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渴望当记者     
渴望当记者冉启蕾还是孩提时,就有了长大当记者的梦想,尽管初中时在县文化馆办的小报上发表过《我迎着朝阳上学去》、《永远高唱“东方红”》之类的小稿,但我的记者梦仍被上山下乡的暴风雨震碎。当我将这些碎片重新组装时,我又考上了歌舞团,走上了舞蹈生涯;之后,又...  相似文献   

2.
我是《华山报》的一名通讯员。现今我愈来愈感到,《新闻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新闻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平素喜爱写作,但由于始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加之涉猎的知识面又窄,尽管也是不停地写,不断地投稿,可总是无有成果,叩不开这理想之门。我厂宣传部非常注重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给近百名通讯员都订阅了《新闻知识》。这使我如获至宝,从中汲去了大量营养,丰富了我的写作知识。通过学习,从新闻写作的理论到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采访,都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我的新闻写作产生了飞跃,不仅在《华山报》上稿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读者对于经济新闻也倍感兴趣。《新民晚报》作为一张面向家庭的报纸,不但重视经济新闻,而且追求以平民的视角来进行深度报道,把晚报所讲究的通俗性、社会性,与经济新闻所要求的深刻性结合得较为完美。 新民晚报经济报道的深刻性,首先体现在对经济现象和事物的全面分析和解释上。新民晚报的经济新闻版设立了《市场新观察》、《采访札记》、《记者见闻》等一系列栏目,或运用背景材料,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或探析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揭示事实的深层意义,提供相关知识,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去年夏季,反季销售风刮遍上海滩。新  相似文献   

4.
一日,我到单位上班,同事笑吟吟地捧来一张报纸。“用稿了”。但一看却愣住了:《海南特区报》?我何时向《海南特区报》投过稿?同事又递上一封信,方知:两星期前寄给《文汇报》“生活”副刊的一篇小稿,因稿挤一时难上,编辑罗达成同志怕误稿,替我转给《海南特区报》刊用,并来信说明并致歉。这事在同事们中间引起了一阵小波动,人人都说,这么负责的编辑少见,便纷纷谈起往日投稿遭到的冷遇来。甲说某报曾来信称要用他的一篇稿子,年余未果;乙叹某大报用其稿而不发稿费;怨好稿不被用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先后采发内参稿3篇。《陕西商洛地区40万灾民缺粮》(《国内动态清样》3月18日644期采用)得到李鹏总理的批示;《冬春连旱灾情严重,柞水10万人缺粮》(陕西日报《要情反映》5月22日25期采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转发,省委领导作了批示;《令人深思的“豆芽案”始末》被《内参选编》4月12日第14期以黑体标题刊用。这些内参稿件,对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讯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写内参。我当通讯员多年,为各报刊社写了不少稿子,但过去从未写过内参稿或批评性报道。今年,新华社陕西分社对特约通讯员明确提出了写内参稿的要求。如何办呢?不写完不成任务,写的话又有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友》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余有点写作的爱好,今年订阅了贵刊,一想提高点写作能力,二想了解一下编辑工作这块“神秘领域”。当我接到第一期《友》时,一件往事又涌进我的心扉。说起来是旧闻了,但还是想给《友》唠叨唠叨。 1983年1月,我给《新闻战线》杂志投去一篇短文,题为《压稿造成的失实》,文中列举了某两家报纸在刊登我矿两篇稿件时,因压稿时间过长,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使读者误认为是假报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来我才知道《新闻战线》已登过此类稿件,我写的就不用了。但《新闻战  相似文献   

7.
近读荣获“全国晚报新闻特写大赛”特等奖的《一次不寻常的接生》等一组特写,使我强烈感受到了《新民晚报》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能力确实不同凡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次不寻常的接生》是一组新闻性、时效性、趣味性具备,极宜于晚报读者口味的好稿,由它摘取此次大赛的特等奖桂冠是当之无愧的。它所以能获此殊荣,基础是新闻事实本身为珍闻,条件则是记者“抢”新闻的意识比较强,而在“抢”着采访、“抢”着写作的过程中,记者又善于挖掘,善于组织,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8.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上海书城六楼来了一群特殊的明星——99版《辞海》的主编和编委们。这是新版《辞海》问世以来,学者们首次集体为读者签名售书。 这次前来的有主编夏征农、副主编谈家桢、蒋学模、马飞海、巢峰等。尽管事先未多加宣扬,但他们的出现还是引起了读者的热情关注,现场顿时排起了长  相似文献   

9.
喝啤酒时倘若以很快的速度往杯子里倒啤酒,杯子里总是啤酒少而泡沫多。其实,啤酒的泡沫多少并不关大事,多点泡沫可以少喝点酒。由此我想到了新闻“泡沫”。新闻“泡沫”的多少其实与报纸扩版的速度有关。我所供职的晚报,五六年前的新闻版只有3个。那时记者写稿是很难上版面的,逼得大家写好稿,抓独家新闻。记得当时最优秀的记者写得再多,每个月也只能发20篇稿件,数量虽少,但常常有稿件被《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纸转载。现在的新闻版面是以前的几倍,吃稿量自然大了。记者写一篇发一篇,几乎很少有被“枪毙”的。有的记者最多一个月能发…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在本市《新民晚报》和其他媒体上,乃 至在全国的一些报刊上,我们不时会发现一位频频亮相的作者。他从新闻报道到报告文学、纪实作品、散文,从几百字的社会故事到洋洋数万言的大案扫描,往往涉笔成趣,挥洒自如,角度精巧,文字凝练,而且每每产生一种醒世警策、动人心魄的力量。 此人谁也?他就是《新民晚报》资深记者钱勤发同志。在十九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先在政法部当记者,长期奔波于公安战线,采写了大量受到读者欢迎的法制报道;近些年来,他又任职于特稿部,挑起了采写重头稿的担子,版面上不少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报…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70岁,1981年由黑龙江省退休回苏州老家,已近9年,参加了苏州市虎丘老年长跑队,天天跑步,身体练得结实健壮,精神愉快。退休后,我养成了摘文摘的爱好,向全国各报刊推荐佳作,我的退休金虽只有60多元,但因为搞文摘的稿费每月都在200元以上,去年4月多达450余元,这样,在报纸调价的情况下,我还是订了80多种报纸和20多种杂志。去年一年,我的文摘稿已见诸报刊的达1200多篇。我订《经济生活报》已有五六年之久。我将每期的佳作向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和信息日报以及刊物《东西南北》、《青年时代》投寄,都被摘编采用。《经济生活报》的文章在我推荐文章中占的比重最大,这就有力地说明它的质量,它在全国报刊中的地位,从去年起,《经济生活报》开办了《每周文摘》,我将各报的佳作推荐,也经常被采用。几年来,我累积了近百本的资料,都是从报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13.
某次,我与传记作家李辉聊天,言及《新民晚报》时,感受竟是十分的一致。话题是从“上海百名作家赈灾义卖签名书”活动的报道开始的。因为《新民晚报》对此事的反映多达6篇文字,有消息、小记、花絮、文配图等等。  相似文献   

14.
巴金 《出版参考》2011,(9):40-4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15.
据《新民晚报》载:5月16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专程赶到《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的寓所赠送花篮,祝贺八十华诞;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也专门打电话祝愿赵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续作出贡献。赵超构几十年来追求真理,与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用自己的笔为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停地工作,深受新闻界同行的敬佩。他在17日上午对《新民晚报》同仁说:‘我今年80岁,我的一生一半生活在旧社会,一半  相似文献   

16.
日前,收到敬宜君寄赠的《敬宜笔记》。里面收进了他近年在《新民晚报·敬宜笔记》专栏里发表的54篇和在其他地方发表的6篇小品文。读这些小品文,就像听一位挚友向你讲述他自己亲历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我喜欢读范敬宜的小品文。那清丽的文笔,洗练的文字,读来相当轻松,如在书斋品一杯醇香又平和的香茗爽然心神。读后反复咂摸,其深邃的寓意、丰富的知识内涵,令人久久回味。安徽《文摘周刊》8月23日刊登了范敬宜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的短文《“吃不了的统统给我!”》虽尚未收入这本文集,但事中含理、醇香有味的特色依然。短文写的是名列香港前十几名的企业家、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的一件小事。在一次宴请中,他翻看菜单后正色发话:菜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是一位知识丰富而又广博的良师。我最喜欢她的《本刊特稿》、《业务研究》、《杂谈与随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六月,我同胡照发同志合作,采写了《云梦县六农民成立蔬菜批发站》的消息。此稿在《农民之友》报一版刊发后,《孝感报》、《农民日报》、《湖北市场》报先后予以转载。此稿被以上四家新闻单位刊发后,引来了大量的客户到云梦采购鲜菜,为促进云梦县蔬菜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年初,这篇消息又被评为一九八七年湖北省企事业报协作会好新闻作品二等奖。回顾此稿形成的过程,我认为通讯员要学会沙里淘金。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品流通领域的事件、问题就好像是沙滩上的沙粒,数不完,道不尽。但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黄沙里,却蕴藏着闪光的黄金。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9.
曰前,《新民晚报》举办首次通讯员作品评奖活动,共有19篇作品榜上有名《新民晚报》2001年11月8日2版)。开展通讯员作品评奖活动,检阅通讯员工作的成绩,有利于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然而,未能尽如人意的是,有些新闻单位忽视通讯员作品评奖,更有甚者,在各种新闻奖评选中常常遗漏通讯员的好稿。我国已经正式成为 WTO 成员。时新闻事业来讲,这既是很好的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新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