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振兴国家的先进思想。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大学教师应是“三个代表”的模范践行,要做到:与党一致求先进;为学生服务献爱心;与时俱进求创新。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思想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三个代表”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振兴国家的先进思 想。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大学教师应是“三个代表” 的模范践行者,要做到:与党一致求先进;为学生服务献爱心;与时俱进求创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的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灵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了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所具有的先进性。在现阶段,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其内在联系。“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从严治党是治国的需要,是党生存的需要,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只有从严治党,党才更具生命力,国才兴,民才旺,人民才给予掌声,人民才拥护爱戴。党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代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做为育人摇篮的高校党支部更应该始终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坚持“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力量的物质来源;先进的社会化是我们党的力量的精神来源;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的主体来源。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证明: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是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历史;是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违背“三个代表”思想,党就会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相似文献   

10.
高强 《巢湖学院学报》2003,5(4):7-10,16
我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正是中国文化伴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从毛泽东同志的“双百”、“二为”方针,到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论述,恰恰反映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了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