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9日,<云南日报>总编孙宫生在北京得知,此次北京申奥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当机立断作出部署,要以"号外"这种形式来做好申奥成功的宣传报道.当天,<云南日报>编委会向有关部门请示出版"号外",得到果断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7月9日,星期一.下午,在讨论申奥报道方案的会议上,有的同志提出,如果申奥成功,现有的版面还不足以充分表达我们的心情,应该出"号外",在激动自豪的心情"溢"于报面的同时也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出新出彩,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3.
追求符号意义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号外突然在我国复兴了,国内报纸近几年来大规模地运用号外的方式,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典型例子有:1999年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事件,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入世界杯,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巴金逝世等。由于印刷等技术的飞跃发展、报纸策划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当前报纸号外的出版速度与几十年前相比要“提速”许多,以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号外为例,《人民日报》十多万份号外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申奥结果后,几分钟就出现在北京街头,…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3日晚,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性时刻,许多新闻媒体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这惊人喜讯,不约而同发出了“号外”。一时间,在沸腾的人群中千万双手在争抢,汇成了激情时刻的一景。 “报纸在固定出版期编号发行以外,临时出版的单张”谓之“号外”,通常用于急需报道的特别重大的最新消息。据记载,我国报纸最先发行“号外”的是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和《晋源报》,时间为1883年。1884年8月6日晚7时,《申报》也出版了它的第一份“号外”。这些号外的内容均为战事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大发展,一些重大历史性事件发生之时,都有新闻媒体抢发“号外”,而这次的申奥成功,更是引发了“号外”发行又一“之最”。 下面是我们搜集到的报道申奥成功的一些“号外”及相关的策划、编辑故事。 让我们一道来为新闻史加页!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为了抢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这一特大喜讯,许多报纸使出浑身解数,出版发送“申奥号外”,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和极强的新闻敏感。可有一些媒体的具体做法明显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 首都某报的“号外”提前一天多就印好了。12  相似文献   

6.
8月8日,奥运会正式拉开帷幕。像2001年申奥成功后一样,大量报纸号外再次涌上街头。但是,现在报纸号外所处的媒介环境与以往大不相同,由此引发对新媒体时代报纸号外价值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6月初,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为真实纪录历史进程,充分发挥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整体优势,新华社<体育快报>编辑部决定出版"申奥号外".  相似文献   

8.
飘着浓浓的墨香,带着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喜悦激动的心情,<人民日报>十多万份北京申奥成功"号外"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几分钟迅即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零9分,北京申奥成功。多少纸媒争相发出了挥洒红色激情的"号外"!报业心跳一时加速!职业报人们更是对7年后的奥运,对几千亿的奥运广告大单  相似文献   

10.
虽然<北京娱乐信报>的申奥特刊已经准备了两个星期,但要出"号外"却是在7月13日下午4:30才开始讨论的.当时,特刊正在忙乱中进行着准备,社科部主任尹宝军觉得如果第二天早上才出报的话,将极有可能丧失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徐芳  王郁 《新闻实践》2001,(10):22-24
作为一种人们已不太常见的新闻传播形式和手段,报纸号外近来随着北京申奥成功、足球十强赛喜讯等喜事、大事频频亮相、它在最快的时间内及时地传播重大的新闻信息,引起了读者极大的欣喜。应该说这是我国新闻媒体读者意识、新闻意识以及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的一个反映,也是我国新闻媒体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成熟的体现。但检视众多报纸新闻号外的具体操作情况,业内人士和学者  相似文献   

12.
明铭  文建 《新闻记者》2004,(3):57-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邓小平逝世(1997)、香港回归(1997)、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1999)、北京申奥成功(2001)、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3)……,这些重大新闻事件都与“号外”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几年,我国报界的“号外意识”已急速升级,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呈现出了一种“规模效应”。“号外”是什么?对于报界人士而言,“号外”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稀有资源”,因此,“号外意识”已越来越成为报界人士的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不过,“号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稀有资源呢?可以透过《辞海》对于“号外”条目的…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候 ,申奥成功 ,美国遭恐怖袭击 ,国内一些大报纷纷在“第一时间”出了号外 ,受到读者欢迎。这对提高报纸自身知名度 ,扩大发行份额作用不小。意想不到的是 ,近日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也不声不响出了一份号外 ,不过这是和报纸一起出版的一家名牌快餐广告。为广告出号外倒是新鲜事 ,是褒是贬 ,值得议论一下。报纸的号外 ,在新闻学中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范畴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 ,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 ,故名。”名牌快餐所占的应该是广告版面 ,而不是新闻版面 ,这种广告是商家付了一定费用后刊…  相似文献   

14.
号外之外     
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一片欢腾。7月13日晚,电视里,天安门前,数万群众载歌载舞,世纪坛上,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满面春风。令我眼睛一亮的是,实况转播的电视中出现了人们手持人民日报号外的欢庆画面,作为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感到分外亲切!  相似文献   

15.
"号外"是报社为及时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而临时编印的出版物,以其不列入原来报纸的编号,故名"号外".一八八三年,英国人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用"号外"报道了法国侵略越南的消息,一般人认为,我国境内第一张"号外"就是这样出现的.是否如此,尚待研究(编者按:据目前所掌握材料,在我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号外",系在鸦片战争前由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报纸《广东周报》印发).至于我国汉文报纸最早发行的"号外",正如有些书刊所说由上海申报馆在一八八四年八月六日下午七时发出的.内容是关于中法战争的情况.该报馆自接到驻福州记者所发来的专电到印  相似文献   

16.
号外是报社报道突发新闻或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的新闻纸。历史上,报纸号外是报纸记录、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最快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号外的时效性已经远不及微博等新媒体,报纸号外的形态也随着受众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报纸号外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记录者、见证者的作用并没有改变。本文以"四川雅安4·20地震"后发行的报纸号外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号外形态的嬗变以及它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正赋 《新闻实践》2001,(10):25-27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获得成功,消息传到国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不少报纸,为了抢发这一重要新闻,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最迅捷的反应,儿乎不约而同地编发和出版“号外”,免费赠送给周围的广大读者,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激起了人们压抑已久、深藏心中的情感波澜,进而把举国欢庆申奥成功的活动推向高潮。正如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家所言,传媒此举是在“为新闻史‘加页’”。 回顾和浏览一下今年“7·13” 我国部分报纸编  相似文献   

18.
孙力 《新闻前哨》2006,(12):44-44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入世界杯;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发射……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一起起重大事件的发生,沉默了多年的报纸“号外”,突然在我国复兴了。  相似文献   

19.
一、希望不要过份追求热点 刚刚过去的2001年,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可谓热点不断。申奥功成、男足出线、入世已定以及美国“9·11”事件,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人目不暇接。这为报刊、电视等媒体提供丰富的报道资源。对出版社而言,它们能否立即转化为出版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7月13巴,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后,不到72个小时,就已经有“北京申奥回顾”在书店出现,堪称“号外”速度。但市场反响殊无让人欣慰之处。美国纽  相似文献   

20.
韩光智同志的意见很好,我基本上同意他的看法."话号外"这篇短文写于1957年的最初几个月,同年年底左右才寄给"新闻战线".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到号外了,把这一情况和解放以后无线电广播事业空前发达,广播网遍布全国的情况联系起来,就得出了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号外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