,两家报刊不可同日而语。《时务报》创刊伊始,发行量就达3000多份,一年后达到了12000多份,最高峰时达到17000多份,创下了当时报刊发行量的新纪录。《国闻报》的发行量则颇不尽如人意,创刊数月后,发行量约每天1500份,旬刊《国闻汇编》则每期仅能售出五六百份。  相似文献   

2.
马琳  李谦盛 《今传媒》2014,(8):138-139
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过程中,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同封建守旧思想展开了一场争斗,通过这场争斗,不仅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并向国民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维新派还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创造了报刊新文体,对近代中国报刊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史上的“政治家办报”传统从维新派开始,作为维新派代表性报刊,《湘报》广告传播过程,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与政治思想斗争息息相关、互为作用。办报人注意把握报刊广告的运作规律,充分发挥广告宣传作用,为维新变法服务。其广告经验、理念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  相似文献   

5.
1897年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一个半月后,同年12月8日,国闻报馆又出版了旬刊《国闻汇编》。在《国闻报》问世时,全国维新派报刊已不少于20种,可是包括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却没有一家维新派的报刊。《国闻报》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报创刊不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晚清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与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人一样被我们熟知,但因为年仅33岁就以身殉道、其哲学思想耀眼光芒的掩盖,谭嗣同在晚清时期的新闻思想较少为人所知。本文将从《报章文体说》入手,分析谭嗣同思想,特别是报刊业务思想上开创先河的理念,为当代中国新闻文体的改革带来启发。一、谭嗣同新闻思想概述谭嗣同与很多维新派人物一样,在晚清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论是在报刊业务、报刊营销管理还  相似文献   

7.
正一、梁启超的报章体的形成过程近代报刊上政论地位的确立,正是从梁启超等人主办的维新派报刊(以《时务报》为其代表)开始的,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高涨,以此为契机,变法维新思想很快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广泛传播,变法维新运动逐渐达到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利用报纸宣传自己的变法维新主张。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论文体,这种文体足以代表近代报刊史上文体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称报章体(由于人们推崇梁启超,这种文体又叫做"时务体",或"新民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推动了国内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登载时事、时政评论等为主的时政类报刊.政治环境变迁下的晚清社会,创办的时政类报刊办报环境复杂、民间报与官报并存及报刊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活跃于晚清社会的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时政类报刊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革命派赢得了舆论.政治势力的有意推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版)...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在那内忧外患的非常岁月,以王韬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报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摒弃了“言不论政”的陈规,在报刊上大胆地评说时局,议论朝政,针砭时弊,鼓吹变革,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特别是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以其质高量大的政论,在中国报坛上竖起了一面旗帜,为已经存在和即将问世的近代报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维新运动中的改良派报刊政论,是对王韬开创的报刊政论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务报》的主要创始人汪康年,就曾立志要把该报办成象《循环日报》一样出色的报纸,“欲与天南逐叟争短长。”这说明王韬对维新派报人影响之大。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看,王韬的报刊政论都是维新派政论家们的启蒙范文。他的报刊政论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处华南边陲,连九龙新界在内,方圆不过一千多平方公里,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各省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发展,都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当中,就有不少是在香港创刊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曾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报刊、抗日救亡报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是这些报刊和形形色色敌对政治力量报刊进行较量的战场。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涌现过  相似文献   

14.
申湘华 《新闻世界》2012,(11):107-108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近代著名报刊《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报刊政论而名重一时。他冲破当时中国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藩篱,首开我国丈人论政先河,由此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而声名远扬。王韬的论政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  相似文献   

15.
正戊戌变法时期,天津是维新派在北方开展报刊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严复等创办的天津《国闻报》,与上海《时务报》桴鼓相应,分执南北舆论界牛耳。它不仅是天津地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纸,同时也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和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富有特色的《国闻报》】《国闻报》是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后的第2年,即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创刊的。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由严复与王修植(菀生)、夏曾佑(穗卿)、杭辛斋(慎  相似文献   

16.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颖 《东南传播》2015,(8):161-163
清朝女权思想迎来一波高峰,报刊报人进行女权启蒙,各界人士呼吁女权活动和女学创办,以秋瑾和吕碧城为代表的女权运动者规划女权道路,企图尝试构建女权"公共领域",维新派也积极推动女子觉醒,但最终清末女权仍旧惨淡收场。本文将探索维新时期在现实和理想中探索的女权报刊和报人主要的路线和失败的症结。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史学翻译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历时半个多世纪。初传时期的西方史学翻译,主要以传教士报刊为依托。尔后,维新派与革命派为各自诉求,也创办大量报刊杂志,介绍西方的史学知识,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卢佩  杨阳 《新闻世界》2008,(9):116-117
章太炎在学问和革命两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观其一生,无论学术还是革命方面的著述,报刊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办报活动,也是贯穿了大半生的。本文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期来研究他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主要分析了他作为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思想及他的文风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被称为中国报纸的政论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迫切需要政论来开启民众的智慧。当时所办的报刊以及读者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报刊的政论文章:报刊影响力的大小也取决于所登政论的好坏。因此。维新派有影响的报人都是声名远播的政论家,如王韬、梁启超和汪康年就是杰出的代表。政论时代必然会产生政论写作的理论,研究和总结维新报人言论写作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代表报人言论写作的特色,而且可以为当代言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